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录学家论传统目录学,注重于官修书目、史志书目、私藏书目、版本书目、专科书目,乃至释藏、道藏目录,而对刻书书目却鲜有涉及,特别是对坊肆刻书的书坊书目更绝少提起,以致于长期以来被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传统目录学研究中的一个缺陷。由于书坊书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这一国内现在影响最大的地方志目录的订误,即着眼于目录学的研究,父便于地方志研究者的使用,并且重在地区特点的书目考订。考订分为:“收录不当”、“收录有缺”、“著录错误与缺漏”、“编排之误”等方面,并列表补缺。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不再停留在三十年代那种太泛的认识上,而是从书目情报结构和性质及其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规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目录学家晁公武、晁Li的生平及著述,着重论述了其目录著作《郡斋读书志》、《晁氏宝文堂书目》的内容特点及在目录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宋朝是个辉煌的时期。目录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进展。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和数十部有名可考的目录书。现存最早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最早的版本目录《遂初堂书目》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关于《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已有一些学者作过研究和介绍,然而,颇具特色的《遂初堂书目》却长期无人问津,这不能不是件憾事。本文试就《遂初堂书目》在目录学上的贡献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7.
汪宪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结合汪宪的生平,从目录、校勘等方面探索汪宪的《振绮堂书目》目录学成就,汪宪及其子孙藏书、读书、目录、校勘等,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书目答问补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三种近现代目录学著作中文献分类方法的对比分析,尝试展示清中叶以来目录学关于分类法的总结、异同和变化,以及分类法对于目录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录学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目录学课程也基本上是为图书情报专业开设,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但了解古代中国目录学的人都知道,在正史诸《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中,目录书均属乙部。虽然目录学与古四部分类法的局限有关,但古典目录学与史学关系之密切也是勿庸置疑的。古典目录学与今天图书馆常见的目录不仅分类  相似文献   

10.
通俗小说历来被文人士大夫阶级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因此官方并不重视对通俗小说的著录,目录学史上缺乏专门著录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然而到了近代,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经过历代学者不懈努力,直至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正式形成,即孙恺第先生所编辑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文章将首先探讨孙先生之前,对于通俗小说的著录情况;其次,浅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著录通俗小说书目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最后,简略分析孙楷第以及他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目录学学术和目录学史层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开创者,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活动家。他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形成了独到的中西文化观,并深刻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试图为救国救民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他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20世纪建成一个科学的中国是他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理想.为此,他主张辩证认识科学,既要发挥科学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培养科学伦理.他提倡科学大众化,注重培养科学幼苗.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他从我国社会的现状和妇女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道路,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妇女工作;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政府政策保障;指明了跨世纪中国妇女和妇联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他揭露了造成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批判了"人之道",呼吁回归"天之道"。老子的"天之道"不仅具有客观性、超越性,而且具有价值规范的意义。它具有均衡公正、利而不害、知足谦让的特点。"人之道"具有二重维度,即以"天之道"为价值标准,将"人之道"区分为现实形态与理想形态。"人之道"现实形态的产生,源于其对理想形态的多重背离。老子批判"人之道"的目的,在于确立以"天之道"为核心的社会分配原则,倡导合理的平均主义,对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弗洛斯特的艺术特色是能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诗歌新的艺术生命,从而在现代派诗歌创作中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的小说理论最具实践性,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小说应当有其教化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巴金的小说理论和批评总是围绕着表现情感这条主线,它是朴实无华、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郑王世子朱载育发现了将音阶调谐为相等音程的数学方法,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关于其师承何人的问题,《中国音乐词典》所记其早年师从何塘之说似有误。因为何塘卒于1543年,而朱载育1536年方生,童生师从何某一说不攻自破;事实上“师友于何塘”者是朱载育之父。  相似文献   

18.
桑地亚哥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他是个技艺精湛的渔夫,也是条硬汉,有着坚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斗争中寻求不败,在真的失败来临之际又能勇敢地接受失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桑地亚哥与大马林鱼斗争中取得物质上的胜利,以及在与鲨鱼斗争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的基础上来浅析桑地亚哥的形象塑造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way drama works to bring a model of an arts curriculum into reality. He also shows how drama is valuable when discussed as a separate, autonomous subject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s opposed to one subsumed within English. He argues for a view of the arts and gives an example of a sequence of work in an English GCSE class based around Arthur Miller's play View from the Bridge. From this he draws out several strand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rama curriculum to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school, and to culture. He also emphasises the primacy of performance in drama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为中国应走工农业并拳的工业化道路,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坚信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农业的惟一道路,并想通过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毛泽东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步骤、途径,其中一些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留给我们的,不但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