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为了让幼儿在最佳时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构富有特色的"四正"养成教育园本课程,结合幼儿园开展的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家园共育等系列实践活动,可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孩子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幼儿的品德教育至关重要。而幼儿的品德教育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顾静 《考试周刊》2013,(80):192-192
养成教育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大热点。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其一生。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不仅包括培养,而且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规则的培养需要家庭的配合,同时,规则培养的内涵也不只包括生活方面,还包括学习、行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2):192-192
正"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是对幼儿实施做人的基础教育,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成长的需要。一、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严重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观念先导、实践锻炼和环境熏陶三大因素出发,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性训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刘大旗 《成才之路》2012,(1):11-I0006
正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陶行知先生强调: "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奠基石。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着重从兴趣、游戏、家园共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相似文献   

16.
王宇红 《考试周刊》2014,(35):192-192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德育的介入点。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从小就受到来自家庭的各种影响,家长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及家庭经济条件都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针对幼儿进餐的很多不良习惯,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主要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进行。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健康成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而素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行为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所以,必须抓住幼儿这个关键时期,针对目前教育现状,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21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在小班就要开始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作者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可塑性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幼儿开始.如果错过幼儿期的培养,日后再矫正或者补救,往往难以奏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家庭、幼儿园两个方面入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巩固.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该时期幼儿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许多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造成了许多幼儿尤其是跨世纪的一代出现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