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0,(18):25-25
传媒制追假新闻,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道德,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做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饰眼前一目了然的事实,当事人却很少与“做假”联系起来想过,这种情形的传播效果是反向的,比一般的假新闻对传媒公信力的损害要大的多。  相似文献   

2.
陆高峰 《视听界》2006,(1):89-89
王小丫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牵手”的“喜讯”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假新闻闹剧。如果评选2005年娱乐名人最不幸婚姻的话,相信小丫的“婚事”可以高票当选,因为这样由媒体作“媒”的婚事,不仅是由媒体记者在小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手“包办”,而且也是十分短暂的,几乎在双方“当事人”还没有详细了解一下就被证明是假新闻而“分手”了。至于那位据说很生气的大学校长可能就更不幸了,小丫毕竟也算娱乐圈中人,好歹对“绯闻”之类的事有一点心理准备和免疫力,而那位在学术圈内清高惯了的校长何尝有这样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出现“校长很生气,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小丫与某大学校长“牵手”的“喜讯”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假新闻闹剧。这件由媒体一厢情愿撮合而成的“好事”,在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叫《王小丫当上福清媳妇》,原来竟是福建某报记者根据网上消息“核实”而成的。而《苏州广播电视报》已正式就所发文章表态,向当事人公开致歉。如果评选2005年娱乐名人“最不幸婚姻”的话,此“婚事”可以高票当选。因为这样由媒体作“媒”的婚事,不仅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手“包办”的,而且也十分短暂。如今,娱乐圈的游戏规则是“绯闻是金,而沉默是粪土”,甚至有人信奉“明星不坏,观众不爱”的炒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5.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剧烈,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不时被“炮制”和“复制”,既践踏了客观事实、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也极大地影响了媒体的形象。那么,作为一名编采人员,应该怎样把好“关口”、杜绝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各大媒体更是纷纷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而最近出现的"纸包子"的假新闻更是冲击公  相似文献   

8.
“假新闻”是一个怪现象。《新闻记者》杂志连续多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给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有关比尔·盖茨遇刺、“小”百万富翁抱得美人归、施拉格是中国姑爷、“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武汉大学女生卖淫成风”等等假消息都曾风靡一时。有趣的是,该杂志将“假新闻特别奖”授予搞“非典”不实报道的某大报,每年还为当选的“假新闻“提供丰厚奖金,但至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厚颜无耻地去领奖。  相似文献   

9.
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的信条是“一张报纸的良心和灵魂在于它的道德感、它的勇气、它的诚实、它的博爱、它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它的独立、它对公众福利事业的投入、它服务社会的热诚,这一切超越了知识、新闻、智慧的范畴”。这是他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描述。然而,不管是在西方新闻自由论调中,还是在中国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框架内。假新闻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泛滥之势。假新闻不断冲击着社会诚信,不断挑战着民众的忍耐力,同时不断挑战着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底线。民众对真新闻的期盼和对假新闻的斥责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娱乐假新闻的“网开一面”,可能会助长某些无良记者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等歪风。但作为媒体,一定要谨小慎微,不能轻易将虚假新闻传播出去。即使偶尔因故出点差错,也应像东方卫视那样,勇敢、及时地进行更正和道歉,以维护当事人权益和媒体的自身形象。如果刊发了假消息还不以为然,甚至变本加厉,连续进行炒作,那就有违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了,是万万不可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来不认为假新闻会在实质上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于,它从来都没有构成过真正的威胁.这并不因为虚假新闻仅占据着极微小的比例,也不仅仅在于它们很容易被验证识别,而在于与那些显性的假新闻相比,那些潜行在新闻业、像幽灵一样渗透于媒体的东西才是真正可怕的邪恶力量.假新闻不具有动摇媒体公信力的现实影响力,但其他一些势力却能够做到,它们才是真正的敌人.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来不认为假新闻会在实质上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于,它从来都没有构成过真正的威胁。这并不因为虚假新闻仅占据着极微小的比例,也不仅仅在于它们很容易被验证识别,而在于与那些显性的假新闻相比,那些潜行在新闻业、像幽灵一样渗透于媒体的东西才是真正可怕的邪恶力量。假新闻不具有动摇媒体公信力的现实影响力,但其他一些势力却能够做到,它们才是真正的敌人。  相似文献   

13.
郑保卫 《今传媒》2007,(11):40-42
前些日子震惊全国的北京电视台"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最终以当事人訾北佳因"损害商品名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结束.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欺骗,特别是当你看到一条新闻,不久后就被曝出:这是条假新闻,读者顿觉丧气。而对于评论作者来说,遭遇“假新闻”莫过于最大的遗憾。按照常理来讲,作者都是依据新闻报道来展开评论,基于对媒体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报纸属于二次销售产品,即通过一次销售获得读者注意力,再把读者注意力卖给广告商,以此获得广告收入。越有权威性的报纸越能获得读者的信任和忠诚,发行量越大,获得的广告收入也越多。牺牲真实性制造假新闻,最终会被“信任危机”所包围,失去权威,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严肃媒体和小报对待假新闻的态度不一英国传媒业发达,全国有1200多家报纸和超过10000家杂志,广播电视地面频道和卫星频道加起来超过500个,由于竞争激烈,各家媒体在市场中处的位置不同,英国媒体对待假新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以报纸为例,有10份日报和11份星期天报可被称为全国性报纸,发行量占到全部报纸发行的70%.全国性报纸又分成严肃大报( qualitypapers)和通俗小报(tabloid)两种,严肃大报以《泰晤士报》《卫报》为代表,通俗小报以《太阳报》为首.对于小报来说,假新闻也是新闻竞争的一种手段,小报的假新闻主要集中在娱乐和体育新闻方面,为追求新闻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眼球,小报经常爆出各种耸入听闻的消息.面对假新闻,大众也大多以娱乐态度来接受,由此甚至衍生出英国媒体愚人节假新闻的传统,每年4月1日英国媒体上的新闻有很多都是愚人的假新闻,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下,新闻的发展领域正在逐渐扩大。在面对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下,假新闻开始悄悄涌现于新闻媒体当中,使得真实新闻开始受到影响与质疑。假新闻的出现给新闻界造成了直接的冲击,且不仅遍布了地方媒体,在网络媒体、杂志报刊等媒体中均出现不同问题的假新闻事件,而假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也给当事人权益造成了直接影响。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展开分析,并对假新闻的发展根源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颖 《中国广播》2009,(8):26-28,51
眼下假新闻为什么有泛滥成灾的趋势?原因错综复杂,这当中,新闻记者被社会上提供的假线索“忽悠”,最终被误导炮制出假新闻也不乏案例。笔者试从假线索这个假新闻源头入手,就假线索为什么层出不穷、新闻记者应如何进行线索打假进行阐述,为新闻记者增强“防骗术”略支小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媒介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两年评出“十大假新闻”之后,去年又刊出《十大假新闻》,编者按中有段话发人深思:“……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吴心海  吴小龙 《传媒》2002,(1):32-33
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换头术”假新闻闹剧收场没有多久,近日,一则大活人肾脏被偷的轰动性新闻又出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