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书阅读器在2009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以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为代表的阅读器产品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产品。电子书阅读器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真正的电子图书个人消费的增长,使得电子图书从B2B市场开始走向B2C市场,从而推动了整个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文章介绍了电子书阅读器的概念、技术与历史,回顾了2009年整个产业发展的进程,也分析了电子书阅读器与电子书内容相关联的商务模式和博弈双方的互相促进作用。同时评论了国内外图书馆对电子书阅读器的相关应用。最后本文指出电子书阅读器起到了连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以及纸质社会与无纸化社会的桥梁的作用,作为深受影响的图书馆行业应该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王志刚 《中国出版》2014,(19):19-22
美国出版商协会在2014年1月发布的独立报告显示,电子书读者比例从2012年的23%上升到2013年的28%,尤其是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有了跨越式的增长,超过5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有平板阅读器或其他电子阅读终端。数字阅读产业的一步步壮大,  相似文献   

3.
全球电子书发展真是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特境界. 一方面硬件厂商勇往直前,如飞蛾扑火一般冲锋陷阵,全心投入.且不说市场最热的美国,仅台湾本地,不只电子大厂个个有电子阅读器的开发计划,连小资本的生产企业,也得力于台湾优良的代工传统,推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阅读器.甚至与传统出版产业素无渊源的电信、手机业者,也积极强赶数字风潮,从系统到商城,全力抢攻这个即将出现的市场大饼.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四大事件——百度“版权门”、电子书阅读器“遇冷”、电子商务巨头上线电子书平台、手机阅读井喷发展,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点评和分析,揭示出其可能对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9年在亚马逊、Google大型网站大力宣传推出电子书后,电子阅读器的生产频频传出好消息,几家经营在线电子书的公司也对外公布未来的发展愿景,两岸出版界对于数字出版的前景又再度充满了新的希望.不过,对于看似光明之路,台湾出版界还是举步蹒跚,虽然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数字出版学产平台和各个终端阅读器的制造商举办了相当多的研讨会、座谈来说明,但台湾的出版社仍然是热情有余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6.
陈颖青 《出版参考》2009,(22):30-30
全球电子书发展真是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特境界。一方面硬件厂商勇往直前,如飞蛾扑火一般冲锋陷阵,全心投入。且不说市场最热的美国,仅台湾本地,不只电子大厂个个有电子阅读器的开发计划,连小资本的生产企业,也得力于台湾优良的代工传统,推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阅读器。甚至与传统出版产业素无渊源的电信、手机业者,也积极强赶数字风潮,从系统到商城,全力抢攻这个即将出现的市场大饼。  相似文献   

7.
军军 《出版参考》2010,(15):22-22
本刊讯 “亚太数字出版2010”国际峰会将于201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由上海士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并得到了众多机构的鼎力支持,其中包括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台湾数位出版联盟等。本次峰会致力于为出版商、电子书制作和发行商、电子阅读器商、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商以及其他涉足数字出版的各方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读者对数字阅读方式的习惯,电子书阅读器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文章介绍了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过程,并对市场上流行的几款电子书阅读器进行了介绍、分析与比较。根据我国电子书阅读器市场上的现状,找出了阻碍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大约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书阅读器,数字出版正作为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2月,台湾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包括数字出版产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旗舰计划之一.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8月31日台湾地区审定通过了<数字出版业发展策略及计划>,意在打造完备的产业价值,成为全球产业重镇,建构优质阅读社会,引导华文出版流行.  相似文献   

10.
Kindle阅读器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汶锦 《新闻前哨》2010,(9):107-107
Kindle是由亚马逊公司设计和销售的一种电子书阅读器,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以较便宜的价格下载图书、报刊等资料。自2007年亚马逊公司发布第一台Kindle到2009年底,用户手中各种类型的Kindle占据了美国电子阅读器市场的6成份额,实乃数字出版时代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电子书定价难题之解:引入读者主体的定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编辑之友》2010,(10):39-41
电子书刊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已成燎原之势.2009年圣诞节当天亚马逊宣布网站上电子书的销量首次超过实体书,此时电子阅读器kindle已累计销售300万台.我国2009年电子书阅读器销最约为70万台,2010年销售量预计可达300万台左右,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新近举行的第六届深圳文博会上,数字出版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子书市场,一个数量巨大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然而,如何实现数字出版资源配置合理化,如何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供求杠杆的定价机制正逐渐成为困扰各方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大约从2009年夏天开始,与电子书相关的新闻陆续在媒体披露.先是亚马逊独卖的电子书Kindle DX,据说自2007年起业绩越来越好,累积出货量已经超过200万台,而且还在陆续增加.紧接着,台湾各大电子公司如鸿海、广达、宏碁也纷纷宣布投入电子书(数字阅读器)的研发生产,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说:"电子书一定会改变全世界以及阅读行为!"Google、微软、苹果也纷纷投入电子书产业.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美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掀起了降价潮.文章对这次降价潮进行了分析.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阅读器功能的单一性决定了阅读器的必然降价,而强大的内容资源则为阅读器的降价提供了支撑.电子书产业盈利模式的转型之期已经到来.未来电子书产业将依赖内容销售而成长.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是数字出版中最红火的部分,而电子阅读器是电子书的主要载体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作为纸本图书的替代品,电子书一方面要克服纸本的厚重、成本高、不宜携带等缺陷,同时又必须在视力健康方面达到纸介媒体的水平。于是,便携性和电子墨水成为电子书阅读器的主  相似文献   

15.
作家、出版社、书店三足鼎立的状态相安无事维持了许多年,自从2007年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上市后,扰乱了市场三足鼎立的状态,也威胁到出版社与作家的生存。回顾第一个遭受数字化冲击的音乐产业,如今也已找到了另一片耕耘的天空。在电子书时代下,出版社与作家应该借鉴音乐产业的例子,找到活路,让数字技术成为推动出版产业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傅西平  尚颜 《出版参考》2011,(12):38+30
本文概述欧洲四国数字书出版,主要概述2010年数字出版市场的重点,消费者新的购买和阅读行为,电子书、阅读器、移动设备、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PUB,数码印刷的分布和数字传播。法国电子书市场就法国而言,仅1%的销售额来自"非物质化",2008年主要是CD、DV支持,2009年电子书销售增长了2.5%法国三个电子书商发行平台:Gallimard、Le Seuil和Martinière提供3500种电子书,法国三大电子书销售平台:EdenLivre提供3000种电子书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2,(19):42
正台湾数字出版联盟6月30日发表"台湾数字阅读行为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台湾商业理财与文学小说并列最受欢迎的电子书,逾九成读者,每次读电子书的时间超过十五分钟,而非只利用零碎时间阅读。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理事长何飞鹏指出,台湾卖出逾百万台iPad,创造出了新的电子书市场,电子书已到了快速增长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现在面临的不只是数字媒体全面抢滩,也包括科技变化导致产业生态的"轴线翻转". 在台湾,至少就有2家电信商要投入电子书销售平台,6家上市信息产品大厂投身硬件电子书阅读器量产计划,其他原来就存在的网络书店、网站以及科技公司磨拳擦掌要进入这个市场的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9.
亚马逊kindle的热销,让传统出版业者再次感受到了数字出版的巨大威力.在台湾,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从最上游的作家、出版社,如天下文化与城邦出版集团;虚拟通路的网络书店,如诚品书店;负责传输下载的电信业者如远传电信;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的面板生产者如元太、友达、台达电;组装业者如英华达、振曜等.  相似文献   

20.
王念祖  隋鑫 《图书馆建设》2013,(8):40-43,49
随着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在出版产业价值链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并开始尝试提供电子书外借服务。图书馆在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时,存在缺乏数字编辑能力、电子书种类无法满足读者借阅需求、馆员能力的提升程度未能与阅读器更新换代同步等问题,并在电子书的采访、电子书的流通、服务能力等方面面临挑战。图书馆应善用免费资源,在考虑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关注使用效益,长久投资以培养馆员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