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壮举,标志着社会主义由运动到制度的飞跃。作为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世界意义和历史的进步性不容抹杀,所谓"早产论""阴谋论""历史的误会论"等是错误的,不能把苏联的解体归因为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是在1918年11月间,即在十月革命胜利一年后写成的。对于十月革命这个伟大历史事件,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劳动人民衷心拥护,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则坚决反对。第二国际著名“理论家”考茨基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久,配合帝国主义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急忙发表了《无产阶极专政》小册子,从理论思想战线上拼命地攻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考茨基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一贯  相似文献   

3.
问: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当年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之一的陈独秀,一生经历复杂,至今仍是个需要继续深入研讨的人物。人们常说陈独秀是个“二次革命论”者,听说你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是吗? 答:我对这个问题久有疑惑,近来又增长了疑惑,我不赞成这个看法。问:那么,请你先谈谈对“二次革命论”的理解好吗? 答:这个问题要从“万里长城论”说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考茨基认为这次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苏俄的经济发展不具备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苏俄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列宁在批判考茨基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人为地截然分开时,写了这样一段话:“企图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一年写的,主要是为了驳斥考茨基的著作“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以前,列宁就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和“国家与革命”的第六章中揭露了考茨基的反动的观点。列宁在这些著作中指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曲解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专的问题。这本书是列宁在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后的一年写成的。在这一年中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且革命巳得到巩固。如果考茨基的观点是偶然的话,那么在十月革命以后就应当改正过来。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相反,考茨基却对十月革命进行了诽谤。列宁在这一本书中指出考茨基已经完全走进了帝国主义的阵营;同时揭露了考茨基是如何堕落下去而成了无产阶级的敌人。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是"早产儿"。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应坚持"三七开",不能全盘否定。苏联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必须分清两种改革观,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十月革命而诞生、逝世已有13年之久的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也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功勋教师。他的教育遗产,是丰富而又可贵的。说丰富,是因为他写成了四十多部论教育的书和六百多篇教育论文;说可贵,是因为他的教育遗产是理论结合实践  相似文献   

7.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虽然因反对、敌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被列宁批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但是其晚年著作<唯物主义历史现>却不乏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考茨基力图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的来说,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具有浓厚的达尔文主义色彩.探究考茨基对唯物史观基本问题理解的积极之处和缺陷,对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茨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必修二的中心和主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课全景展示了苏联从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到苏联解体的历史全貌,着重探讨了苏联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中,应当把这段历史与世界近现代史发展大势联系起来,深刻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以及人类世界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一、抓住教材主线,突破重点难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背景(原因)、过程、影响或意义组织教学。长此以往,会导致课堂教学中心不明确,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灌输论"这一思想体系不仅在理论上是比较完整科学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列宁的"灌输论"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列宁主义的基础。没有"灌输论"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就没有列宁主义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伟大的十月革命和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坤 《时代教育》2012,(7):1-2,4
从十月革命到1922年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的政党制度形成的主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俄国的政治传统、阶级基础、文化状态、经济模式以及内忧外患的处境是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而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有关国家、政党理论阐述的转变又将其进一步巩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反思苏联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无疑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灌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考茨基首先提出了“灌输”说,列宁科学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灌输论。  相似文献   

12.
从马、恩的"发达国家同时革命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认为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恩、列宁、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14.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的卓越理论家,但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考茨基一直以一副叛徒的面目出现我们的理论视野中。今天,在苏联的社会主义试验以解体而告失败后,在我们启动社会主义民主体制建设的航程之时,则应当剥去政治斗争的外衣,回归到当时具体历史语境中,客观地考察考茨基社会民主主义观出发点、所针对的问题以及他对问题的解决路径,这不仅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也可以为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对此,西方反共势力热烈欢呼他们"和平演变"策略的重大胜利,宣扬十月革命已经失败,社会主义已经土崩瓦解。而我们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孩子們通过平日的学习,对苏联这样一个偉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热爱的。在去年庆祝十月革命的队会上,大家研究如何以实际行动来庆祝偉大的十月革命。为了把他們热爱苏联的心情,讓苏联朋友知道,我指导孩子們和苏联小朋友通信。第一封帶着孩子们诚摯的友誼的信,在去年11月10日寄出了。随着信的寄出,孩子們的心也飞向苏联了,他們在計算着这封信什么时候可以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七十多年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这就证明苏联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然而,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同时经历了一条相当曲折的发展道路,加上目前国内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国际上长期存在的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潮再度泛滥。他们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伟大革命"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问题挑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还"要不要革命""要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帝国主义论"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历史地位,反映了考茨基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的若干理论创见。长期以来,受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影响,中国学术界一直对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而缺乏应有的科学分析。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一周年。中国人民以无限欢欣的心情,同兄弟般的苏联人民,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同全世界劳动人民以及全体进步人类一起,共同庆祝这个伟大的光辉的节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人类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十月革命以来的四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