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1917年7月1日复辟派入宫,拥立清废帝溥仪登极,宣布复辟,是丁巳复辟中最重大的活动.目前史界论著一般均认为,康有为入宫参与了拥立活动.如: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98页标题为《短命的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之说很泛见 ,但此说也很有问题。查“复辟”一词 ,其意为 :失位的君主恢复失去帝位。依照这个解释 ,无疑张勋应两度登上君主之位 ,而这显然与事实根本不符 ;1917年的复辟丑剧 ,张勋虽为主角 ,溥仪仅为傀儡 ,但张勋此前从未当过皇帝 ,也无从失去帝位 ,19 17年他一手制造的闹剧也不由他本人作皇帝 ,所以“张勋复辟”一说显属错讹。事实上张勋一直从事的是为满清进行复辟的活动。当他认为清室复辟时机已经到来时 ,便拥戴废帝溥仪复辟。正是由于张勋的逆天下潮流而动的丑行在 1917年溥仪复辟…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近代晚清遗民较多的几个地区之一。这有历史的渊源,也有学风的遗传,同时还有地理的原因。广东晚清遗民的政治态度和表现是复杂的,他们大多通过办实业、从事文化教育等活动来资助一些前清项目,编辑晚清历史、广东遗民事迹与地方文献,从而建立与过去的种种联系,寄托其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4.
工藤忠在中国长期从事谍报收集活动,伪满洲国时期成为溥仪的侍从武官,是溥仪最信任的日本人,并被赐名为“忠”。自1914年开始,工藤忠三次潜入甘肃,联合满清复辟势力拉拢回教军阀,在中国西北进行分裂活动。他是日本最早认识到甘肃对军部西进战略至关重要的人,他对甘肃的认知丰富和细化了日本军部西进战略的内容。分析工藤忠与日本军部西进战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阐明日本军部西进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揭示日本侵华的罪证。  相似文献   

5.
清末遗民是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文章从沈曾植的遗民词着手,分析了遗民的感情和生活状态,从而可以了解清遗民,以及作为清遗民代表的沈曾植遗民词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梁济是一位倾向于文化含义之"遗"的清遗民。他在清末反对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温和的改良。在清帝逊位民国建立后,梁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从对民国寄予希望到失望,但反对复辟清朝,选择殉节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从梁济在民国后的价值取向,认识其有别于其他清遗民的文化遗民情结,这是梁济既传统又趋新的人格特质形成的,反映了民国新旧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文章从梁济的价值取向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坚定的文化信仰,不断发展变通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消失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于沈曾植、王国维、罗振玉、郑孝胥等一批避居上海的清遗民在民国之后的现代遗民实践。通过对遗老们生活与心态的检视,本文考察清遗民在辛亥后的避世选择:遗老们如何栖居“海上”,又如何在日常与文学世界中上接遗逸传统,在现代都市中展开自己的“海滨”生活。在遗老的笔下,整个城市被架空,本当蒸蒸腾腾的都市景象,亦被转化为云海缭绕的“山林”。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皇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廷遗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1932年2月在关东军操纵下,成立了所谓“东北行动委员会”,于沈阳召开“建国会议”,拋出了“满洲建国方案”,决定利用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任“执政”。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活动,溥仪于1932年3月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来到长春,次日宣誓就职。1934年3月,又改“满洲国”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以后,曾经有两个打着“帝制”旗号而倒行逆施的政治小丑,一个是推行“洪宪帝制”的袁世凯,另一个是主持“丁巳复辟”的张勋。这两个政治丑角,都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黑暗势力的一种政治代表。只不过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更富于买办性,而且又在较长时期内控制了中央政权,因此给中国带来了  相似文献   

10.
1917年丁巳复辟,张勋被复辟派尊称为“武圣”,康有为被尊称为“文圣”。复辟失败后,张勋一蹶不振,其他复辟派骨干也大都见大势已去,复辟无望,销声匿迹,惟独康有为一直不死心,仍不遗余力地继续策划复辟。康有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复辟派,仍坚持复辟,是因为他不仅有一般复辟派忠于清室,眷恋前朝,希图通过复辟成为中兴功臣的一面,而且还有一整套复辟的理论。他的复辟理论的核心,就是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虚君共和制,即君主立宪制。认为实行民主共和必使国家乱亡,只有实行虚君共和才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是由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而所扶植的对象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可溥仪为什么会愿意到东北去做傀儡呢?我个人以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谋求复辟清王朝的主观思想小朝廷溥仪从小接受了严格的"帝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是由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而所扶植的对象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会选择溥仪作为他们在东北的代理人,溥仪又为什么甘愿到东北去当傀儡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人选择溥仪作为其在东北的代理人的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政策,在192 7年6月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就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 1年,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我认识两位旧王孙:一位是溥侗——红豆馆主,一位是溥儒——心畲.他们都是清室的后裔,并且与溥仪同辈分.然而他们的气节高,一向不齿溥仪的所作所为.在“九一八”以后,溥仪被敌利用到东北去做傀儡,他们尤为痛恨.溥仪虽再三约他们出关,但他们都严词拒绝.溥侗为表示坚决起见,当时曾南下任职于南京某部,溥儒则出笔单卖画于故都.这种高风亮节的态度,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4.
在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两种政治制度的激烈斗争中,宗社党是清朝帝制复辟运动的最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一个反动卖国团体。本文仅就宗社党的活动及其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作一浅述。一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发生急剧变化。国际上,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名曰“中立”,实则极力支持袁世凯出山,取代清廷,消弭革命。但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却略有独特之  相似文献   

15.
李清 《华章》2011,(31)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形式上采取了建立傀儡政权的方案,即建立与大日本帝国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的独立国家.当然,所谓独立国家是假,彻底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属国、殖民地是真.事实证明,溥仪及其伪满洲国是日本推行殖民的工具,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而傀儡性首先就表现在关东军与伪满皇帝溥仪的关系上.一方面尽量保持溥仪的“君主”姿态,另一方面,关东军通过“内部指导”的方法对溥仪进行严格控制,进而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真正主宰,是踞于伪满皇帝头上的太上皇.  相似文献   

16.
件1900年1917年(1一12日)1941年张德成率义和团攻入夭津紫竹林租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张勋拥溥仪复辟的丑剧迅速失败。中共中央正式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这是作为象征性纪念日提出来的,并非说明七月一日是党的“一大”召开的确切日期。192)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二十世纪初年曾积极宣传西方思想文化.1907年,得罗振玉推荐入仕清廷,从此便转向宣传中国封建政治、道德文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随罗振玉避居日本,矢志做大清遗民.1916年,自日本回沪,与遗老往来,时时议论复辟事.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王国维闻讯很兴奋.未几,复辟失败,王国维顿时心灰意冷,他在7月14日致罗振玉的信中说:“此次之变,段、冯、梁(启超)三人实为无恶……人心险诈,乃至天理尽绝.”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文艺曾经是“四人帮”和他们的亲信严密控制的部门。他们利用文艺搞的一切都为着实现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正如华主席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的,他们把文艺搞成了“货真价实的阴谋文艺”。搞阴谋需要一套哲学。毛主席曾经批评“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正是这个与辩证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论的形而上学,是他们搞阴谋的思想武器。阴谋加形而上学,这就是“四人帮”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张江姚结成“四人帮”,进行反党活动,由来已久。伟大领袖毛主席早有觉察。在一九七四年,严肃批评他们“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耐心教育他们“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并两次指出“江青有野心”。基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战略考虑,针对“四人帮”篡权复辟的野心,毛主席作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强调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提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告诉全国人民要特别警惕林彪一类野心家篡权复辟。  相似文献   

20.
清初文献多见“遗民逃禅”“浮屠遗民”之说,表明“遗民僧”的特殊属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彼时尚未被作为一种新的群体类型进行区分。陈垣《清初僧诤记》首次以“遗民僧”称名这一群体,意涵明确。不过,“遗民僧”除应满足于“遗民立场”与“僧人形貌”的基本条件下,还应根据其不同来源作细致考察。大抵而言,“遗民僧”可以分为“遗民而僧”与“僧而遗民”两种类型。前者强调的是其对佛教的认同度,后者则尤应注意其政治立场。“遗民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个体研究,群体性、综合性研究相对薄弱。除了应加强基础文献的整理之外,尤应加强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研究重心等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