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古代机器人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古籍上就有“避雷室”的记载。据唐代王睿的《毂子》记载,我国汉代就有人提出,把瓦做成鱼尾形状,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引起的火灾。在我国的一些古建筑上,也发现设有避雷的装置,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游历中国之后,于1688年写的《中国新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若雷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口沿线下行泄至地下,起到了保护作用。”由此可见,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是由具有聪明才智的中国劳动人民制造的。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9,(6):5-5
藤黄是我国一种传统中草药,我国古代医书中曾记载“藤黄性毒而能攻毒”,现代医学研究为这一说法找到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李莉 《百科知识》2011,(7):57-58
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沐”指洗脸,“浴”指擦洗全身。《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到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类吃人者屡见不鲜。1939年,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在对北京猿人头盖骨进行研究后,竟然得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这一结论。“吃人史学”根据造字法,“肉”字就是一个张开的口字,里边有个人,外边有一个人等着。因此,“肉字就是一个被吃的人与吃肉的人。”我国的史学著作中关于吃人的记载比比皆是,可谓“吃人史学”。据李敖先生考证,以汉朝为例,《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的吃人事件就达21起之多。“食肉寝皮”、“割股救亲”、“生吞活剥”这类成语,多出于相关朝代的史学著作,自然也是我国“吃人史…  相似文献   

6.
关于机器人的创造发明。我国古已有之。史书也有记载。如《列子·汤问》中的偃师制造的能歌善舞的机器人;三国时著名科学家马钩制造成能击鼓吹箫,跳舞抛剑,善于“百戏”的机器人;《太平广记》中的唐代巧匠马待封为唐玄宗制成十分灵巧.能帮助皇后梳妆打扮的女机器人;《梦溪笔谈》中的宋庆历年间,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09,(20):57-57
据现存文献考证,最早以“本草”两字代称药学的,是在西汉晚期。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下通晓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的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本草学当时已成为一门与方术截然分开的独立学科。“本草”一词出现不多久,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问世了。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天然气的国家。早在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771年)就有“泽中有火”的记载,东晋(公元317-420年)时成书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明确记载了用天然气熬盐。这表明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上已经利用了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1.西藏“野人”之谜 西藏“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玛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  相似文献   

10.
李莉 《百科知识》2011,(7):58-58
“黄历”即黄帝历。考古发现,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有了历法,3000多年前就有了用甲骨文记载的历书。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等,其中以传说是由轩辕黄帝创建的“黄历”最为古老。由于古时我国使用“黄历”的区域广阔,影响很深,所以人们习惯把历法称之为“黄历”。  相似文献   

11.
自从英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制造出第一头“克隆羊”多利,克隆技术成了科技的前沿课题和大众的热门话题。而据古籍记载,中国好像早就有无性繁殖的“克隆羊”,并且已能成批生产,产品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不但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而且在动植物的杂交育种方面也是最早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杂交有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的记载。春秋时把公马配母驴生的骡子叫“驮”,把公驴配母马生的骡子叫“嬴”。西汉之时,在把胜之所著的《把胜之书》里,已记载有“存化淘劣”人工选择有种的“穗选法”。北魏贾思描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有不少关于人工选育良种的记录。那时,遗传育种已普遍应用于猪、羊、鸡、马芳等动物方面;在农作物上也对黍、粟、休(即高粱)等进行了杂交育种。无性杂交和嫁接技术也是我国首创的…  相似文献   

13.
王瑞 《中国科技纵横》2009,(11):144-145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慢慢丧失。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产业只有在创新上苦下功夫,掌握知识产权武器,不断增强竞争力,才能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转变成“中国创遣”的知识优势。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醋     
醋,原本不过是一味调味品,而今醋的职能正多样化。醋不仅能治病,还能美容、养颜、杀病毒,难怪当今国际上正流行着“喝醋保健热”。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认为约有一万多年。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和食盐一样属于最古老的调味品。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样,醋也是一种文化。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可以掌握谷物酿醋的技术。醋,古汉字为“酢”,又作“醯”。《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由此确认,我国食醋西周已有。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公元前8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遍及城乡。至北…  相似文献   

15.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路径。虽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就目前来看,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驱动机制的理解仍不充分。基于系统论研究视角,构建制造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科研机构“四位一体”的驱动机制模型,探究其内在机理,提出四大主体驱动力模型并探讨其作用于市场、技术、利益、政策、法律、人才、理念等要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宪 《科学生活》2023,(12):14-16
<正>《辞海》记载,“得体”一词是由我国春秋时期《礼记·仲尼燕居》一文中“官得其体”这句话演变而来。“官得其体”原来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做官(或有学问)的人说话办事应当符合自己的身份,言谈举止要规范、体面”。后人由此引申出“得体”一词,是指人们在言谈举止方面要得当,要恰如其分。在有条件讲究精致化生活的今天,“得体”一词在穿衣打扮上使用的频率也高了起来,这说明着装的“得体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7.
《鸡肋编》的科技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肋编》是我国重要的史料笔记之一,内中有不少科技史资料,弥足珍贵,如该书记载的添食增丝,代用饲料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记载,此外如“香龙茶”的制作技术“一穗传”的选种方法,麦类南移及其原因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该文作者在对《鸡肋编》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发掘进十多项珍贵的古代科技史资料,并逐条进行了科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预测》1984,(1)
一、中国历代的人口统计我国很早就有人口统计数字的记载。西晋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载有夏禹时的人口估计数。周代已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周宣王“料民于太原”,是最早关于人口调查的记载。直到战国时期,各国都推行了“上计”制度,定期统计人口、土地。秦国的商鞅主张“四境之内,丈夫子女,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竟内篇》)秦统一后,  相似文献   

19.
逸尘 《科学大众》2000,(9):30-30
人类文明的孕育离不开太阳的光热,而地球也如飘浮在太阳风中的一片小树叶,只要太阳有一点“风吹草动”,地球上便会有一系列剧烈的反应。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磁石召铁”的记载。随着科技的进步,又发现了磁针所指的方向与当地  相似文献   

20.
阅兵是古今中外传统的一种军事仪式。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家已有阅兵活动。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候”的记载。当时观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以后不断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以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