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活跃于诗坛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称他为山水田园诗人,并不意味着他只写山水田园诗。其实王维的诗歌内容相当丰富,题材也十分广泛,但最能代表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成就的,仍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他既是诗人,又工于绘画,还精通音律。作为一位具有广博修养的艺术家,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杰出  相似文献   

2.
吴奔星先生的诗歌创作是他从事诗歌创作70多年心灵轨迹的写照,体现了其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无情鞭挞。他的诗歌创作、不但有充沛的激情,而且具有学者的睿智;在新、旧诗体艺术优长的相互吸收与融合方面也作出了卓有建树的探讨。在诗歌理论研究方向,“诗美鉴赏学”的建立和诗歌的虚实美学理论的提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作为象征主义诗歌最有影响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与欧美传统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他与象征主义运动的其他作家一样,公开反对浪漫主义在诗歌创作中直抒胸臆的创作方法,主张诗歌要靠“直觉”表现“内心”。他同时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区别,主张将批评的重点投向社会化领域。在学的表现形式上,他提出并坚持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伤方法。《荒原》是他上述诗歌理论主张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5.
杰恩·柯尔特兹是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时期以及当代重要的非裔女性诗人、口头艺术表演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诗歌作品具有明显的黑人音乐和超现实主义特征。基于黑人布鲁斯和爵士音乐元素和表意策略的声音诗学凸显了诗歌声音文本的表现力。以现实与梦境的串联和身体器官的使用为特征的超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是诗人揭露现实问题、反抗社会不公的手段。作为一位先锋艺术家,柯尔特兹的诗歌实验以声音诗学挑战了白人诗歌传统中文字文本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对欧洲中心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叛;以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揭露现实,为被压迫群体发声;以包容的文化态度与世界非裔流散群体和其他民族对话。柯尔特兹的诗歌艺术是其政治立场的证明和进行政治反叛的途径,而她的社会民主思想也在诗歌创作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和践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宋冬冬 《文教资料》2012,(31):25-26,40
美国现代诗人E.E.卡明斯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善于用语言创造光和色彩,由此缔造各种意象,来抒情达意。这位画家竭力用绘画的艺术来表现诗歌,不顾传统的诗歌创作规范,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甚至是怪诞的、凌乱的、无章无法的;坚持自我,主张人人都是独特的,“我不为他人活,他人亦不为我活”。本文从画家的角度和绘画的艺术分析卡明斯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于右任是一位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诗人,他的诗歌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深厚的艺术渊源。就古代诗人而言,屈原和杜甫对他影响最大。就诗歌体裁而言,他不仅重视诗词,而且重视散曲,比较全面地继承发扬古代诗词曲创作的优良传统,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探讨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可以为我们认识现代旧体诗歌创作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提供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好的诗是短的诗”,“诗当由灵感进出”,“做诗还在做人”,“今天的诗歌必须要以人民为本位”.这些诗歌美学思想,是郭沫若留给我们的叉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兰斯顿·休斯:黑人文化的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之一。休斯主张黑人文学保持黑人特色,最终达到与主流文化的平等,他的诗歌引入黑人方言与音乐,首开“美国黑人诗歌”的先河。休斯对美国文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论吴宓的诗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颇多不足,吴宓诗歌的特征与研究价值,主要在于思想内容而非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元稹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元和五年他由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十年再出为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市)司马,直至元和十三年冬,在通州共约四年光景。时间虽不太长,但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活动中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既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丰收时期,共作诗一百八十余首(加佚诗),约为现存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左右;又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元稹在通州时期提出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从而确立了他在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地位。白居易在《答元九书》中明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创作要  相似文献   

13.
欧阳乐 《海外英语》2013,(5X):198-202
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作为一位桂冠诗人,他写了很多反映黑人工人阶级的诗歌并为自己的黑人身份而感到自豪。对于黑人女性问题,休斯同样十分关注,他为此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在他的诗歌里,休斯不仅表达了对美国种族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对黑人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通过对休斯40年代的诗歌中黑人女性问题的探究可以得出其艺术视角的回归,反映了其艺术日益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皎然是有唐一代为数不多的诗论家之一,他在其诗歌论著《诗式》中较为系统、深入地探索了诗歌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问题,而贯穿于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中和为美、追求适度的艺术辩证观,这一观点使他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看待诗学问题,且提出了一系列符合诗歌审美理想的艺术主张,深入地揭示了诗歌的本质规律。本文围绕文与质、自然与至丽、至苦与无迹等诗学问题,从“济不足”与“泄过”这两个方面阐发皎然中和之美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叶燮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叶燮的《原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剖示了叶燮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叶氏的诗歌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进取性、开创性和系统性。叶燮强调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变化,他从四个方面高度总结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发展的特点,认为诗歌表现的的本源在“物”与“人”的双向往返高度交融之中;诗歌艺术的诞生,必须兼备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条件;诗歌创作应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后代的创新意识是推动诗歌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张力的扩展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原是一个物理学术语。用在诗歌创作上特指诗歌的语言、意境、结构及整休布局等方面所包含的不同成分和对立性,是诗歌创作和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法。恰当运用“张力”,不仅是优秀诗歌创作的需要,也是打动读者,增强诗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梁媛媛 《考试周刊》2012,(35):28-29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诗人之一。作为哈莱姆桂冠诗人,休斯的诗歌渗透着他对黑人的深厚感情。《疲惫的布鲁斯》作为休斯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其艺术创新体现在他将美国黑人音乐形式及方言巧妙地融入诗歌创作中。本文围绕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对休斯诗歌《疲惫的布鲁斯》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休斯诗歌所展现的艺术价值,并且更深刻地体会休斯在诗歌中所传达的对黑人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诗集《死水》是新格律诗在艺术上的典范之作,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以及音乐美。《死水》作为这本诗集的代表作,不仅体现了诗歌三美的创作原则,同时也是中西艺术合璧的结晶。这正好印证了闻一多在对郭沫若的《女神》的批判中所说的话:“中国新诗……不要做纯  相似文献   

19.
拉斐尔前派运动是一场从绘画领域扩展和延伸到文学领域的文化思潮运动。拉斐尔前派运动原是绘画上的一种革新运动,该派艺术的特征是描绘自然,感情真挚。后来,拉斐尔前派运动将绘画主张逐渐延伸到诗歌领域,其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唯美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潘汉年是2、30年代我国文坛闻名遐迩的左翼作家,自20年代起从事诗歌创作。由于他较早转入党的隐蔽战线及解放后被打为“内奸”、“特务”、“反革命分子”,他的诗长期鲜为人知。潘汉年中晚期的诗歌具体表现了他的婚恋之悲,朋友蒙冤入狱的“同室操戈”之悲,仕途从巅峰跌至低谷又无力回天以及由此导致夫妻离散之悲等等,具有哀婉凄切的悲剧色彩,成为他诗歌创作总的基调。诗人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象征手法相结合,反映了他的悲剧命运和特定时代的某个侧面,抒发了在独特逆境中的真实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