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成就报道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它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而作为以服务市民为己任的晚报,如何在成就报道中既让政府满意,又让老百姓满意,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是晚报需要认真探索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成就报道是“政绩新闻”,反映较多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得意之作”,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所以一直是新闻媒体的“规定动作”。作为以服务民生、服务读者为己任的晚报类报纸,如何在成就报道中既让政府满意,又让读者满意,确立成就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亲性、可信陛,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是各家晚报类报纸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重要题目。  相似文献   

3.
成就报道是"政绩新闻",反映的多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得意之作",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所以一直是新闻媒体的"规定动作"。作为以服务民生、服务读者为己任的晚报,如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政务新闻",即党政领导人的活动、会议和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文件,这是不是新闻?里面有多少是新闻?日报的一般做法是多刊登让领导满意、让职能部门满意的政务新闻,晚报则把精力放在"社会新闻"上,放在为读者的生活服务上。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晚报也在更加重视政务报道,以期提升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013年1月起,《苍梧晚报》新一轮调版,尝试着将政务报道民生化操作,遵循新闻规律,及时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职能部门的政务活动中,获取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民生  相似文献   

5.
谢力 《传媒观察》2015,(4):59-61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给晚报都市报的再次转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转型,既关乎媒体平台建设,也关乎办报理念转变。面对媒体"融合"发展这个新常态,除了新技术等"硬件"外,晚报都市报如何在内容等"软件"上把握好"融合"向度,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主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怎样办好党报民生版,一直是地方党报不断思索、不断探索的问题。《周口日报》的同仁们经过认真讨论,认为机关报与晚报不一样,晚报是市民看的报纸,它强调的是可读性,娱乐性,而党报民生版,应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困,让政府和群众都满意。如何使民生报道既让群众满意,又让领导赞同,我们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晚报宣传人大、政协“两会”,是每年年初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既要让领导满意,又让群众满意,难度确实很大,需要采编人员齐心协力,讲政治,也讲技巧;讲原则,也讲灵活;讲传统,也讲创新,那么,晚报怎样改革“两会”报道呢?  相似文献   

8.
陈康汉 《传媒》1999,(5):28-29,24
晚报新闻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好的必读性,晚报新闻的特点是短新快活,群众化.但一些晚报往往让人感到"新闻欠新、版面欠活",晚报"味"不浓,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9.
郜国毅 《新闻战线》2015,(7):109-110
与成就报道相比,问题报道在文字编辑、版面安排上更让编辑费思量,有意识地把相关的问题报道与表扬稿、成就稿等正面报道稿件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冲突,深化报道思想,增强传播效果,是江南晚报新闻编辑最常用的版面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晚报、都市报迅速崛起和影响的不断增强,为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成就类报道,成为生活服务类报纸尤其是其中的主流报纸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但同时也成为一个难题。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前不久第十一次省党代会报道中,扬子晚报锐意创新,为晚报、都市报改进成就类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委机关报,作为配合中心工作的"喉舌",成就报道是各级党报的"重头戏"之一。有人简单地认为,成就报道就是经验总结。在这种"宣传"观念下产生的成就报道,很容易成为充满数字的材料,既不形象又不生动,虽然报道了成就,无奈报者有心、读者无意,可敬而不可亲,最终劳而无功。如何做好成就报道,《随州日报》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在不懈的努力下,《随州日报》的成就报道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比较突出地反映在去年的两组报道"活力随州"和"2004·随州故事"中。  相似文献   

12.
正时政新闻相比社会新闻,读来枯燥,没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而作为任何一张报纸,时政新闻的地位又十分重要,如何让时政新闻抓住读者的眼球,如何让党的方针、政策、思路更好地"入读者的眼,进读者的心",需要记者和编辑用心思考。《伊犁晚报》积极传播当地政府的声音,成为政府联系市民的重要纽带,在当地有着良好口碑和固定读者群。该报致力让时政新闻贴近民生,达到民生意识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过去以打打杀杀的社会新闻起家的都市媒体越来越感觉到,这些新闻已很难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需求和报业发展,要让都市报在当地跻身主流、扩大影响,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好主题报道是一条必经之路,但是,长期以来,做主题报道一直是晚报、都市报的一个弱项,那么,如何才能让这类媒体在主题报道中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着眼日常新闻,创新主题报道。现结合《衢州晚报》的一些采编实践,对主题报道的生活化、贴近性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鹏 《新闻爱好者》2011,(19):68-69
作为地市级晚报,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特别是对地方"两会"报道中,有很多内容和形式,被认为是"传统""经典",因而不能改、不敢改。如何突破既定模式,在履行媒体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出新出彩?《天中晚报》在对驻马店市"两会"的报道中,述民情、传民声、达民意,紧紧围绕"两会"宗旨,立足"两个结合",开展"三个创新",做到了"新举措、新创意,带来新气象、新形式、新栏目,呈现新风貌"。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台日常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尽管时政活动压缩了不少,但常规任务性的会议报道仍有不少。对此,业内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很难作。认为会议新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模式化、套路化,缺乏观赏性。另一种是真好作。认为反正就这些事,按程序和要求制作即可,受众怎么想不重要,只要不出错,符合要求就行。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都有道理。但是,若是将"会议报道"作得既让政府满意还能得到受众喜爱,确实需要动脑筋、下功夫。笔者认为:一、应重视前瞻性,做  相似文献   

16.
当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新媒体和自媒体挤压、逼迫、挑战时,作为综合实力远逊于大报业集团的地市级晚报,思考得最多的课题是如何在新媒体和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双重夹击下,以"主流、本土、实用、温暖、好看"为抓手,精心烹制"地方菜",尽最大可能留住逐渐向新媒体"移民"的"原住民"。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市晚报的财经记者如何履行对社会的守望责任?怎样把财经新闻做得既有前瞻性又贴近百姓的需求?笔者多年接触并从事财经新闻报道,一直在尝试"财经新闻民生化"之路。从贴近性上做文章,让百姓乐读财经新闻新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贴近性,贴近性对读者最具吸引力。河北《保定晚报》作为本地媒体,跟其他媒体竞争的过程,不是拼娱乐性和是否面向全国,而是  相似文献   

18.
赵冰 《中国记者》2012,(8):102-103
网络时代,新闻记者是像有些微博作者那样,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还是在新闻采写中更专业,更理性,更加恪守职业道德?在"走转改"活动中,《平顶山晚报》"走基层——晚报记者在行动"系列报道为年轻记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将"体验式报道"作为切入点,常用常新,也让"走转改""走"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9.
赵刚 《当代传播》2002,(1):28-29
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新闻评论组,大伙常说这样一句话:"批评不是我们的目的,批评只是我们的手段."回首<每日关注>这些年走过的道路,我们的舆论监督报道开始追求"解气",后来追求"解惑",现在追求"解决".应该说,"解决"已经成为我们对舆论监督报道的最终要求.那么,如何确保监督有力,尽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呢?如何让媒体的舆论监督沿着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进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寻求社会性合作,把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作为搞好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  相似文献   

20.
区县报是地方党报,不仅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举一动的见证人,更是当地发展的思想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何报道区县时政新闻,作为当地的党报,无论何时,都应站在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深入挖掘、勇于创新、构筑精品,做到"出彩"不"出格",打造出让群众满意的"贴心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