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涛对300年来的中国绘画史影响深远,但他的传世伪作极多,他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很多伪作,到乾隆时期作伪达到高潮,最严重的还是清末到民初,张大千仿石涛作品蒙骗名流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朱良志研究石涛20年,据他统计,石涛流传的作品有1200件左右,但是真迹不到一半,即使是一些非常有名的博物馆,他们的石涛藏品也有不少是假的,甚至包括他们认为是典范的收藏。伪作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石涛艺术的理解。2017年,朱良志教授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研究》(第二版)《石涛诗文集》出版,其中《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对传世石涛款作品的真伪进行了考订,对石涛鉴藏颇有借鉴意义。本刊特约朱良志教授对石涛作品的鉴藏进行介绍,希望对读者认识石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曹东辉 《集邮博览》2009,(11):48-49
石涛(1642—约1708)(图1,清代汪昉摹绘的《石涛执拂小影图》)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中国邮政于2009年3月22日发行《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6枚(图2)。石涛的一生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他年轻时就数次到扬州;1692年(康熙31年),他51岁时定居扬州,建大涤草  相似文献   

3.
陈裕亮 《收藏》2010,(9):22-25
“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不能书画。”——石涛题跋。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堪称中国绘画史上论画说理最为透彻的画论.它不做无痛之牢骚,切中要害,论述深刻,而且体例完备。这与石涛为了与当时主流画家“四王”论战.  相似文献   

4.
正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意境翻新,尤其是晚年的山水画,构图新颖大胆,出奇制胜,极尽含蓄隐现之妙,比如故宫博物院藏《云山图》(图(3)。此图打破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的"三叠式"和北宋式的上留天、下留地、中间设景的程式,也不是南宋式"一角""半边"取景的构图俗套,而是用"截取法"直接截取景致中间最优美、最有代表性的一段。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见胜。他的画得自对大自然的真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8第6期刊登了伍秋鹏先生撰《"宋元佑三年"款纪年青花瓶考辨》一文(以下简称"伍文"),文中介绍了某收藏家收藏的一件"宋元佑三年"款纪年青花瓶,伍文整理了藏界的不同观点,深入探讨了铭文(诗文)的出处,亦对该瓶的年代作出了比较中肯的假设。由于该罐的纪年与器物本身的时代工艺特征出入较大,故在藏界中引起较大的分歧实属正常。我总觉得鉴定犹如垂钓,每个人的经历(经验)、悟性、方向不同,其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感谢伍先生提供了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素材,也感谢《收藏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垂钓探知的海洋。  相似文献   

6.
《花草灵石图》(图1),立轴,纸本水墨,尺寸:纵184厘米,横90.5厘米。和此图相类的笔墨气息,我时有品读,久而久之石涛的笔触气息渐渐地在我的记忆里开始模糊起来继而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位有“石涛第二”之誉的张大千先生的某种用笔习性。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体育与科学》杂志第2期上,刊登了丛湖平、李寅生两同志的《也论模糊综合评价》一文(简称也论)。该文对模糊综合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概念,模糊评价的模型作了详尽的阐述,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模糊综合评价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可贵的。但笔者认为“也论”虽引用了教授、专家的经典著作,但遗憾的是未能用确切的数据和充分的理由否定本人前文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再对模糊综合评价的实际应用作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8.
假封辨析     
姚天麟 《集邮博览》2008,(10):33-33
《集邮博览》第5期《假封辨析》一文,从邮票、邮资、邮戳和邮路四个方面作了分析,看来较为全面,就连收信人同名同姓叫"赵玉田",都列入了"假封"的理由。另外,在"邮路"一节说"落地戳旁还盖着一个投递员章,是为了增加假封的可信度"。此说法,不敢苟同,恐会误导集邮者。笔者以为,此封的制作者,是懂得一些邮政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国眼徐邦达     
吴志菲 《收藏》2012,(7):138-143
徐邦达,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7月生于上海。字孚尹,号李庵,别号心远生,晚号蠖叟,著名书画家、诗人、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有"华夏辩画第一人"与"徐半尺"之誉。历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系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员。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所藏珍品《高呼与可》《出师颂》等均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每次看到它们,徐邦达的心头总不能平静。正是他——这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参与鉴定,并极力促成,这两件宝贝才最终走进故宫博物院。而在他从事书画鉴定的80多年里,为国家鉴考、收购、征集传世名迹已不下数万件。2012年2月23日,101岁高龄的"国宝"徐邦达安然辞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收藏》2018,(11):110-110
石涛画作在收藏界一直炙手可热,对于他的生前足迹及交往圈子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一件石涛《程京萼对题八开山水册》上就透露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收藏界》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对于《收藏界》以及她的广大读者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收藏界》杂志创刊50期了!从四年前创刊开始到现在,《收藏界》杂志被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和接受。“藏界视点”、“老董泉苑”、“藏书论画”、“说瓷赏陶”、“鉴·辨·赏”、“藏鉴有约”、“教你一招”等栏目受到了读者的热情欢迎:《中国当代书画市场大揭秘》《古钱,想说爱你不容易——古钱的造假与售假》《中国古代玉器的时代风格鉴定》《收藏界里故事多》《瓷器鉴定选例》《绚丽多彩的元代珍瓷》《稀世之珍康熙宝玺》《中档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2009,(6):8-10
209-6T石涛作品选 广西南宁 3月22日,广西区文化厅、区邮政公司、区集邮协会主办的邮票首发式暨石涛作品真迹集藏展览(至24日)在广西博物馆举行,展出石涛的Ⅸ墨竹图》、《山亭独坐图轴》、《木石幽居图轴》、  相似文献   

13.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08,(7)
收藏界举办"国际艺术品投资与经营专家讲座"6月6日下午,《收藏界》与中国工商银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共同举办了一场"国际艺术品投资与经营专家讲座",聘请著名美籍华人、古董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讲解国际上古董艺术品投资与经营的策略,以及如何鉴赏和购藏古董艺术品。丘小君先生早年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是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的入室弟子,曾经是"陕西省文物鉴定小组"成员。1992年移居香港,后又取得美国国籍,近十几年来游走于世界各地,从事古董艺术品的经营、投资、鉴赏、购藏等海内外业务,具有丰富的古董艺术品经营与鉴定经验。前来听讲的大都是热爱收藏文化事业的工商银行的高端客户,还有《收藏界》杂志的部分读者。(本刊记者:辛友)  相似文献   

14.
正石涛无疑是文人画发展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宋元以来文人画发展史上,很少有人能在丰富性上与之相比。其格局亦可与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的高峰期比肩,他的独特创造影响至今(图1)。石涛留下的真迹多,伪作更多,鉴定其作品应该尽可能在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鉴定的框架(范景中先生所谓"三藩理论")指导下,还原那个时空下的作者。在鉴定中,风格的把握是基础,但光有风格距离文人画的鉴定似还不够,境界的形成才更起决定性作用,风格偏实,境界偏虚,即便仿作者的笔墨功夫再好,要想仿出境界也往往力有不逮,所谓"观画观气局也"。  相似文献   

15.
陈根远 《收藏》2001,(10):33-34
在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收藏》杂志顾问杨伯达先生致力玉学研究几十年,在玉器鉴定辨伪、玉学的学科构建诸方面戮力耕耘,主编有《中国美术全集&;#183;玉器卷》、《中国玉器全集》等权威典籍。今年,杨先生应邀来陕,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与《收藏》联合举办的文物鉴定班讲授“玉器鉴定”,记者就一些藏界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6.
赵长青 《收藏界》2012,(11):146-147
2012年4月,一件来自山西藏友的珍贵毛泽东素胎瓷雕像,经过了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寻宝》、河南卫视《华豫之门》专家组成员、著名鉴定专家王立军先生;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注册高级古玩书画鉴定师、央视《寻宝》及河南卫视、辽宁卫视"鉴宝"专家刘亚谏先生;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专家组成员车奇凯先生三位专家的鉴定。三位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2,(10):33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日前对外公布,石涛难得的细笔山水作品十开《细笔山水册》将亮相嘉德春拍,此册小中见大,气象阔大,流传有绪,经多位名家递藏,十分珍罕。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胡妍妍女士表示:"此作品是近十几年来拍卖中罕见的细笔石涛山水,意境疏淡平静,是他在扬州时期的代表作。尽现他成熟的笔墨功夫和萧散心境。曾经清代重要收藏家孙毓汶收藏,后为上海名画家钱瘦铁收藏,保管精心,品相完好,十分难得。目前此作估价为近4000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正辽金元时期盛行"狩猎"题材画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为胡瓌所作的《回猎图》《出猎图》,元佚名《射雁图》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传)陈居中《春猎图》等均非常精彩,尤以有元世祖忽必烈及其皇后徹伯尔"联袂出镜"的《元世祖出猎图》》(图1)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这不仅是一件出色的人物鞍马画,而且还透露出蒙元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电子竞技》2010,(10):42-43
两个月的炎热暴假已经过去,这个暑假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有些冷淡;仅有《黑手党2》和《凯恩与林奇2》两款游戏在8月木推出.给玩家带来了一丝欣慰。  相似文献   

20.
戴南海 《收藏》2001,(12):36-37
黄慎(1687~1772年),初名盛,字恭懋、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黄慎一生布衣,父亲早卒,事母以孝称。由于家境贫困,16岁离家,从师学画,以求卖画养家。他学习刻苦,读书勤奋,所以他的画很早就有点名气。他33岁时离家,曾游历过瑞金、南昌、南京等地。雍正初年后侨居扬州12年,与李鲜、郑燮等常相往来,画风随之一变,从此易工整为粗放,且于人物外兼作花鸟和山水。著名传世作品有(《仕女图》卷(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墨菊图》轴、(《漱石捧砚图》轴(均藏故宫博物院)、(《伏生授经图》轴、(《醉眠图》册页(均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还有(《瓶梅图》轴和(《菊蟹图》轴等。著有(《蛟湖诗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