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渴望的呐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他深切的诉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他缱绻的真情。他,是杜甫,是“诗史”,更是“诗圣”!在四壁透风的草堂里,在饥寒交迫的旅途上,都留  相似文献   

2.
楚地人陆贾.以门客的身份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能言善辩。他先后两次出使南越。游说南越王赵佗去帝号,不得僭越;劝说刘邦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刘氏岌岌可危时,以“天下安,注意相;天下乱,注意将”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将相和”,斩除诸吕。  相似文献   

3.
作文单项练习是写作训练所不可缺少的。古人云:“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繁事必作于细。”艺术大师达·芬奇成功的途径始于“画蛋”;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就是让他描绘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的姿态,他的整个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的全部精神本  相似文献   

4.
石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盛名天下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大儒朱熹对石鼓书院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他虽然没有亲临石鼓书院讲学,但他的《石鼓书院记》却让“石鼓有声于天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以其现实主义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他处世立身的准则。即使在仕途潦倒、老病孤舟时,也始终为天下苍生着想。“穷则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在他的身上,真正体现了王勃所谓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简而  相似文献   

6.
儒家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和“利”二者对立起来;而墨子则认为,“义”和“利”二者是统一的。他把是否合乎天下之公利作为立言的法仪,由此出发,提出了有财相分、兴利、除害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不仅如此,墨子还亲身实践其思想主张,终其一生“利天下为之”。  相似文献   

7.
涂平荣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23-25,46
墨子的政治观和伦理思想共融,形成其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他主张为政者应以“兼爱”为施政纲领;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政治责任;以“尚贤”为选官之据;以“非攻”为和平之本;以“节葬”、“节用”、“非乐”为政治道德等等,墨子的这些古典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断谴责当时的“天下无道” ,希望用“仁” ,“礼”来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最后建立一个“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9.
试论毛泽东德治思想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德治思想 ,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精华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理论表达方式。  一、“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 :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的思想改造  极为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人心改造” ,贯穿了毛泽东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毛泽东在青年时期 ,为了救亡图存 ,他吸收了中西伦理思想的优秀传统 ,认为“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 ;而“动天下之心”必须有“大本大源” ;而要有“大本大源” ,必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 ,改造哲学 ,改造伦理学 ,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一个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他每天“雄心勃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好朋友薛勤来到他家,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1.
周怿 《学语文》2007,(3):37-38
一、纯真自我——“童心说”的历史涵义与现代解说“童心说”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主张。他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  相似文献   

12.
《新读写》2012,(6):17-17
略,侵占,侵占的对象多指土地。“攻城略地”即攻占城池,夺取土地。例如《淮南子·后略训》:“戌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攻城略地,莫不降下。”这段话说的是秦末农民领袖陈胜起义的故事,他率正义之师,所以“天下响应”,他的“攻城略地”是指从暴秦统治下攻占这些地方。  相似文献   

13.
陈琴 《教育文汇》2008,(11):45-46
读《老子》不是迷恋术士们篡改变味的教相和法相,而是探求恒常不灭的“道”与“德”。在老子那里,“虚极静笃”不是消极的无为不争,而是“为无为”故“天下未能与之争”的道法自然。推荐阅读的版本有:吉林出版集团的“图说天下”系列丛书中的《老子》版,比较适合没有文言阅读能力的读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则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1609-1695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清代朴学“先导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至深且短的影响。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篇里对于君主专制的极端不合理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指出:很长时期以来,为人君者,都是些极端的自私自利者。他们把天下看作莫大的产业,可以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于是,为了夺得这份产业,便不惜“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当他们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因之黄宗盖自然地得出了“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  相似文献   

15.
<正> 孔子生活于周室衰王道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思以其道易天下”,多次表明“吾从周”的政治主张。他的诗教和用诗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张和为这一主张服务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孔子“从周”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复礼”,而在“复礼”上,“诗”  相似文献   

16.
项羽由一个宰割天下的“操刀手”沦为乌江岸边的自刎人,究其原因,乃是由于他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自矜功伐”是指夸耀自己的功劳;那什么是“妇人之仁”呢?《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的一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此所作的诠释。汉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准备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却担心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这时,韩信颇为中肯地给刘邦分析了项羽的为人:“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  相似文献   

17.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 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  相似文献   

18.
人生短促,如果我们什么都放不下,那么一定会活得很累,更别提体会生命的奥妙了;如果凡事看开一点,拿得起,放得下,那么即使人活得不会太精彩,但也不至于太逊色。“放下”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吧!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与管仲结下“一箭之仇”,然而他却能摒弃前嫌,不咎既往,拜管仲为相,尊称其为“仲父”,终于靠管仲的得力辅佐称霸天下。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天下,就是因为他能放下“一箭之仇”。可见,懂得“放下”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并非所有人都懂得放下。三国时期的周瑜少年英俊,儒雅而多谋善断,20多岁时便当上东吴的主帅。他对才能胜过他…  相似文献   

19.
吴若增 《学习之友》2012,(10):51-51
许多中国人的行为,其实是有两套系统的。比方说他既尊崇“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却也信奉“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既尊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却也信奉“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既尊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却也信奉“随遇而安”;既尊崇“兼济天下”,却也信奉“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自夸吧,唐玄宗曾说过一句十分得意的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此语不假。这唐玄宗也果然有两把刷子,登基之始,废寝忘餐,励精图治,确实把天下治理得“胖乎乎”的。至于后来迷恋贵妃娘娘,重用杨国舅,导致安史之乱,天下也便一下子变得“瘦骨嶙嶙”了。于是,即便是在声色犬马、心旷神怡之中发了福,他的这句名言,也只得改为“吾貌虽肥,天下必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