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作为诸子时代的经典著作之一,《墨子》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该书蕴含着丰富的情报思想,通过总结和挖掘其情报思想,对于拓展《墨子》一书的思想理论与先秦军事情报的研究皆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重点对《墨子》的情报观、情报搜集思想、情报分析思想与反情报思想等理论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结果/结论]《墨子》情报理论是全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其情报理论虽有不足,但其独特的情报认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情报思想,对现代情报工作仍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以兼爱为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社会的动荡不安就是因为不能兼爱,反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观点。想用兼爱来消除社会矛盾。殊不知,墨子虽然提到兼爱,谈到贵义,谈到平等爱,但在《墨子》一书中,就有26处提到杀戮和株连等不符合兼爱与仁义的地方。以此为出发点,从新的视角辩证地去了解墨子。  相似文献   

3.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于春秋战国之交的动乱年代。他虽在“宗昭公时,尝为大夫”(孙贻让《墨子传略》),但到“昭公末年,司城皇喜专政劫君”(同上)时又身陷囹圄。后居鲁国为工,成了“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他从这种时贵时贱、时荣时辱的生活里,认清了那些依靠血缘关系“不与其劳,获其实”(《墨子·尚贤》。以下引语凡出此书者不再加注),只知争权夺利“保全其位”的人,都是不学无术的“无故富贵之辈;他们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紧接孔子的第二位文化巨人,构建了有别于主流思想的平民化思想体系,他对传统思想破旧立新,积极批判,拙文即通过对墨子思想在生产、空想、专制三大领域的“破“与“立“,来探讨墨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紧接孔子的第二位文化巨人,构建了有别于主流思想的平民化思想体系,他对传统思想破旧立新,积极批判,拙文即通过对墨子思想在生产、空想、专制三大领域的“破”与“立”,来探讨墨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速递     
正中国量子卫星实现"一步千里"的世界跨越从百公里到千公里,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6月15日,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的重大成就,并在一份简介中将这项中国科  相似文献   

7.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0,(15):56-57
古城 《墨子》有云:“城者,所以自守也。”兵书《尉缭子》也称:“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由此看来,古人设城的初衷是“守”,军事或政治需要是其首要目的。但从文献记述与古代遗存来看,事实绝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病名英译的不同方法,呼唤合理的解读与评判。“翻译适应选择论”是在生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学术界出现的新译论。本文以《内经》中含“痹”的十个病名术语为便,比较不同的英译本,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来解读不同译法出现的原因,提出如欲更有效地阅读和利用不同译文,需了解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多维转换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俞佳虹 《科技创业月刊》2012,(1):122-123,133
中华优良的民族精神是贯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线,也是指导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墨子就通过一系列治国举措来体现其优良的中华民族品质,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谋而合。主要从和谐协调、艰苦朴素、平等仁爱等方面论述墨子思想中包含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墨经》记载了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墨子讲述的8条光学原理,其中有一条是针孔投影成像原理,这就是发明照相机的原理。墨子研究光学原理,比外国人公认的光学鼻祖欧几里德早了100多年。我国另一部经典名著《史记》,记载了墨子如何进行针孔投影成像的故事:齐国国王由于最心爱的王妃病故而忧心如焚、相思成疾,终日茶饭不思,昏昏欲睡,不理朝政。墨子便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挂起一幅宽大的黑色幕布,在幕布的中间穿了一个小孔,仿照王妃生前的形象,剪了一个纸人,利用光线的反射作用,通过针孔,将纸人形象送进帷幕后面的…  相似文献   

11.
郑晓燕 《今日科苑》2007,(18):209-210
本文运用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两个版本的字幕的比较,从情景喜剧中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英语幽默的翻译入手,对字幕翻译从理论到实践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字幕翻译工作者做出翻译决策的各种原因以及制约他们选择翻译策略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李洪琳 《科教文汇》2008,(29):257-257
王佐良与巴恩斯的英译本《雷雨》在处理不同语境引起的言外之意时,与原作一样意蕴深远。本文从语境与翻译的角度探讨了《雷雨》英译本中言外之意的再现。  相似文献   

13.
《生活大爆炸》是一个广受喜欢的情景喜剧。其字幕翻译中,包含了许多影视翻译的特征和制约因素,本文从语言和文体方面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对话片段,分析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功能对等的,进而论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具有实践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卫佳 《科教文汇》2013,(7):112-112,115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华文学著作中的瑰宝。其诗词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隐寓了人物的生活遭遇和结局,丰富和渲染了作品的主题。"红诗"的翻译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翻译美学、微观语言学角度,对戴维·霍克斯和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咏月诗》其一的两种译文进行比较赏析,探讨《红楼梦》诗歌英译的美学价值,阐明在诗歌英译时要做到"音美"、"意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52-53
《韩非子·外储说左》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遥望蓝天,人类自古以来便梦想如同飞鸟般在天空自由翱翔。墨子看来是个勇敢而且伟大的人,三年为鸢,虽一日而败,但已在蓝天印下足迹。人类早期的飞天之梦是单纯而又美好的,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墨子花三年迈出的一小步,或许已经是人类的一大  相似文献   

17.
邓梅  徐黄丽 《科教文汇》2009,(11):227-227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其中大量的言语变异突出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译本对《围城》中词汇变异的翻译策略及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语录     
《发明与创新》2014,(3):1-1
音乐打动你的,绝不是音符或歌词,而是藏在心里的情节。——琢磨先生 崇拜一个人,就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改变和成就自己。——佚名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相似文献   

19.
墨子的中心思想为"兼爱",他认为诸侯们不停的以武力侵犯他国,导致社会如此混乱,都是因为"不相爱".从"兼爱"思想的理论地位看,其来源与最终归宿在于墨子宗教思想中的"天志"与"明鬼",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实际是为了不违背天意.墨子,墨家,墨学的真正内核是宗教.  相似文献   

20.
肖小燕 《科教文汇》2008,(3):139-139
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既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又要“风格和笔调与原文一致”,更要读来“像原文一样流畅”。朱纯深在翻译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的过程中就很好地实践了著名翻译理论家Tytler的这三奈翻译标准,成功地传达了《匆匆》的思想内容,再现了其诗一般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