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中立"是近年来美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互联网自由和互联网规制政策的争议焦点.本文从立法价值的角度对美国"网络中立"进行分析,结合大量法案文献和资料,探讨"网络中立"的立法背景、立法尝试、价值内涵、价值争议、价值缺陷和立法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传播学界进一步研究美国"网络中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网络中立”论争的实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国网络中立论争的背景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年来美国网络中立论争的实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中立原则论争及立法进程将塑造新型的互联网传播格局和数字传播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网络中立原则虽然被公认是电子商务法领域的基本原则,但在市场机制、立法者、技术价值二重性和实质正义等方面的存在依据都存在着相应的悖论。与此同时,网络中立原则在实践上的虚伪性和理论上存在的漏洞,使得网络中立原则不可能是纯粹的技术中立,管制者应以适当的方式对网络技术发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邹军 《现代传播》2019,(11):55-59
网络中立争议的核心是数据流动的控制权之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内容提供商的分化,新的网络势力崛起,互联网权力版图被重构,网络中立论争转向数据中立之争成为趋势。数据中立的涵盖范围除限制运营商对内容提供商控制权的网络中立,还包括搜索中立、算法中立、操作系统中立、网络应用商店中立和广告拦截中立等。数据中立议题的讨论有助于凸显在网络治理中规范数据权力的必要性,并提醒人们关注数据中立的商业实践与规制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电信法》规定任何电话公司不得阻碍接通非本公司用户的电话开始,网络中立的概念就获得广泛认可并在互联网形成初期得到延展。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内容的发展,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内容提供商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并日趋激烈,行业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网络中立"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是否需要从政策或法律层面对"网络中立"进行规制。本文通过对网络中立这一概念的确立发展过程、研究方向的梳理,剖析了网络运营商、网络内容提供商与"网络中立"的关系,揭示了网络中立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网络中立”的争论始于21世纪初期,由于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自2003年以来经过数年激烈争辩一直没有结果.2010年以来,“网络中立”的论争和立法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各界对此表明了各方立场.本文通过论述美国“网络中立”的论争和立法进程,分析了新媒体形势下美国互联网治理所面临的种种矛盾以及美国社会在矛盾中...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1日,美国、日本等国宣布签署《反假冒贸易协议》(ACTA),其严苛的条款和严厉的惩罚机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有关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触及到互联网自由和传播权的平等原则,并与美国近年来立法热点"网络中立"之间产生严重冲突和矛盾。本文结合相关法案文献和资料,分析ACTA的立法进程和立法价值,对其争议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梳理和还原ACTA从背叛网络中立到最终在事实上妥协的过程,为我国传播学界进一步研究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价值的非中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中立原则的思想源头之一就是技术的价值中立原则。网络中立争论的支持方认为网络的价值具有中立性。这一观点只看到了网络技术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传播学研究的三大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都承认媒介技术的价值负荷性。对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媒介的价值具有非中立性,应当遵循干预性的网络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9.
网络中立原则自创制起就成为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目标。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非中立网络不但会阻碍和限制草根用户的内容生产权,而且也会对内容服务商的网络参与进行把关,甚至形成垄断。本文认为,基于电信运营商的属性和维护普通用户信息使用权的角度,我国需要坚持网络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5):62-66
搜索引擎是网络内容与网络使用者之间的纽带,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因此搜索中立在美国受到不少支持,希望搜索引擎不偏向于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相关者。也有观点认为搜索引擎的基本机制就是将某些价值放在优先地位的分析机制。从理论角度看,搜索中立和搜索偏向是搜索引擎职业道德研究的基本概念,其价值在于支持搜索引擎企业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设计,以及支持网络规制和网络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方圆 《青年记者》2022,(6):45-46
网络流行语在满足新时代网民"求省求简",娱乐化、趣味化社交沟通的同时,其滥用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语言"口水化"、网络文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担忧.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入手,探析网络语言泛滥背后的风险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规范和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美国图书馆界呼吁联邦政府采取"网络中立"原则。美国图书馆协会等机构于2月13日联名致函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表明他们支持互联网开放、反对扼杀网络中立的立场。这些原则将成为网络服务供应商最基本的规则,并保证私人网络运营商和终端用户能够自由访问互联网。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媒体与信息素养政策与战略指南》。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媒体与信息素养政策与战略指南》,首度将媒体与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杜馨瑞 《东南传播》2012,(11):83-84
"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网络暴力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伦理缺失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兰 《当代传播》2014,(2):60-63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相似文献   

15.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孙莹 《今传媒》2012,(8):53-54
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网络传播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方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在带给人们高效便捷的同时,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伦理道德问题。本文试从网络自身、社会环境、网民自身等方面找寻产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社交化传播是其重要特征。目前,网络综艺节目的社交化传播以"两微一抖"和视频网站为主要渠道,用户主动参与传播过程并进行积极的文本再生产,体现出媒介赋权、多元表达等新型传播观念,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美医学院网络信息计量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1所美国医学院和14所中国医学院作为研究样本,对医学院网站的总入链数、外链数、网页总数、链接效率、网络影响因子等网络信息计量指标进行考察,探索各个指标在大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并对中美医学院的网络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医学院网站具有不同的计量特征,美国医学院的网络影响力要强于中国医学院。  相似文献   

19.
网络曾创造自由市场的神话,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网络言论也需建立在非常简单的事实基础之上,当网民在对现实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的自由市场也应受到规范和治理。本文通过网络上几起引发争议的事件,对网络道德审判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尚艳 《今传媒》2012,(3):103-104
"郭美美"事件发轫于微博,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对红十字会的网络舆论。经过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这股网络舆论蔓延至社会现实,引发了全国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和对我国慈善事业整体的否定,这种社会危机源于对网络舆论引导的不及时。面对网络舆论,传统媒体只做到对其的关注报道,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介入机制,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