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人刘献廷在他的《广阳杂记》里有如下一段话:“人初入海舶,心晕眩呕吐,久亦安之矣。适震荡即久,初登平地,反昏瞀摇颤,行则颠仆,甚矣,习惯移人,能不慎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移人”。显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用“习惯移人”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法是不完全的。因为习惯有优劣之分;对有些优良的传统习惯,我们可以用“习惯移人”来驱使其由不习惯到习惯成自然。但对于不良传统落后的习惯,我们不仅不能用“习惯移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作为教师也不例外。面对工作的压力,面对家长和社会的期望,面对学生的现状,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幸福呢?我想,我们不妨试着去养成以下的习惯,在习惯的养成中让自己少些压力,多份轻松;少份焦虑,多点思路;少点自我,多点分担……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认为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每次测验结束,总会有很多的同学因为粗心的问题丢分,纠其原因,就是因为平日里没有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在我教的班级里就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和同学说话,一心二用;放学回家忘记记录每天要做的家庭作业;回家写作业不认真,不专心,一会儿喝水、一会上厕所拖拖拉拉的习惯;写完作业不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第二天忘带家庭作业。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已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或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即使是自己读题也是扫一眼,不能认真分析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平是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这些不良的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小学阶段学习是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的学习不仅要学到基础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势必要影响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否则,一些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这一年多的学习体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学校教你如何与别人相处,却没有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社会。在行为举止上,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唤友的快乐。在思想判断上,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事情。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的学习表塞满课程和活动;在空间配置上,  相似文献   

5.
一转眼,我们离别了高三的苦日子,一切习惯都变得那么的不习惯。原以为自己的青春在高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了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却常常想起高三的日子,想回到高三的教室,去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去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去看看自己曾经在墙上写下的诗,去看看教室后墙的倒计时板报,去听听那些青春誓言是否还在绕梁,去听听校园里我们曾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我们吃得太多,不爱锻炼,花钱太多,很少攒下钱,每每身陷错误的职业,或总是爱上不该爱的人……为什么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呢?美国人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中说,其实我们每天40%的时间不是选择,而是习惯。那么,我们身上的习惯从何而来?如何发生?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生活?读这本书,会解答我们的疑惑。《习惯的力量》是一本可以改变人类  相似文献   

7.
正俗语说得好:"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事例一: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园里经常出现纸屑等垃圾,而孩子们会因为诸如"这不是我扔的"或者"那不是我/我班的分  相似文献   

8.
<正>在异国求学的日子里,有人在家泡工夫茶,有人天天练书法,有人在窗台上种小青菜,有人甚至自己做月饼,还有人拜托回国的朋友一定要带两块某个牌子的肥皂,因为"那散发着故乡的味道"。只有那些熟悉的日常事物,和对那些微小事物的牵挂,才是我们无法隐瞒的身份标记。这些美丽的微物,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故乡。我们固执地保留着这些习惯,因为在这些习惯里,有着"我们是谁"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榜样的力量     
吴春华 《贵州教育》2012,(23):23+29-23,29
初到驾欧小学交流学习,一切都那么不习惯。不习惯早上没有起床号叫醒,不习惯校园里学生交流清一色使用的是布依话,不习惯校园里到处是学生随手扔的果皮纸屑,不习惯教学楼上到处是泥土……太多的不习惯,造成了心理上的惶恐。我要这儿呆两年,我如何呆满两年?工作二十年,在教育教学中,我从来就不认命的。  相似文献   

10.
冷调     
“很多时候,我们回忆,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捕捉着不断出现的人或事,让我们去感受,去填补寂寞的空洞。“穿着睡衣,坐在天台,仰望,一片漆黑,并不失望。MP3里,全是忧伤的曲子,只是我从不用耳塞,不习惯寂寞经过耳朵,那样会更痛。我将自己锁在这样的世界里,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回忆一段伤心的往事,蜷着身子,双手环绕,抱紧自己、温暖自己。我并不是在堕落,只是这才是适合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的总裁戴维·奥格尔维有个习惯,赠送每一位新任经理一套木娃娃。这套木娃娃大娃娃里有个中娃娃,中娃娃里有个小娃娃,小娃娃里有一张字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雇用比我们自己小的人,我们公司就会变成矮人国,侏儒成群。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高大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爸爸单位需要调到外地一批销售员,出乎意料,爸爸也想去,家里人都反对,因为爸爸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不会照顾自己,连天冷了,需添衣服都要妈妈叮嘱。但是,我们集体的劝说在意料中失败了。爸爸决定的事,没人能改变。只记得在他临走的那天晚上,我坐在他的腿上,他说,小玉啊,爸爸要挣钱,供你上最好的大学……刚刚离开爸爸的那段日子里,确实有许多不习惯,惦记,心疼。不习惯早上没人陪我跑步,不习惯自己读英语……记挂爸爸的住处有没有蚊子,记挂爸爸晚上有没有压着胸脯睡觉……心疼爸爸自己在饭店里吃饭,心疼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在国外时间待长了,会渐渐习惯当地的一些做事方式。就比如在Mother group(妈妈小组)里,我们也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工作。就拿这次的清洁日来说,事先我们已经拿到活动安排表,所以没有人会大惊小怪。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清洁孩子的玩具。家里的玩具通常只有孩子自己玩,不需要常清洗,但是公共的玩具,玩得时间稍长,就要清洗。Mother group里的玩具都是用我们交的一部分活动费买的,所以也算我们自己的玩具。  相似文献   

14.
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②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在此我们仅谈后一种意义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不知不觉会养成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会给自己带来危害。边吃边看书报:人在吃饭时消化液大量分泌, 血液都集中到消化器官里去了。如果边吃边看书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班已经在农村学校大量、普遍出现。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推进和发展,许多教师已经对小班化教学理念、小组合作教学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们越来越发现,尽管我们的理念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在跟进,但学生的学习习惯似乎反而不如以前了。在数学课堂中,他们不懂得倾听,不主动审题,在作业中没有认真检验的习惯,也不懂得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师想要做好教育,就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在小班化教育工作中,通过实践和总结,我觉得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认真、不按时、不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学生养成了某种或多种不良作业习惯.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住在乡下老屋里的外婆有许多古怪的习惯 和规矩,让人捉摸不清。从懂事起我们就在大人 的叮咛下,无条件地接受和遵循着外婆的规矩: 递剪刀时剪端要朝向自己;即使下雨没带伞也 不许将手帕顶在头上;系鞋带时不能只弯腰而 一定要蹲下……还有,做衣服时要多买一颗扣 子。  相似文献   

19.
<正>你肯定知道,每个学期都要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虽然没有我这个学生的位置,但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家长会,顾名思义,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会议,说的大都是有关我们学生的事情。对老师而言,开家长会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家长们配合学校管理学生,例如家庭作业应该如何完成、应该培养哪些习惯等等。对家长们而言,在家长会上可以了解到自家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可以询问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我们学生是最不喜欢开家长会了。每逢听说要开家长会了,大家会在这一段时间里特别卖力,以换取老师们在家长会上的表扬。  相似文献   

20.
养生先养胃     
宇清 《母婴世界》2014,(5):80-81
“十副胃肠九副病”成了医生们的口头禅;办公室里,愁眉苦脸、按腹呻吟的同事屡见不鲜;地铁站里、公交车上狼吞虎咽的身影就在我们身旁。快节奏的今天,我们疲惫地奔跑在路上,连带我们的胃肠一同受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家庭,“护胃之战”必须打响,从生活的习惯说起,从最简单的食材说起,从我们的心态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