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宋版"四经四史"之书为海源阁镇阁之宝,杨氏独辟专室储存,名"四经四史之斋"。而"四经四史"当为宋刻《毛诗》两部、宋刻《三礼》各一部、宋版《史记》三部、宋刻《两汉书》各一部、宋刻《三国志》一部,若依王绍曾先生等订补所载,宋刻元明递修《两汉书》各一部亦应计入"四史"之中,于是"四经四史"则为十三部珍本典籍。  相似文献   

2.
海源阁藏书精品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晚清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以藏书宏富而驰名中外。在海源阁藏书中,杨氏视宋版“四经四史”为镇阁之宝,别辟书室以珍藏,额其室名为“四经四史之斋”。本文对海源阁所藏“四经四史”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民国史家李景星上承清代乾嘉时期正史研究的遗韵,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批评对象,撰成史学批评专书《四史评议》,在批评体系和评论重点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四史评议》对"前四史"逐篇评论,文字简要、篇幅适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研读"前四史"的教科书,在评史和读史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史学批评上,李景星尤其重视评论史书叙事的生动之美、从容之美和跌宕之美,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4.
运用汉字排序字符对《山海经》篇章、段落进行统一的排序编号。《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和西周时期《海内四经》、东周时期《海内经》合辑而成。在数千年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山海经》一书内容的许多文字、段落都出现了错讹,其中尤以《海内四经》文字、段落的错讹为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山海经》,长期研究《山海经》并出版有多部《山海经》专著的学者,特意撰写了《海内南经校正版》、《海内西经校正版》、《海内东经校正版》。  相似文献   

5.
<正>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早在汉代,刘知几撰《史通·自叙》叙其少时,“读《左传》、《史》、《汉》(兼插前后《汉书》)、《三国志》,迄皇家实录”,四史并列举之;宋代苏洵《嘉祐集》云,唐代史才“宜有如丘明、迁、固辈,而卒无一人可与范晔、陈寿比肩”,四史的撰者也齐名并称。但唐宋统治者与学人普遍重视《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科举考试特设“三史科”,故时有“三史”之称。至于“四史”之称起于何时,向为学术界所忽略。当今出版的《辞  相似文献   

6.
晋陈寿《三国志》是重要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部,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南朝宋代裴松之为之作注,博引群书,保存了大量《三国志》所未收的史料。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著名佳作,被称为第一才子书。两书一是正史,一是小说,成书相距一千多年。有了这两部书,三国故事遂深入社会,流传不断。  相似文献   

7.
项士元《台州经籍志》凡40卷,搜罗自隋到民国初台州人士所有著述共计4532部,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参照《四库》划分子目,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为台州经籍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而且得到当时学界高度评价,如章太炎、马一浮、章箴(太炎之兄)、屈映光、杨晨、曾士瀛、褚传诰均有好评,肯定是书"考证详密,大裨文献"",留心乡邦文献,有功于桑梓"之作用,并以为胜于瑞安孙氏《温州经籍志》和钱唐吴氏《杭州艺文志》。  相似文献   

8.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南宋四六文异常兴盛,南宋末出现了宋人四六文总集,《三家四六》、《四家四六》即是,当时被作为四六文范文集。本文就现存两种宋刻四六作版本源流及内容体例的梳理。清钞本《五家四六》即从宋刻宋人四六而来。  相似文献   

10.
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不仅是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与"四史专题教育"内容接轨,探讨"四史专题教育"的实施策略:教研为先,厘清单元内涵;深入实践,探索教学方式;拓展延伸,提升活动实效.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为当时文人学士所辑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啻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图”.现仅从“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2.
藏书家轶闻     
叶石君巧得《后汉书》清初藏书家叶石君,南阳(今属河南)人,他曾廉价购得一部宋版《后汉书》,因为该书缺欠两册,所以一直耿耿于怀,多次要求奔走各地的书贾设法把它补足。一天傍晚,叶石君到商店购买面粉,看见该店的柜台上放着两本书,于是警觉起来。仔细一看,正是他缺欠的宋版《后汉书》。顿时,叶氏大吃一惊,继而又高兴起来,他不动声色,仅花少量钱就把那稀世之珍弄到手。唯一缺撼  相似文献   

13.
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不仅是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与"四史专题教育"内容接轨,探讨"四史专题教育"的实施策略:教研为先,厘清单元内涵;深入实践,探索教学方式;拓展延伸,提升活动实效.  相似文献   

14.
依托"四史"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力,思想武装是前提、思想疏导是关键、思想转化是最终落脚点。"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力的重要着力点。所以,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力就要依托"四史"来强化思想武装力、思想疏导力和思想转化力。具体而言,一是"四史"是理论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历史,是一系列伟大精神孕育之历史,更是孜孜追求共产主义实践之探索,其丰富内涵能够为学生思想武装提供重要内容依托;二是"四史"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情怀,能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标准、方法和立场;三是依托"四史"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思想转化力,就要使课堂"四史"教育与学习成果转化共同推进、与社会实践有机衔接、与实践治理相互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思政课"四史"学习中不断实现精神成长、思想成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四史”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愈发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四史”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也面临着现实困境,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思政课堂,依靠传统宣传模式,并充分融合新媒体推进“四史”教育的开展,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多元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宋代台州的刻书业,不仅因为诸如有刊刻精良的大字本《荀子》传世而使历代藏书家垂青,而且因为有尤袤、陈振孙等目录学家曾守台郡而使版本学家注目,更因为有朱子劾唐仲友刻书公案而使台州宋版书名声大振。所以,整理、研究台州宋刻本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浙江归安的皕宋楼第一代主人是陆心源(1834—1894)。藏书达15万多卷,其中多是《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而且宋、元版尤多,他称藏书处为“皕宋楼”,意指收藏宋版书多达两百部。他去世后,全部藏书被他儿子以6万元的价格卖给日本人,国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汉书》、《后汉书》、《两汉纪》与《资治通鉴》中关于昭君之子的记载,发现《后汉书》记载的"昭君之子被杀"与其它三部史书存在差异。通过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及其儿子们即位情况的分析,发现"昭君之子被杀"记载有误;通过王莽拜单于、《后汉书》成书背景也得出昭君之子没有被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代培养造就更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要强化理论武装,认认真真学“四史”,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三全育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固“信仰之源”。  相似文献   

20.
黎锦熙先生用张之洞名著《书目答问》一书作教材给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一年级学生讲述“要籍目录”课程的情况是:一、将重点书籍四部分类法号码换为图书十进分类法号码,以明古今分类法之不同。二、从《书目答问》的著录中选介学生应购、应读、应看之典籍,并予以评论。三、将选介典籍分为三等,各以符号标记之。四、补充张著未著录之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