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海芹 《教育科学》2003,19(6):56-57
小班幼儿刚开始入园时哭闹,是家长送孩子入园的一大烦恼。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须紧密配合。家长可轮流送孩子去幼儿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克服分离焦虑,融入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2.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爱抚孩子     
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情感联系,只有通过爱才能沟通孩子和老师的心灵。特别对于新入园的孩子,面对其焦虑、不安、害怕等心理,更要用爱使他们产生对老师的依恋,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入园前,我们带着玩具到每个幼儿家作客,或邀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玩玩具及大型运动器械,使他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后,对  相似文献   

4.
谢辉 《黑河教育》2014,(2):80-80
正每年3月和9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每当这时,常常会在清晨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入园之初哭着喊着不愿入园,他们不是紧紧抱着家人的大腿,搂着爸爸、妈妈的脖子,就是拼命拽着大人的衣角,吵着要回家,甚至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就是那个奥特曼动画中的一个个可怕的大怪物。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在家都是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想方设法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大小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久而久之孩子任性、  相似文献   

5.
九月,是新生入园的时候,不少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往往为孩子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而感到困惑。怎么才能使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让我们听一听方老师怎么说———方老师对您说家庭教育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他们出生后的头几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可能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也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在接送孩子入园、离园的时候。与老师面对面的不少都是爷爷奶奶。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园沟通质量和孩子的教育情况。怎样与这些老人沟通.让他们了解幼儿园,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们及时开展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爷爷奶奶的家园联系活动。搭建了家园联系的第二座桥。  相似文献   

7.
"入园难"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因而父母为孩子择园更加用心和专业。他们通常遵循尽可能早、兼顾多种因素、多方申请确保一个等原则,并考虑幼儿个体因素、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师专业素养和相关政策及运行情况等。择园过程相对比较规范和严谨.体现出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上所具有的专业精神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在中国."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假命题,实际情况是入公办园难、入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圆贵。在美国."入园难"却是一个真问题,是幼儿园规模有限、父母兼顾多种因素所致。政府支持、法律保障将会使这一问题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里有很多人宠着、惯着,对幼儿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一个大的转折,本来他们在家里习惯有很多人围着他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儿园里却要和同伴分享老师的爱,本来在家总是独享玩具、食品,现在却要与同伴分享;在家里,周围的环境那么熟悉,那么习惯,一到幼儿园,一切都是那样陌生,于是产生不安全感。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闹着要回家。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天哭闹不止,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也忧心忡忡。因此,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同娟 《家长》2022,(22):25-26
<正>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的表现,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每到九月份,幼儿园门口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在门口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嚎啕大哭,甚至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上幼儿园”成了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大战。新入园的孩子往往会存在着严重的“入园焦虑”,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环境中,与妈妈较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出现不适应,因此导致焦虑不安、哭闹的表现。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享受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0.
李艳萍 《云南教育》2000,(19):12-1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生教育的起始——幼儿教育。我认为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应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的习惯,是经久养成、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优良的习惯有利于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而不良习惯则有碍人生发展。   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习惯。生活自理是人生自主的根基。幼儿一入幼儿园,就在一个群体中生活,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在家里,许多孩子依赖家长,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往往许多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幼儿入园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如饭前洗…  相似文献   

11.
2—3岁的孩子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和长辈,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环境,他们哭闹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积极引导,提前帮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的兴趣。入园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听话能力,说话表达能力,使其在刚入园时,不会因为表达而焦虑。入园后家长还要端正态度,坚持不懈地送孩子入园。幼儿园老师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态度也是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孩子在幼儿园最好不要跳班。但是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入园前就进行超前教育,入园后又急切地想让孩子跳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幼儿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亭亭小朋友满四岁了,上完了小班后,她家长向幼儿园要求让孩子直接跳到大班。理由是小班的学习亭  相似文献   

13.
三岁半的孩子正是进入幼儿园的年龄,这也是孩子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当他们直接从家庭或条件不太好的托儿所进入正规的幼儿园时,常常有许多孩子很长的一段时间难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的生活习惯、行为要求。他们害怕上幼儿园,过不惯集体生活,于是就出现哭闹现像,令家长感到束手无策。为此,我们在新学期开学前专门请来了杭州市城建幼儿园的胡亚男老师谈谈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入园的准备工作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80后独生子女的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幼儿入园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幼儿园有必要帮助家长有效辅导孩子,在内涵发展的追求中,家园共育,将孩子的行为方式升华为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是年幼的他们所面临的人生第一道坎.家长有必要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入园的各种准备.但是,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如何来做却是诸多年轻父母感到颇为棘手的问题.因此,从孩子入园适应的角度出发,从心理准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人交往能力发展及最后的熟悉幼儿园环境四个方面着手准备,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正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正常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儿童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下,不少孩子不能正常地饮食,使年轻的父母束手无策,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孩子拒食、偏食、气食、喂食、游食等现象较为严重,而且新入园幼儿怕上幼儿园,其中吃饭往往是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他们通常表现为大声喊叫、哇哇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等,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怎样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先找到新生入园焦虑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最后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每年四五月份,许多适龄的孩子该报名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第一个小社会,入园也是孩子与父母分离,尝试独立生活的开始,而幼儿园的好坏,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因为3岁~6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对孩子的将来至关重要。孩子入园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才能给孩子一个最适宜的发展天地呢?本期“宝宝入园早准备”将和家长一起,以客观、理智的心态来精挑细选幼儿园,帮助家长为孩子也为自己做好入园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学前期是幼儿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入园适应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化进程与性格发展。通常我们会这样理解孩子的入园适应:当幼儿能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不哭闹,基本顺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乐于参与各项活动,说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因此,我们关注刚入园小班孩子,帮助他们顺利过渡适应期,并期待他们因此获得良好心理和集体生活适应能力。在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我学习到个体心理特征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反思在集体普适性的入园适应引导中,我是否关注、思考过个体心理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