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衣志宏  王钢 《冰雪运动》2011,33(4):49-52
采用实验法测定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高住低训(HiLo)前后血清睾酮及皮质醇的变化,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血清睾酮及皮质醇的变化,了解在低氧实验中这些激素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监控和调节运动员体能,掌握恢复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HiLo在短期内提高血清睾酮及运动能力有明显的效果,对加强合成代谢能力、提高赛前储备能量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速滑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何,对于比赛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探讨和研究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水平,对提高速滑技术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免技术对48名优秀速滑运动员、20名普通大学生基础状态下血清甲状腺素(T3、T4)、皮质醇(C)、争酮(T)等激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速滑运动员血清T3、T4较一般常人为低,差异显著P<0.05;T值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血浆皮值醇(C)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男子速滑运动员安静时血浆皮质醇比未受训练者高.而女子未见明显差异。训练程度不同,血浆激素水平呈明显差异。健将级速滑运动员血浆T值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T3、T4则较国家一级运动员低。皮质醇女子健将级低于国家一级运动员,而男子无显著性差异。提示T3、T4及T值可作为速滑运动员选材、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速滑运动员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在训练中采用“时间感”进行训练,使速滑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增加临场比赛经验,为速滑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计算训练法在速滑训练中能明显地表示出速滑运动员完成训练强度情况,为教练员充分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身体状况和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和预测比赛成绩提供教据依据。在基层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速滑间歇训练、控制强度等存在一定因难,所以应寻求一套简便且又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有效提高基层速滑训练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滑轱辘训练手段比其它任何手段都更接近冰上的专项训练。滑轱辘训练在少儿速滑运动员的全年训练中占有较大比重。本文根据在少儿速滑训练中所获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少儿的身体机能特点和训练水平,以10~12岁范围的优秀少儿速滑运动员为主要参照体系,以求构建较为理想的少儿滑轱辘训练中的血乳酸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原低氧低压环境对运动员自主神经的影响,对12名男子速滑运动员在1800m高原训练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高原训练前指标相比,高原训练三周后,速滑运动员HF、TP上升,LF、LF/HF下降,但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庞加莱图出现发散趋势;高原训练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出现显著下降(P<0.05).可见,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的自主神经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张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跟队观察和测试的基础上,对30名优秀速滑运动员(男15名,王22.5岁,女15名,ˉx19.11岁,其中运动健将27名,占90%)全年的基础体温及其它条件下的体温,心率和血乳酸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证明:我国速滑运动员的基础体温低于我国正常成人和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均值,并表现出波动性,阶段性和专项性特点。在比赛中速滑运动员体温急剧下降,下降的幅度与滑跑速度和气温有密切的关系。速滑运动员体温的测试与评定,对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和训练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