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受命于危难之时1941年和1942年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为艰苦的两年。两年里,日寇千人以上的“扫荡”即达70余次,其中万人以上的有9次。加之天灾严重,国民党顽固派又趁机制造反共摩擦,山东根据地各区面积都在急剧缩小,部队严重减员,军需民用都极端困难。对此,主持八路军一...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困难出现的原因及状况 1941年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惩困难。从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多次进行残酷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掀起一次次反共高潮,包围和封锁各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为缩小,人口由1亿降到5000千万,八路军和新四军也由50万减少到30万。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根据地军民缺吃少穿,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向华北、华中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人口达到一亿,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连续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至1942年,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根据地缩小了六分之一,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军  相似文献   

4.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5.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在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6.
1936年春,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在华北地区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巩固和发展了党所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本文试就少奇同志怎样巩固和发展了党所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问题,作一简介,以供教学参考。在抗日怒潮中一二·九运动爆发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以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实行卖国妥协。对内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反共的内战,不断发动对红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残酷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这就更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反蒋怒潮。广大青年特别是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蒋介石在对红色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在国  相似文献   

7.
1939年中间党派的宪政提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中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推行使中间党派人士认识到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各抗日中间党派的合法地位,就必须促使国民政府改革政治,实行宪政.于是,中间党派人士在1939年公开提出了关于宪政的重要提案,呼吁国民政府结束党治,实行宪政,这些提案成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刘清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B07):26-2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在鄂东地区也制造了反共军事磨擦事件,此即夏家山事件。然而.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前身之一的五大队.非但没有在这次事件中被消灭.而且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及根据地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得到发展。笔者以为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抗战中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推行使中间党派人士认识到: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各抗日中间党派的合法地位,就必须促使国民政府改革政治,实行宪政。于是,中间党派人士在1939年公开提出了关于宪政的重要提案,呼吁国民政府结束党治,实行宪政,这些提案成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1.
答:“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是蔣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訂的卖国条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蔣介石卖国政府,对日寇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和卖国投降政策,而集中全力进攻我革命根据地,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这两个卖国协定就是蔣介石国民党执行反共反人民和对外投降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38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中条山地区形成了八路军游击队、民众武装和国民党正规军共同抗日的局面。1939年,我党领导的游击武装被迫撤出后,对只能进行阵地战的国民党驻军极为不利。1941年,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将国民党驻军全部击溃,使中条地区全部沦陷。我党成功地运用了敌战区的工作方针,重新开辟出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太河惨案     
1982年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106页在叙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在不少地区袭击和惨杀抗日军民时,其中提到“1939年4月,蒋介石密令山东国民党军队袭击八路军,惨杀八路军干部400多人”的“太河惨案”事件。太河村在现淄博市淄川区东山里,位于淄河下游西岸(现因水库工程已搬迁),今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1939年时称镇,隶属博山县。是当时山东清河、胶东、鲁中三大抗日根据地互相联系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前,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到处杀人放火。1941年冬天,日本鬼子调集了五万日伪军,对山东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八路军、老百姓和鬼子  相似文献   

15.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为了进一步正确开展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1940年3月和12月,先后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和起草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系统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1944年初,中国人民正处在新的历史转变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已从相持阶段进入到局部反攻阶段,解放区各战场由反“扫荡”为主的防御作战转为主动的、一定规模的进攻作战,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抗日根据地.日军在太平洋战线连连失利,美国盟军的反攻增强,希特勒在苏联红军打击下,有摇摇欲倒之势.国民党反动统治则由于长期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日益腐败堕落,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这时,我党面临着比过去更为重大的责任,就是要战胜各种困难,乘胜前进,尽快把日军赶出中国去,解放全中国.毛泽东主席英明地预见到我党我军将从根据地进入大城市,为了不再重犯“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的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42年到1943年这个时间内,曾经几次进行了关于党的历史的讨论,接着又在1943年到1944年这个时期内,领导全党高级干部进行了同样的讨论,并在党的六届七中全  相似文献   

17.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刘五书战略相持阶段长达6年之久,对日斗争艰苦卓绝,长期以来认为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蒋介石的政策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本人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1941年2月10日,蒋介石调集汤恩伯9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从新黄河(即黄泛区)西岸,大举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猛烈进攻。新四军第4师被迫进行自卫,虽经三个月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而失利。为顾全抗战大局,我军奉中共中央、华中局命令,于5月间,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了皖东北地区。这是继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又一严重的反共事件。对这一事件,党史书刊中很少提及,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