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小学生时空》2010,(5):24-24
诸葛亮用兵如神是有名的。一次,敌人的军队已经逼近了,但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只有几千人。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在敌人必经的道路旁边堆放了石块,又吩咐自己的人马把铁甲脱去,换上犀甲。  相似文献   

2.
借电破敌     
三国时的一年夏季,诸葛亮率领蜀军与乌戈国军队交战。不知为什么,敌军所穿戴的藤甲刀砍不透,箭射不穿。因此,蜀军一连吃了几个败仗。诸葛亮正在军帐中沉思,忽然探子回报:敌人穿的藤甲因为经过多次油浸,用特殊工艺加工过,所以不怕刀砍箭射。诸葛亮听了探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诸葛亮笑里藏刀,三气周瑜,只动动嘴,就除掉了最大的敌人。真是太容易了! 时光倒流,周瑜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心想:诸葛亮,这次任你怎么说,我就是不生气,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魏蜀大战,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被围困在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720名士兵,白天全部驻守在城上.城是四方形,无论敌人从哪边看,都有200名士兵把守,兵力分布如图1.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魏蜀大战,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被围困在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720名士兵,白天全部驻守在城上,城是四方形,无论敌人从哪边看,都有200名士兵把守,兵力分布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战,是由弱者主动向强者发动的一场战争。六出岐山,北伐中原不是所谓的妄动干戈,也不是穷兵黩武,更不是自取灭亡,这种骚扰敌人以消耗敌人的战略思想不仅是积极的,还是一种很有效、较成功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夜,草船中———鲁肃:“这样真的可以借到箭吗,孔明先生?”诸葛亮:“相信我。”鲁肃:“我还是有些担心……”诸葛亮:“没必要。”鲁肃:“可是,你不觉得船里越来越热么?”诸葛亮:“这么说起来是有一点啊……有什么不对劲吗?”鲁肃:“是啊,天黑,我担心敌人射的是火箭……”诸葛亮:“哎!?子敬……你会游泳么……我不会……”中军大帐———诸葛亮(戴上眼镜,翻开点名簿):“张艺谋!”众将:“……”诸葛亮(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看点名簿):“张艺谋何在!”众将:“……”魏延:“军师……应该是张翼德吧?是张翼德……”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厌恶…  相似文献   

8.
打草惊蛇     
打击一个人的时候,也惊动了其他人。原意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反复探索敌情,发现和避免敌人设下的圈套。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出征,讨伐魏国。魏国派出司马懿任统帅应战。蜀魏两军在祁山对峙,司马懿占据着险要关口,无论诸葛亮怎么挑战,都按兵不动。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诸葛亮得到一个消息:魏国正在和东吴谈判,准备趁诸葛亮率兵出征魏国之际,联合东吴从西面向蜀国发动进攻。诸葛亮为了确保蜀国的安全,决定立刻返回蜀国。魏国的探子得到诸葛亮准备撤离的消息后,快马加鞭地向司马懿报告。这时,司马懿还不知道魏吴两国准备联手攻打蜀国的…  相似文献   

9.
金蝉脱壳     
[释义]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敌人不能及时发觉。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直在打仗,但一直没有成功,最终在第六次北伐的时候,由于过度劳累,在军中死去。诸葛亮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在临终前对他身旁的大将姜维说:"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吩咐做,在我死后,不要宣布死讯,对外严密封锁消息,秘密率部队撤退。"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带着他的灵柩,秘密撤退。当时司马懿正在派部队跟踪并追击  相似文献   

10.
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让教育保持生命的温度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提出那句伟大的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950年,他又提出要把军队办成"一个巨大的学校""。“文化”包含了治军理念以及军队的工作内容,文化不是简单地学习读写算。  相似文献   

11.
时光英 《考试周刊》2010,(30):25-26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军队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在进军途中军纪涣散,一些军官旧军队作风依然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毛泽东在三湾对军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即三湾改编。为了与群众处好,又对军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对待俘虏方面制定了"宽待俘虏,瓦解敌军"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屋大维在罗马内战中取胜,主要因为他能准确判断时局,以军队为主要力量,重视赢得民众的支持,并冷静分析斗争形势,以巧妙地策略分化、利用敌人并最终打败敌人.  相似文献   

13.
艺高人胆小     
都说艺高人胆大,艺高如诸葛亮者,也有失策。有一回,诸葛亮命令赵云率军攻取一座城池,他连赵云的军队何时出发、何时吃饭、何时行军、何时攻城,都排了一个计划表,结果赵云出发后,他才发现出问题了。进攻途中,有条河正涨水呢,若按原定的计划行军,整个行动将功亏一箦。诸葛亮正急得不行,赵云那边却传来喜讯,城池已破。原来,赵云事先知道河水会涨,还没出发,就让士兵准备好了舟筏。有这股细心的劲头,怪不得赵云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9,(1):12-19
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面对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正确分析形势和敌情,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依托鄂豫陕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红军的革命战斗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军队与人民相结合,在疲劳并牵制敌人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这次胜利,凸显了党的路线的正确,党对军队的领导,党对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视和依靠,在反"围剿"中开展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般同志认为,对于歧义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法比句子成分分析法要高明得多.如有人说:“尤其是有些有歧义的语言片段,可以用层次分析来说明.比如:(27)打败了敌人的军队(28)打败了敌人的军队例(27)是动宾短语,便(28)是偏正短语.”然而,在我看来,这两种方法对歧义分析的能力是相差无几的.若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上述例句可分析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工》2011,(10):45-45
身体好比一个战场,体内每天都发生着看不见的“战争”,但绝大多数时候你浑然不知,这是因为“人体军队”处于绝对优势。但当你出现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痛苦不堪时,就表明体内的“军队”出现了一些问题,疾病等敌人就会趁虚而入,让你大伤元气。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八年七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人民解放军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且使自己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第三年开始,全国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更加迅速地向前发展,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形势的  相似文献   

18.
艺高人胆小     
诸葛亮“算无遗策”也有遗策,“多智近妖”毕竟也是人不是妖。有一回他命令赵云率军攻取一座城池,他连赵云的军队何时出发,何时吃饭,何时行军,何时攻城都排了一个计划表,结果赵云出发了,他发现事情大条了!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编制是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全面内战爆发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坚持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依靠解放区和敌人独立作战,各地军队也以所在解放区命名,如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华东  相似文献   

20.
我要发明一样诸葛亮没发明过的东西!周瑜老是不能忍受诸葛亮比他聪明。谁这样乱放箭?想要刺杀我吗!对不起,我把箭射偏了。且慢,也许我可以发明一种使敌人叛变的箭?我信任你,你把它射到蜀兵屁股上。遵命!但小兵的眼神太差,怕射不中,只好去同张飞商量。张将军,请把裤子脱下来,让我完成任务。轻轻地扎一下,不疼的。那不是张飞吗?让他叛变过来,我可立了大功了!吴国和蜀国的边界……张飞把小兵抓去见军师。这是我们的军事机密,脑袋掉了也不能告诉你!你为什么要用箭扎他?诸葛先生,我告诉你,这是周瑜那家伙发明的叛变箭……小兵叛变了!诸葛亮用叛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