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末民初河南一度掀起地方自治热潮,从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处、训练自治人才到两级地方自治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而地方自治之所以无法顺利推展,既有制度不良的原因,也有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河南一度掀起地方自治热潮,从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处、训练自治人才到两级地方自治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而地方自治之所以无法顺利推展,既有制度不良的原因,也有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兴办法政(法律)学校的热潮。这一办学热潮是在民初法治思潮的影响及有广泛的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受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民初兴办法政(法律)学校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弊端和问题。虽然如此,其对当时国人以法治国思想意识的含发和法律知识及共和政治常识的传播所引起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民国肇建。民主政治呼声日甚,各派政党政团蜂起。据有人统计,民初全国各种政党政团组织不下300余种,可谓一时之兴。随着袁世凯逐步窃取民国果实,北洋军阀统治巩固,一些政党不是因反对袁氏专权弄国,起而抗争,被明令禁止取消;便是受袁世凯利用煽动政潮,互相攻伐;更有甚者为一党之利益,同袁氏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因而当时中国一般民众便错误认为民国以来的中国社会动乱多为政党政争引起,从而导致对政党的敌视态度。民初以来闹哄哄的政党政治由此跌入低谷。1916年护国战争结束,在新形势下政治重新向政党开放之际,鉴于时论对政党政治存在的逆反心理,原来的各政党纷纷采取“不党主义”,拆党政派重新组合进入政坛。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时刻,中国政坛忽然奏出一个反弹的音响,有人不仅要坚持组党而且还要组织那些厌倦政党的人的政党。这就是殷仁和他的一人平民社会党。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热潮,这股热潮也自然波及到潮汕地区。当时有众多的潮籍学子留学外洋。他们满怀救国图强的爱国热情,在国外广泛地吸收新知,努力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民主思想。回国后,他们兢兢业业,发挥自己所学之长,为祖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奉献自身的力量。同时他们积极投身家乡的社会改革,启发民智,在潮汕地区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年劳动党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个进步党派,经过一个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从孤星社时期的文化斗争,到铸魂学社时期的抗日救亡活动,再到正式组党时期的民主政治活动,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演变脉络。中国少年劳动党从文化活动走向政治斗争、从结社到组党的历程,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重要表征,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当时政治斗争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人治”与“法治”之争是辛亥革命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 ,它始终贯彻于民初的政治生活之中 ,并引发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斗争无一不是这种斗争发展的最高表现 ,从而出现了民初政局动荡不定 ,复辟与反复辟、造法与毁法屡见不鲜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之际,全国各地官办和私立的女校纷纷建立,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迅速,河南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全国的缩影。河南省所办女子学校不仅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而且具有相对完备的办学体制和章程。此外,河南在当时还涌现了许多个人捐资兴办女学的教育家,刘青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河南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9.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时间为世人所关注。诸说不一。以王朝都城为政治中心作标志,历代王朝形成的政治中心分为全国政治中心、地方区域中心。累计计算历代王朝在河南建都时间,可知河南成为政治中心的时间近2000年,位居全国34个省区之首。这是河南历史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亮点,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政党政治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其外在形式很有些接近于西方式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模式,然而民初政党政治最终却以悲剧性的失败结束。民初政党政治产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都与当时的特定环境密切相关,它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牺牲品。因此从社会生态环境学的角度入手,对民初政党政治的发生及失败进行分析,力求以全新的视角剖析这一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现象,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马珂 《天中学刊》2014,(2):78-80
《抱影庐遗诗》,清代河南陈州府西华县张华所作,乾隆十六年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藏有民国河南省立图书馆据乾隆十六年刻本抄本。是书彰显了河南省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视,更具有较高的版本校勘之功用,可补诸家目录对于《抱影庐遗诗》著录之缺失。《抱影庐遗诗》所收诗一方面记述了西华县社会动荡不安之情况,另一方面,张华与师友酬唱之作又反映了清初西华文坛之风貌。  相似文献   

13.
对于清末民初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学界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 ,是辛亥革命导致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这可以从袁世凯与清室复辟派的活动、民初宪政的混乱、国人漠视民主等看出。一个拥有数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度要过渡到民主阶段 ,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到位的 ,而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方能完成。将外国的民主模式强加给中国 ,而缺乏对政治民主化阶段性的深刻认识 ,这是资产阶级所犯的错误。所以 ,有鉴于当时中国的国情 ,实行开明专制乃 2 0世纪初的最佳抉择。至于民主化进程中的快节奏 ,乃导源于知识界的超前意识、性急心态 ,其后果则是急功冒进、肤浅 ,制度决定论盛行而条件决定论却被忽视 ,再加以远非有利的文化背景 ,这一切都使得开明专制的选择变得更为理性、务实。在开明专制政体下 ,社会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这一有利的客观环境将促使人们致力于发展经济、文化启蒙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4.
政党作为当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存在与运行深刻影响着一国的政治效能。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理应对政党加以规范。这不仅是宪政发展的要求,更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西方政党入宪历经几个世纪的漫漫长路,与之相比,中国的政党入宪却疾风劲雨似的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独具特色。中西政党入宪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间隔上,更体现在宪法文本之中。考察中西宪法文本中有关"政党条款"的差异,可以理清制度建构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和社会政治原因,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主要有洪涝灾害、蝗灾、旱灾以及疾疫。其中,民国10年、20年及27年水灾是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最著名的三次大水灾。这一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主要有4个特点,即以洪涝灾害为主,间隔时间短,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后果严重,持续时间长,多灾并发等。灾荒造成了诸如民众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到损失和破坏、流民增多、匪祸严重等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不仅对流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流域内人民长期贫困与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河南文学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河南籍作家如林,大家辈出,作品异彩纷呈。通过对河南籍作家群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作家群体生成的一些特征,一是时间跨度上始终呈现强势分布,从初唐到晚唐五代作家数量多,但不均衡,以盛、中唐居多;二是地域性明显,作家主要集中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优越政治经济条件的洛阳和郑州;三是有着明显的家族承传性,有些家族产生多位甚至几十位作家。文士籍贯为我们考察地域文化生成和特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7.
中原崛起,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研究河南在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河南省在未来一个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期为加快河南发展,发挥好河南在中部长远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礼拜六》:民初市民文学期刊的代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拜六》是民国初年市民文学期刊的代表作。它在五四前后两度出现、两度走红,并两度引起市民文学杂志中兴的潮流,前后出版两百期,影响中国文坛近十年。无论是考察民初文学的整体风貌,还是探究市民文学在五四前后的渐变轨迹,《礼拜六》都是无法越过的文本。对于这样一份重要杂志,学术界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或仅仅把它当作批判的靶子,而应该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对它作出具体、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倪嗣冲和袁世凯是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关系密切。辛亥革命前后,袁世凯对倪嗣冲有着"知遇之恩",对倪嗣冲一生政治仕途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倪嗣冲对袁世凯也是"知恩图报",竭尽所能效忠于袁世凯,为袁世凯集团确立北洋军阀统治立下汗马功劳。倪嗣冲和袁世凯的深厚情谊对于民初安徽政局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