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吴城遗址看江南的商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所知,江西有两个吴城,一在永修县鄱阳湖滨,一在清江县赣抚平原边缘。清江县吴城,又称铜城,一九七三年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大规模的商代人类居住遗址,引起了国内外文物考古和历史界的广泛注意。吴城,地处鄱阳湖--赣江流域的中心地带,是古代通往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扼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位置。长江以南地区第一次在这里发现了大规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是河南安阳殷墟,目前所见与殷墟甲骨文最有血脉关系的应是在郑州早商遗址发现的牛骨刻辞。2003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新出土了介于殷墟文化二、三期之间的商代甲骨文,令人关注。此外近几十年来,在陕西周原遗址、山西洪赵坊堆、陕西长安张家坡、北京昌平白浮、北京房山镇江营和琉璃河、河北邢台南小汪等地西周遗址也出土了一系列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3.
七色板     
宜昌发现最早象形文字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两千年 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  相似文献   

4.
人类何时采用文字记录代替结绳、串贝记事?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  相似文献   

5.
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乐器中,磬是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殷墟遗址出土的石磬按其使用的场所及其演奏的形式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除此之外,殷墟还出土了少量体型较小的非乐器实用磬。文章以殷墟出土的“磬”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分期以及类型进行研究,以厘清“磬”之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7.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的地位.殷墟这座商代都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8.
杜村遗址位于邢台清河县王官庄镇杜村东侧,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村民取土时发现,并出土一批商代文物,包括数件青铜器,但未做进一步考古发掘。从形制及纹饰看,为商代前期遗物,和二里岗文化上层器物十分接近。结合史实进一步考察,认为杜村遗址距离邢都较近,在商王室关系密切,具有商代前期王室贵族主导的地方城邑的性质,可能和"祖乙迁邢"有高度关联,和商人攻伐东夷以及王室内部军事冲突也可能有一定关系。杜村遗址在邢台境内商代遗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有待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支撑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     
甲骨文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查不到的,因为形成这个词的历史只有六十年左右,也就是在殷墟甲骨文发现的二十年以后。今天所指的甲骨文就不仅是殷墟出土的商王朝后半期的文字,近三十年来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195t年),陕西长安县张家坡(1956年),北京昌平县白浮村(1975年)和陕西岐山、扶风两县交界的周原(1977年)都先后出土了一些西周时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只是出土的数量很少,內容也不如商代甲骨文丰富,目前对它的内容正在研究,所以这里介绍的仍是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并不是被发现时就称为甲骨文,它经历了由“龙骨”到甲骨,由“刻划”到文字这样一个过程。早在清朝光绪末年,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两公里处小屯村的农民,耕种时经常从田中翻出青铜器、  相似文献   

10.
商象尊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代前期国都迁移比较频繁,自商王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殷墟)至商亡的二百七十余年间,不再迁都.在殷墟发掘的墓葬、宫殿、冶铸作坊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商代的青铜器,除了少量贵族生活用器外,多数是奴隶主宗庙的礼器,有些还作为奴隶主贵族的随葬品.早在商代前期,已建立了青铜礼器的基本体系.当时已有炊食器、盛食器:鼎、鬲、簋,容酒器和饮酒器:斝、爵、觚、尊、壶、盉等.艺术装饰已相当普遍,兽面形图案是当时装饰的主  相似文献   

11.
洹北花园庄遗址早段与二里冈上层二期之间差异明显,早晚两段之间联系紧密,不宜分割,晚段与殷墟文化一期前后相接,无明显缺环。洹北花园庄遗址整体文化面貌接近殷墟一期文化,应将其整体划入殷墟文化一期的范畴,作为新殷墟文化一期的早段,其年代上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山海经》中《海内经》所记“西南有巴国”的巴国地望,笔者曾对鄂西香炉石遗址出土大量我国早期巴文化遗物和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中多有“巴方”的记载所进行的考察,恰与湖北大学刘先枚教授及台湾成功大学李冕世教授合撰的《安州六器考及附记》一文对“虎方”和“巴方”地望的考证不谋而合,均认为是在今鄂西清江长阳一带。这说明通过出土文物来证史的这一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应是准确和可靠的。至于《山海经》所记“巴国”的年代,当是我国上古时期无疑,即距今4000-3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太阳神树”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作为典型器物,分别是两种考古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宗教寓意和神话色彩方面,还是在古蜀人所使用的历法等科学方面,都体现了金沙遗址文化对于三星堆遗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 邃古璀璨的赣江文明 江西古代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万年前。古代史籍中,最早提及“赣”人的,见于《山海经·海内经》。万年仙人洞遗址的发现表明:在距今约1万至9千年前,江西的先民已掌握了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等技术。1993年,一支由中美两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队在万年仙人洞附近的吊桶岩,又发现了水稻的遗存,这证明江西的古代居民是水稻种植最早者之一。 1949年建国以来,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璀璨的江西古代青铜文明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重要的有:吴城遗址、新干大洋洲遗址、瑞昌铜岭遗址、鹰潭甬山遗址、新干中陵遗址。  相似文献   

15.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的主要特征是底部中心有圆孔,内部中空。有关其性质和使用方法学术界长期无定论。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结合出土地点、材质、年代、纹饰等因素,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陶透底器在二里头遗址陶器类别中规格较高,当为二里头文化时期高等级贵族所使用的祭祀或礼仪用器。  相似文献   

16.
商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在当时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最发达的青铜制造业外,制陶业在商代手工业生产部门中也是比较突出的.商代的制陶工匠,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原料的选择和烧成温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创制出一种"高温硬质青釉器",目前在我国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东等省商代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青釉器.这些器物的发现,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和有关学术、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人们发现这种高温硬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河北藁(音稿)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一件铁刃铜钺,其刃部一度被误认为是古代人工冶炼的熟铁.后来,北京钢铁学院对这件器物作了全面的考察,确定其刃部实为陨铁锻制.从此,公开坚持刃部为人工炼铁的人大概没有了.但  相似文献   

18.
对安阳殷墟考古大遗址的文化资源及殷墟保护区内经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制约和矛盾。通过分析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与城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殷墟的建设与保护应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古大遗址公园的考古保护工作应与当地城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浙江台州地区陆续发现了诸多商代文化遗存,信息量较为丰富,但有些材料仅停留在内部资料的层面上,总体也少人关注和整理。对其详加梳理和归类,并进行考古学探索,十分必要。台州商代文化遗存的性质或为村落遗址,或起因于巨石崇拜,或为祭祀器物,反映了台州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文化现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研究商文明对南方的辐射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豫北重镇———安阳的西北郊新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该遗址位于安阳殷墟遗址的东北外缘,深埋于距现地表25米以下。城的平面呈方形,城墙残存了部分基槽,宽度9米左右。城址四面城墙的长度都在2000米以上,城的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城内有丰富的文化堆积,清理出房基、水井、灰坑、墓葬等。据现掌握城内主要文化遗存的年代,可初步判断该城址的修建和使用的年代早于商王武丁时期而晚于郑州商城。经专家学者现场勘察,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末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是商代都城考古的重大突破,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