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常州由于客商会集,出现了按地域组成的会馆公所。太平天国以前,常州已有保护本帮利益的安徽婺源帮的大兴会馆。光绪末年,常州又有赣龙信会馆、临清公所、洪都公所。这些会馆公所都是地方性的商人行会,凝聚力很强,而且还向清政府提供经费。如1902年常州疏浚运河时,木业筹垫制钱3万串,因此取得木排停泊西运河的权利。光绪十四年(1888年),常州大生、宝康、泰生等12家钱庄设立钱业公所,这是突破地域观念,按行业组织起来的同业组织。有关钱业的重大问题都要经公所评议决定,故公所大厅挂有“准直堂”横匾。会馆公所的基本职能是维护行业利益,…  相似文献   

2.
《大众报》创刊于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是江南中共东路特委的机关报。从创刊至一九四一年七月敌伪对江南“清乡”为止,根据已经征集到的史料统计,大众报总共出版了二百一十五期。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档案史料选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9年),宁波人在沪的同乡会馆“四明公所”被划入法租界。由于公所素不纳捐税,其地法租界当局觊觎已久,又因为公所之地用作停放和埋葬棺柜,法国人早想将坟地移出。同治十三年(874年)法公董局商议在四明公所坟地之上开筑宁波路和西贡路,要求公所迁#坟民四明公所董事据理力争,建议改道另筑,并愿意支付一切费用,同时还呼吁上海道和上海知县及法驻沪领事出面协调。但公董局态度强硬,以致引起在沪宁波人的强烈不满。三月十八日(公历5月3日)华人在法租界的抗议活动遭来法英美等国士兵的镇压,死伤多人,酿成血案…  相似文献   

4.
1943年4月至1944年9月,苏中国分区(相当于今南通市及属县)的抗日军民在长江出海口北侧的江海平原上开展了反对日伪“清乡”的斗争,这场斗争声势渗浩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受到杰裕,陈丕显等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60周年,笔者将有幸亲见,抄录的5份抗日反“清乡”传单向读者展示并略加评析。这5份传单文字不长,但见证  相似文献   

5.
1991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林省文物志》和199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出土古代官印》二书,都著录了一方所谓“汶尉之印”(见图一)的汉代官印;此印1957年于长春市征集,铜质,缪篆,长2.3厘米,宽2.3厘米,印面呈正方形,现藏吉林省博物院。  相似文献   

6.
明代小说《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里引了一段俗语:“天下只有三般口嘴极是厉害: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  相似文献   

7.
近日,湖北省荆门市档案馆从民间征集到两张荆门县政府于民国时期颁发的身份证。身份证上印有持有人指纹,用来防伪。两证为棉皮纸单面印制,长13厘米,宽9厘米,题头“身份证”下的内容是:荆门县雷田乡第四保四甲,持证人姓名分别为官立彪、官大香,性别都为男;官立彪时年55岁,官大香11岁,职业为农。据了解,持证人系父子关系。发证日期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五日。证件的二分之一处盖有“荆门县政府”红色大印。从《荆门市志》上了解到,身份证上所填雷田乡为1946年荆门县所设37个乡(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典当业在抗战之前有三个同业组织,即上海市典当同业公会、上海市押店业同业公会和租界内的押当公所。上海典当同业公会的前身是典业公所,该公所成立于清光绪中叶,设于老北门吴家弄39号。1931年2月典业公所改组为上海市典当业同业公会,仍设于原址,主要负责人是傅佐衡。当时会员有50余家,多为架本[1]在30万余元的大型典当。上海市押店业同业公会,成立于1928年6月,会址设在小南门大街,负责人是翁雨田、许叔航,有会员40余家。押当公所是当时租界内典当业的同业组织,设在上海公共租界文监师路(今塘沽路)902弄6号,负责人是翁…  相似文献   

9.
“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为兵部左侍郎的圣旨”由四件圣旨组成,均为皇室特制的四边印有龙图案的黄色丝绢所制,用毛笔、块墨书写,正楷字,文种为诰命、敕谕,分别为《南明永历帝封赠尹三聘父母制诰》(1651年,166X30厘米)、《南明永历帝谕尹三聘等赴安隆敕命》(1652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职封其妻肖氏制诰》(1655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兵部左侍郎敕命》(1659年)。该档案是1986年安化县党史办征集员龙沛林在该县清塘铺镇廖家村尹松年家征集到的。当时,这四件南明圣旨已在民间隐藏了3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张“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布币,料质系纯棉细布,蓝底色,长16厘米,宽8.5厘米。布币的正面印有深藏青色的“叁串”、“一九三三年”、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临沂市围绕红色档案征集、保管、研发、利用全过程,建立健全档案“征存研用”工作链条,蹚出一条红色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新路径。一、“征”上强源头,畅通红色档案征集渠道用好用活“征”字诀,树牢“大档案”意识,在增加红色档案资源总量上聚力突破。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三级红色档案征集网格,构建“主动寻访征集、互联网征集和馆际协作征集”三种模式,分级负责开展征集、定期移交,不断更新红色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余志强 《湖北档案》2022,(11):19-21
<正>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国家重要领导人。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城内城南街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董基文、四叔董基民都是教书先生。1910年,董必武从武昌文普通学堂毕业后,曾赴黄冈中学执教谋生。受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影响,董必武在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是我党干部教育工作的“先驱”。革命年代,他在湖北的干部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社会革命,紧扣时代脉搏,为党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珍档社会征集,主要是指国家档案馆为丰富馆藏资源,围绕珍贵档案、实物开展的一系列有偿(或无偿)收集活动。2021年以来,金堂县档案馆通过实施“双恒温垫好珍品窝”“三制度构建安全线”“多激励建好人才库”的征集策略,促进了社会民众对档案的认同感,一场轰轰烈烈的珍贵档案、实物档案的社会征集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档案馆从今年年初发出通告征集档案资料以来,已经陆续收到各界人士的一些捐赠,其中不乏珍品。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禅岱封诰更引人注意。封诰为绫质,通长420厘米,幅宽31厘米。青、红、黄、白、棕各色相间。诰文为满汉合璧。文前有织就的双龙拥玉箸篆书“奉天诰命”字样。汉文右衍,每行14字,共230字。满文左衍,两种文字于中间汇合。封诰的制发时间为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用“制诰之宝”印玺。封诰较完好,系禅岱后人精心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市档案馆保存着一本蔡和森著作的《社会进化史》,是珍贵的馆藏独本。该书是一本泛黄的32开本小册子,纸质铅印,长20.3厘米,宽14.5厘米,厚1.5厘米,灰绿色的封面从右至左印两竖条黑色大字:“蔡和森著”和“社会进化史”。版权页显示民国十三年(1924年)八月初版,该书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月第四版,由上海民智印刷所印刷、民智书局发行,每册定价大洋一元。环衬页上有原购书者手写的购买时间1927.7.24。  相似文献   

16.
宋高宗(赵构)建炎四年(1130),朱熹在福建南剑州(治所在今南平)尤溪县城外毓秀峰下郑氏馆舍出生。 朱熹字元晦,改字仲晦,别号晦庵、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祖籍安徽徽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松岩里。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朱松病故。朱熹遵嘱从福建建州(今建瓯)城南迁居崇安县五夫里。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中进士。二十三年,拜李侗为师。李侗受学罗从彦,是杨时再传弟子,而杨时则为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门下四大弟子之一。朱熹年轻时好佛、道之学,自入李侗之门,始专心儒学,致力于日用之间的切实工夫,他曾用“鸢飞鱼跃”四字,来概括自己这时学术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临汾市发现了一份《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告农民书》。 《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告农民书》为纸质印刷,全长42厘米,高27厘米,字迹清晰公正,加盖有红色长方形篆体印章:“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关防”,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即1947年7月18日),是一份研究晋绥根据地土改的原始公,是中国土地革命运动的真实见证,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向社会展示档案行业的精神风貌,宣传档案工作,增强档案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国家档案局决定开展“中国档案行业徽标”(以下简称“徽标”)征集评选活动。本次“徽标”征集评选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4月-10月31日为“徽标”设计方案征集申报阶段;第二阶段:2009年11月-12月为“徽标”设计方案评选阶段;第三阶段:2010年1月为获奖“徽标”设计方案公布和颁奖阶段。获得金奖的“徽标”设计方案将收入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并颁发中央档案馆收藏证书,  相似文献   

19.
民族特色文化话语翻译中的“三观”具有自然性和原真性,这是由民族特色话语的文化性、典籍性和翻译的本质属性所共引,其间道三观(征服观、中庸观和变通观)恰似理论上的指路灯,而术三观(炼词、塑句与串文)当如描写性实践中的“三剑客”,道术相济,和合共生出移译高保真中的真知、真觉和真义。  相似文献   

20.
张兴 《档案》2014,(10):63-63
近日,嘉峪关市档案局市民孙承德先生手里征集到三本珍藏的民、清古籍。这三本书分别为:同治丙寅年(1866年)龙藏街印刷的萃文堂藏版《格言联璧》、民国二年(1913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文华书局印刷)的绘图第五才子书《绘图水浒传》和民国三年(1914年)的“江乘汪进堂先生钞辑”《古文喈凤新编》。经初步鉴定,其中的《格言联璧》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绘图水浒传》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有文物价值;《古文喈凤新编》内容为文学界重要的研究文献,而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更成为收藏家竞相珍藏的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