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媒体的文艺专版专栏,特别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选题丰富广泛,体裁灵活多样,既利于重大主题和重要新闻人物、事件的表现,更利于丰富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和自然风物形象的传达,艺术感染力强.将文艺副刊的固有优势,有机地运用到新闻稿件中,使新闻稿件增强文学色彩,渗透副刊特色,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导向性、可读性、吸引读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报纸副刊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不同时期的文艺副刊也会以不同形式出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副刊是那些文人志士讨伐敌人的文字阵地,现代的文艺副刊是人们抒发对生活美好的一种真实写照,他们以纯文学的创作形式在不同时期表达一种对生活和涉世的声音和态度。报纸副刊一直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一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独特文艺性,报纸副刊与新闻版面相辅相成,并且在新闻版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可读性和活泼性,为报纸的发展增添了很  相似文献   

3.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给刘建勋、韦国清二同志的信中,除提到社论、新闻、版面、理论外,还提到了文艺。报纸上的文艺宣传,形式很多,文艺副刊是主要形式之一。办好文艺副刊,是发挥省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感到最中心的问题是副刊如何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问题。毫无疑问,党报的文艺副刊,应该成为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路綫的典范。它应该富于群众性、战斗性,更应该紧密地配合生产、配合政治运动和党的中心任务。广西日报的“山地”副刊(从1959  相似文献   

5.
杨令青 《今传媒》2006,(10X):42-42
报纸的副刊是相对于新闻主刊而言的。副刊和主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副刊努力为新闻主刊服务,是两者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报正确处理副刊与主刊的关系,充分发挥副刊“特”性,加大新闻“重”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厚重感,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凤翔 《传媒》2002,(8):38-38
“重栏目,不拘泥”,这两句话,是我几十年办报纸副刊的体会之一。 不久前,到一家报社看望一位办文艺副刊的朋友。他正在为一篇稿件嘬牙花子。他说,这篇稿子不错,有可读性,但版面上的哪一个栏目都不适合。我说:“既然稿子不错,又有可读性,您阿必让栏目限制住呢?刊登时,  相似文献   

7.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每一种文艺副刊的周围,都有一个特定的作家群,或者说文人圈子。文艺副刊的特约用稿规则、副刊编辑的人事关系、副刊的趣味和副刊分布的地域,对形成报纸文艺副刊的文人圈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是对新闻版面的必要补充,其作用不仅是"补白"和娱乐,而是依靠散文随笔、诗歌杂文等文学样式,达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的目的.报纸副刊的主打篇目--杂文,则属于时政新闻与文艺手段结合最紧密的创作体裁.  相似文献   

11.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仍是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新闻策划提升版面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本文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刊为例,阐述行业报副刊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显示版面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以及所坚守的社会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专刊与普通副刊有很大区别,普通副刊以版面可读性为主,经济专刊则不同.经济专刊既要不断提高版面可读性,又要积极配合广告经营活动,同时还要通过加强版面策划拉动广告创收."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做到原创性、服务性、商业性三者和谐统一,才能既不断增强版面可读性,提高报纸公信力和影响力,又很好拉动经营创收.  相似文献   

13.
有论者将报纸副刊的基本特性归纳为文艺性、知识性、新闻性、综合性等等,在副刊的这些特性中,新闻性应该是主导的、“第一性”的。而且,这种新闻性表现在地方报副刊中,往往与地方性又是一致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副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副刊内容有小说、诗词、戏曲等。对于广义的副刊,一般来说是指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在这里,我们说的是广义的副刊。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和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5.
潘世新  杨柳 《新闻前哨》2009,(10):94-95
报纸专刊是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综合性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的版面。内容上,它涉及科技、教育、旅游、消费等各个方面,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气息浓郁,注重知识服务,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6.
在副刊前面冠以“文艺”,是因为文艺副刊已经不能涵盖副刊的全部,而仅仅只能属于副刊的一个组成部分。副刊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中纯文学的文艺副刊,它的触角正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教育、金融、法律、休闲、收藏、婚姻家庭、文化娱乐之类实用性副刊不断冲击人们视野并且不断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副刊在读者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990年3月份安钢报搞了一次民意测验,从中发现,读者看报的顺序一般是先一版后四版或者先四版后一版(一版是要闻版四版是副刊)。由此可见,企业报副刊的传播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办副刊的编辑、记者们,应该把副刊版面内容办得更接近现实,贴近生活,适应读者。不能说副刊追求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不好,也不能认为副刊求博、求奇、求杂欠妥;而应当让所致力的这一切,首先建立在思想性之上。安钢报的副刊主要有文艺版,文化生活版,科普天地版,双文明好人好事版,广采博闻版;有时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专刊既不同于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的新闻版面,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但广义上来说,专刊是副刊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某一行业或某一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副刊,一般每周刊登一期或几期,所以也称为周刊。如楼市周刊、健康周刊、旅游周刊等,这些专刊内容与读者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服务性和可读性较强。同时,它又提供某一领域的新动向,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性是报纸副刊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获得广大读者欢迎的内在原因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作为报纸新闻版的延伸与补充。关注现实、介入生活、服务受众。已成为新时期副刊发展的方向。副刊主动向新闻性靠拢,用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时代感,已是信息时代传媒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宣传,相对来说,不象政治新闻那样吸引人,不象文艺副刊那样有可读性。摆在读者面前的,往往是一些生产情况,经济指标,给人以枯燥的感觉。说白了,就是干巴得很。这种状况与放开搞活,与经济建设上升为主导地位的形势是很不合拍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经济版的宣传搞活,使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能及时地在版面上体现出来呢? 要把经济版办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