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2.
等待的智慧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等待的智慧。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的特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花期”也可能相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付出深厚而睿智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精神活动,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后进生”,一方晴空、一片希望。在“下一个路口”,人们或许会看到令人激动的场景:你所…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也有人把孩子比作一本“书”,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一本精彩纷呈的书。是呀,从婴儿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父辈们一天一“页”,一年一“章”地阅读着……有人说:一个孩子一个样,各个孩子不一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潜能,不一样的需求……每个父母,都面对着这样一本各具风格的“书”。作为称职的父母,就必须读懂这本“书”。翻开第一  相似文献   

4.
一、孩子在呼唤童话,童话在呼唤孩子有一篇文章说:一位教师走进高中班教室,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个白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道:“白粉笔点。”问还有不同的答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口头上主张用“打”来教育孩子的人为数不多了,然而日常生活中家长打孩子的事却时有发生。这中间有没有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残余在作祟?街坊孩子调皮气人,有人慨叹:“就欠给他一巴掌!”孩子在幼儿园打闹,有的教师说气话:“如是我的孩子我就揍他一顿!”当然也不会真的去打。而对待自家的孩子则不同,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戴尔(Wayne Dyer)在他的《什么是你真正想给孩子的?》一书中提到:“创造力才是一切。”既然如此,有些事便是父母不该做的了:◇要求太高,不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比如“:你至少要说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答案。”◇喜欢喋喋不休地教训孩子,比如“:你不许这样做。”◇限制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8.
老不死     
天真的孩子问爸爸:“世上还有人能不死吗?”“没有人能不死的!”“不!”孩子摇摇头说,“你骗我。”父亲奇怪了:“谁能不死?”“奶奶!”孩子很有把握地说。父亲以为孩子对奶奶爱得天真,哈哈地笑了:“真聪明。”孩子把头一甩:“不是我说的。”父亲笑着问:“谁说的?”孩子说:“妈妈说的。”老不死  相似文献   

9.
一个功能健全的家庭,就像一朵健康的“花”,由四片“花瓣”与一个“花蕊”共同组成,每个部分都代表家庭的一种气质和功能。它们包括:责任、爱心、融洽、退让四个“花瓣”以及一个具有引导与沟通精神的“花蕊”。虽然这五个方面在不同的家庭里,某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强,某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弱,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家庭气氛与风格,但是它们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缺一不可。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在家里为他种一朵健康的“花”,即从这五个方面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花瓣”一:责任——强调责任感,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首先,在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提示:让您的孩子按右上角小猫的颜色,给下图的小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说一说图中共有几只小猫。编辑邵天毅提示:让您的孩子从上图中选出10只小老鼠涂上合适的颜色。然后,用手指在“10”上沿虚线走向画一画,再在格里练写数字“10”。试着让孩子用手势比画“10”。还有什么手势能让孩子比画出“10”?画画涂涂·认认数数@壮壮 @李超美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与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或称为“学生”,或称为“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更是孩子。“孩子”与“学生”,虽已高度融合,却仍是不同身份、不同意蕴的表征,如同“老师”与“教师”,是不同的色调和境界,明暗不一,高下有别。  相似文献   

12.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而另一位老师的做法则不同,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怎样画苹果,可发现有位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把它画成方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滚到地上摔伤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呀!”于…  相似文献   

13.
全家都6岁     
一个男孩很惹人疼爱,大人见了他都喜欢与他聊上几句。一天,一个阿姨与他聊了起来。阿姨:“告诉阿姨你多大了?”孩子:“6岁。”阿姨:“你妈妈呢?”孩子:“6岁。”阿姨不禁笑了,接着问:“那么,你爸爸多大了?”孩子:“6岁。”阿姨说:“你又在‘逗你玩’吧?”孩子:“我  相似文献   

14.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5.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16.
“心罚”孩子更可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妇联一项最新问卷调查显示,广州六成以上中小学生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罚”。调查显示,许多家庭在家教中存在“三大”问题: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对学习成绩极为重视,而对孩子的情感道德品质却很少了解和关心;亲子关系紧张,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很多家长认为体罚孩子不对,而对另一种对孩子身心危害更大的“心罚”,却“浑然不知”。有家长表示,因“恨铁不成钢”,常对孩子冷脸相待,压制孩子的好奇心。广东省家教协会有关专家称,“心罚”是一种“软体罚”,其恶果不像体罚“立竿见影”,常被忽视。经常被“心灵施暴”的孩子,很容易…  相似文献   

17.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语都要注意。一忌孩子有错误时,如:学习上不专心、贪玩等,家长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反正他还小。”“他还是介孩子嘛。”这等于告知孩子:不专心、贪玩也行。二忌在孩子失败时,气愤地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出息。”这等于判了孩子死刑,至少也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三个孩子正边跳边大声尖叫“毒蜘蛛!毒蜘蛛!”一只小蜘蛛在墙上爬行,他们不停地拍打,用除臭剂喷射。爸爸是家里公认的杀虫手,面对这只虫子,他脱下鞋子,向它拍去,血肉横飞。大儿说:“做得好,爸爸!”二儿说:“它真的死了吗?”女儿说:“你不应该杀死上帝创造的任何一个生命。”妈妈说:“看你都做了什么!看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爸爸说:“哦,是乱七八糟,那是你该管的事。”一只小虫被打死,为什么每个人的反应却是这样不同?《按照天性养育孩子》这本书告诉我说,那是因为他们是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多年前当我读到《按照天性养育孩子》(美·查尔…  相似文献   

19.
活动设计小班“报纸发声”活动。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张报纸,看看孩子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报纸发出声音。活动中,家长们除了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各种方法之外,还要观察孩子的态度倾向、创造能力和表征水平等。妈妈的困惑一鸣拿着报纸拍打自己的左手,发出了声音,妈妈表扬了他,又问道:“还有吗?”一鸣又拿着报纸拍肚子,妈妈说:“这个你已经做过了,还有不同的吗?”之后,一鸣拍了大腿拍膝盖,拍了脑袋拍脸蛋,可妈妈总是说:“这个你已经做过了,还有不同的吗?”—鸣一脸的茫然。别的小朋友有的揉,有的撕,有的戳,有的吹,还有一个小朋友拿…  相似文献   

20.
口试     
《小读者》2004,(10)
某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老师对一个报名的孩子进行口试。老师:“你爱打架吗?”孩子:“从来不打架。”老师:“你看见别人打架怎么办呢?”孩子:“当然是揍他喽。”口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