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TV及存在的不足 随着宽带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突破,在IP网络上传输丰富多彩的影视节目成为可能,使网络用户通过电脑便能收看到丰富的电视节目或点播电影,电视用户通过机顶盒(STB,Set-Top-Box)便能收看交互电视(ITV,Inter-active TV)、时移电视或进行个人视频录制(PVR,Personal Video Recording)等。  相似文献   

2.
项晨 《声屏世界》2006,(5):12-14
中国刚刚迎来电视数字化的春天,IPTV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各大运营商对这个存在巨大经济诱惑的新兴产业存在着颇为盲目的乐观。IPTV产业的发展,除了雄心勃勃的激情,还需要对这个产业具有正确的理解和规划。本文正是以此为目的,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传播学原理对这个应运而生的新兴电视产业IPTV的产业链建构、产业经济特征,以及产业的市场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对IPTV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有所裨益。IPTV的产业链分析产业价值链是以某种核心价值或技术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  相似文献   

3.
曾凡斌 《视听界》2006,(4):54-55
一、IPTV概念及其分析IPTV全称是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中文名称是互联网协议电视,或者是网络电视。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以家用电视机(需要配置机顶盒)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终端,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技术。IPTV可以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VOD)、直播、录播、数据广播、游戏、聊天、交友等服务,还可开展网上银行、购物指南、电视语音信箱、游戏等互动增值服务。IPTV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宽带网络的发展,宽带网络为IPTV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传输通路。IPTV将会随着宽带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IPTV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改变了旧的电视传播方式,由于它是基于宽带的电视,因此,给电视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本文探讨了IPTV的概念,我国IPTV的发展情况以及运营市场现状。  相似文献   

5.
网络电视的节目生产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网络电视(IPTV)概念及其分析 IPTV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中文名称是互联网协议电视,或者是网络电视。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以家用电视机 (需要配置机顶盒)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终端,向用户提供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4):35-4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推动IPTV发展的技术、政策、投资、需求动因及其变化,来探讨IPTV当下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本文发现,IPTV的技术动因不断优化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内容和费用方面的劣势,技术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三网融合政策推广短期内将会促进IPTV的快速增长,投资活跃、需求往上是IPTV发展机遇所在,但是政策上存在的摩擦、用户体验欠佳,加上市场投资重点转向互联网电视,IPTV长期发展面临着多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7.
IPTV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它是基于宽带网络的电视,给电视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本文就我国IPTV的应用及其赢利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IPTV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IPIV 简介 IPTV 又称为网络电视、宽带电视,是利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多媒体服务的一种业务。IPTV 是互联网与传统电视相互融合的结果,视频流经过高效的压缩编码后被广播到 IP 网络上,通过位于宽带网络边缘的 IP 电视头端设备把直播电视、按需视频和个人录像等 IPTV 服务传送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IP 机顶盒 电视”或个人电脑两种方式使用 IPTV 业务。IPTV 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交互性和实时性。通过 IPTV 业务,用户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IPTV的发展过程比较曲折,直到2010年才得到政策明确许可,但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IPTV的用户规模便跃居全球首位。IPTV的发展对有线电视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不仅分流了有线电视用户,而且加剧了电视市场的竞争。我们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IPTV和有线电视进行比较,力图为有线电视找出应对IPTV竞争的有效策略,以期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IPTV电视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催生的一种视听新媒体,它利用IP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直播、点播等多媒体节目,并附带有上网、可视电话、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服务。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IPTV电视普及率达到59.5%,其中香港电讯盈科以63.8万用户位居第一大IPTV电视运营商的位置。另外,香港城市宽频网络公司、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香港银河卫星广播公司也都通过独立运营或合作运营的  相似文献   

11.
IPTV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媒体融合大军中不容小觑的一股生力军。电视业界尝试探索IPTV收视率,但用传统电视的视角认识互联网电视,不乏一些误解。本文旨在用互联网思维和融媒体视角介绍IPTV的互联网特性和它与传统电视的区别,消除误解,探求认识和应用IPTV收视数据的办法,以期发挥它的行业指导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IPTV在中国已走过8年,较传统电视而言,交互性特征和第三方增值业务的聚合优势曾使其备受关注,如今走向却并不明朗.有学者认为IPTV就是数字媒体时代的电信小灵通,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而已.就连IPTV的领军企业百视通也承认自身并无绝对优势,那么IPTV究竟何去何从?文章通过回顾IPTV发展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以百视通为案例进行的SWOT分析来阐述三网融合背景下的IPTV是否是过渡产品的问题,得出在短时期内IPTV仍具有生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IPTV,亦称网络电视,是一种新的电视形态。本文以互动——IPTV最显著的特征为切入点,以传播学的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界定IPTV的定义,分析IPTV中的人机互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正呈现出令人目眩的速度和景观。新闻网站、虚拟社区、网络游戏、数字报纸、博客、播客、维客、电子书、IPTV、网络电话……新媒体不但有力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技术特性和存在方式,而且也通过混杂与交融形成更加复杂的媒体文化现象。如IPTV跨越媒体界限将网络文化元素输入电视的文化圈层之中。电视受众被网络化,电视和网络舆论连通与接驳。  相似文献   

15.
论新媒体对当前舆论监督格局的影响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正呈现出令人目眩的速度和景观.新闻网站、虚拟社区、网络游戏、数字报纸、博客、播客、维客、电子书、IPTV、网络电话……新媒体不但有力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技术特性和存在方式,而且也通过混杂与交融形成更加复杂的媒体文化现象.如IPTV跨越媒体界限将网络文化元素输入电视的文化圈层之中.电视受众被网络化,电视和网络舆论连通与接驳.  相似文献   

16.
正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基础设施,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作为一种新媒介,颠覆了原来电视用户的收看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和针对性。传播媒介技术上的变革,势必引起相应广告营销方式的改变,它将凭借其"交互"的特点拥有自己独特的广告盈利方式。IPTV的媒介传播特点为其带来的广告运营优势首先,IPTV目前拥有电视机、宽带PC和移动设备(手机、平板)三种终端形式,因此IPTV广告拥有更  相似文献   

17.
一、IPTV概念及其分析 IPTV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中名称是互联网协议电视,或是网络电视。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以家用电视机(需要配置机顶盒)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终端,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技术。IPTV可以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VOD)、直播、录播、数据广播、游戏、聊天、交友等服务,还可开展网上银行、购物指南、电视语音信箱、游戏等互动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韩彪 《现代传播》2006,(4):103-105
IPTV结合了电视、通信、互联网各自的优势,将成为实现三网融合的良好模式。从传媒角度来看IPTV,其对电视媒介的理论实践、传受关系、经营运作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最终威胁到电视媒介在价值链中的主导权地位。国际IPTV发展的缓慢给中国提供了一次百年难求的大媒体勃发的机遇,中国的IPTV实现了传统电视传受理念和经营模式无法实现的飞跃,依托目前电信的良好市场运营体制和经验,直接跨入付费电视模式的运营,而不像传统电视只依靠广告这单一的盈利模式,这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视听新媒体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广播电视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8,(6)
本文通过对IPTV与有线数字互动电视实现技术及特点的比较,列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展望互动电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