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次性输液器已使用多年,但在临床操作时常见到穿刺针进入血管内不易见回血,特别是穿刺细小的血管或血容量不足的血管时,往往针头已进入血管内,却无法判断仍在盲目的穿刺或退出重新刺入,造成穿刺失败,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们分析了静脉穿刺不易见回血的原因,主要在于输液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我们只注意到了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保护,而忽略了拔针时对血管的保护。我们往往在拔针时因手法不当,给病人造成疼痛,甚至出血过多。特别是中老年人因血管弹性差,皮下脂肪薄,往往在拔针时造成血管损伤,皮下瘀血,局部肿胀,给病人增加痛苦,给下次穿刺造成困难。经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对应用侧孔针减少输液中橡胶塞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给药方式。而在向输液瓶中添加药物时,常因溶药注射器针头多次穿刺瓶塞致橡胶塞脱落产生不溶性微粒,这是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减少加药过程中注射器针头穿刺橡胶塞而产生的微粒对液体的污染,我们于2004年开始使用侧孔针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为探讨其可行性,本研究对使用侧孔针注射器加药分别在同等条件下与使用传统斜面针注射器加药所产生的微粒进行观察对比。  相似文献   

4.
在神经外科,昏迷、四肢躁动的病人占很大比例。昏迷病人长期保留静脉通路;躁动病人易将针头刺出血管,造成反复静脉穿刺;颅压高患者需快速静脉输入脱水剂。为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科自95年开始采用静脉留置针为这类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经2年来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在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中,有些患者手背静脉不显露而掌指关节附近血管往往又粗又直,充盈较好,但顺向穿刺成功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此处穿刺不易固定,针柄位置悬空或正好落在关节处,既影响病人手指的活动度,又容易跑针,发生液体渗漏,增加重复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儿四肢静脉输液固定常采用夹板绷带固定,由于夹板较长,限制肢体活动,长时间输液患儿感觉不舒适躁动:绷带松紧不易掌握;且绷带覆盖面积大,不易观察肢体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渗液、针头滑出血管外、液路不畅等。我们从1995年7月开始采用硬纸盒、胶布固定法为2000多例患儿作穿刺后固定,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小硬纸盒(如盛过地塞米松、安痛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盒)一个,胶布(宽1  相似文献   

7.
目前,给病人输液时常用一块胶布将针头固定在皮肤表面,其主要缺点是:手臂、手掌、手指的活动自由度较大,自由移动或转动会造成“鼓针”;老人或小孩自我控制力差,即使是成年人,输液扎针时一紧张或不经意问动弹,也会造成痛苦;第二次扎针还会浪费药液和输液器材,同时给护士带来麻烦。基于这些情况,我发明了一次性防“鼓针”输液夹板。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降低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小儿的特殊性,好动、不易合作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容易失败。我院儿科对152例患儿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总结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应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把一个50毫升的注射器拔下针头,推动针栓排净其中的空气,用乳胶管接通Cl_2发生装置,气体慢慢推动针栓,当收集到30毫升气体时,去胶管,装上针头。为防止扩散,把针头插入橡皮塞中待用。  相似文献   

10.
张华娟 《考试周刊》2012,(68):196-196
作者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先将2.5ml稀肝素液用头皮针尖连接在留置针上,排尽空气,这样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还能减轻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治疗、用药、抢救及时。  相似文献   

11.
保证液路通畅,及时补液、补血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代替粗针头行浅静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应用对象 手术室服务面较广,收治外科需要手术病人,凡手术等级在中等以上的患者,我院都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液路。另外,急诊手术患者,多有重要脏器损伤,如:胸腹联合伤,大面积烧伤,重度颅脑损伤,腹腔脏器穿孔、破裂及多发性骨折等。患者来诊时间不等,多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导管针电凝术治疗肢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9例术前诊断为患肢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 ,均采用静脉绝缘套管留置针穿刺 ,高频电凝术治疗。据所查文献 ,尚无相同报道。结果 :随访 6个月~ 12个月 ,平均 8个月。9例患者中 8例一次治愈 ,1例明显好转 ,经二次治疗痊愈。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高频电流生理干扰性小 ,绝缘套管针避免了皮肤电灼伤 ,高频热能集中于瘤体血管内膜及瘤体血液 ,直接凝固局部血运 ,破坏血管内膜 ,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现阶级对于多数宫颈癌患者化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对于血管损伤较大。为了防止患者穿刺部位外渗、外漏、静脉炎、重复穿刺的的痛苦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用于患者化疗优于成人静脉留置针。现将本院产科2002.3-2006.6月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用于宫颈癌患者行5-Fu持续96h化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种医用输液固定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在给婴幼儿或神志不清、躁动病人进行输液时,一般是用纸盒或木版用胶带固定输液器或让患者家属把持.由于婴幼儿或躁动病人自控力很弱,用胶带固定非常容易滑脱,常引起输液针头脱出、鼓针或液体外渗现象的发生.为了保证病人输液的顺利进行,我们特研制了一种医用输液固定器(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给药的方法是治疗、抢救老年患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应当根据老年患血管特点、体型、疾病状况及给药时间长短等情况,选择针头和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1.小朋友们都打过针吧?那针头刺入时有些疼,原来针头表面虽然光滑,但是与肌肉还是有摩擦,刺激神经引起疼痛。能不能发明一种让人不疼的注射器呢?2.蚊子叮人时,需要用长长的尖嘴刺入人的皮肤和肌肉,还要刺破血管,才能吸到血液。整个过程非常复杂,而小小的蚊子却能让人没有痛感。3.科学家研究了蚊子的尖嘴,在显微镜下,蚊子的尖嘴的表面是锯齿形的,十分锋利,刺入人的皮肤和肌肉极其迅速,直出直入,与肌肉几乎没有摩擦,因此人感觉不到疼痛。4.人们设计制成“无痛注射器”,尖细的针头表面布满锋利的锯齿突起,当然十分微…  相似文献   

17.
大博士讲堂     
《科学启蒙》2015,(Z1):78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大多数人都有过打针的经历,而针头扎下去的时候会有点痛,有些人就习惯在针头拔出后用手去揉针眼处,以期消除一些痛感。殊不知这样做有害无益,非但不能消除痛感,而且手上(尤其没有洗的手)的各种细菌会在你按摩针眼时乘虚而入,引起局部组织感染。另外,当你按摩时,会促进或加重针眼附近的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反而容易形成血肿。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正确做法是:打完针后用消毒棉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74例手外伤伴组织缺损,轻度22例,中度47例,重度5例。采用急诊手术吻台血管、复台组织移植修复,钢针(针头)内固定,甲硝唑预防感染,疗效十分显著。其中游离移植皮瓣30例,钢针内固定21例,清创修复吻台血管肌腱23例,成活71例,失败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由于使用静脉留置针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出现的静脉炎。方法:减少留置针停留时间,以及使用型号较小的导管,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和机械摩擦,和对无菌技术、穿刺技术、穿刺部位、封管技术的重视及改进等。结果: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有助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减轻患儿的痛苦,消除家属的顾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打过针?当那又长又尖闪着寒光的针头刺过来时,你会有什么表现?是勇敢地昂起头,还是不争气地流下眼泪……欧亚菲怕打针,记得从一年级起,每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