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不符,批评或攻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报道不时涌现、纷然杂陈,尤其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大量负面国际舆论形成合围之势,对我国整体国际形象带来了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魏丽宏 《传媒》2010,(12):74-7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两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不符、批评或攻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报道不时出现,纷然杂陈.尤其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西方负面舆论形成合围之势,对我国整体国际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3·14西藏事件既是对我国治安稳定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我国捍卫和塑造自身真实媒体形象的一次重大考验.本文剖析了西方一些媒体有关3·14西藏事件的歪曲报道,从我国应对策略等角度对国家传播策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倩妮 《新闻世界》2009,(5):122-123
“3·14西藏打砸抢事件”爆发后,西方的主流媒体出现一些歪曲性的报道和反华、支持藏独的言论。anti-cnn网站在纠正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探索anti—cnn类民间网络媒体在该事件中取胜的原因,从而探索民间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力,找寻其在国际传播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刘燕 《青年记者》2008,(14):48-49
重大新闻事件历来是舆论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媒体对"西藏3·14事件"大面积、焦点式的报道,使"西藏问题"成为近期大学生关注点最高的时事新闻. 面对众说纷纭的国际国内媒体,大学生对"西藏事件"、"藏独活动"的独立判断及立场如何?哪些媒介对大学生了解"西藏事件"、达赖起着关键作用?少数民族又是如何看待达赖及"藏独活动"的?媒体的报道在认知、态度和行动中哪个维度对大学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对黄岩岛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考察其对重大冲突事件的报道策略.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海外版很少采用头版或头条以及大篇幅甚至整版的报道形式.以客观事实为主,立足事物本来面目的原始存现,主观偏见较少.主要采用的是中国通讯社和本报组稿的稿件,没有采用外国通讯社和投稿的稿件.在对事件的发展上,理性把握,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以短篇报道为主,正面报道与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比例合理,本报组稿与中国通讯社和转载适当搭配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的加深,以及我国政治民主化、信息公开化和媒体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件报道频率在加快,影响力不断增强。那么,这些事件最初是如何被报道的,又是如何进一步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而这些传播模式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以近年来广为人知的典型新闻事件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经现代媒体传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电视媒体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的追溯,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演变的描述,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报道,使不同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轮廓和内涵为更多受众所了解。但电视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读,以简单化、奇观化、模式化、标签化的镜头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于2009年12月19-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主旨为传播·团结·发展。冯惠玲副校长和我院倪宁  相似文献   

11.
歪曲西藏3·14事件、炒作奥运议题、攻击中国制造……综观今年以来的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造假、诬蔑手法无所不用,偏见甚至敌意历历在目。这一切充分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国在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播目标战略性调整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站在2010年1月这个崭新端口,翘首回望新闻业2009走过的道路,几多艰辛几多收获. 新疆7·5事件、甲型H1N1流感、经济危机;60周年大庆、世界媒体峰会……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与报道,都见证了我国新闻事业一点一滴的成长轨迹. 国际某些媒体对新疆七·五事件的歪曲性虚假报道,在激怒了国内普通大众的同时,也使媒体深深意识到:强大,唯有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平等的国际话语权,才能在第一时间报道出事件真相,才能彻底释放出心底的抗议和呐喊.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与鹤峰县的实地调查显示,民族地区的媒体使用率与信息化程度偏低,网络化程度与城市居民差异较大。但手机媒体的上网功能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在当地的政治传播与文化传播方面显现出功能拓展空间。管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手机媒体的应用趋势,并通过其新兴功能的实现,有效功能的强化,以及媒介观念的引导,实现手机媒体对少数民族受众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随机抽样抽取非民族地区的《北京日报》近三十年来关于少数民族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旨在考察非民族地区的媒体如何再现少数民族形象。主要发现有:少数民族报道总体数量偏少;报道侧重于告知信息;政治和文化是有关少数民族报道的重点;报道态度总体上呈现“中立”为主的立场;少数民族报道多采用事实叙述的方式,采用“文化吸引”和“帮助扶持”作为主要的叙事策略;少数民族在报道中总体呈现出受到帮助扶持以及具有丰富多彩文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分为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灾害事件两大类。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重在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对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则要通过快速反应和连续深入的报道来引导公众,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17.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国内外有许多事件为世人瞩目:由于四年后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格外引人关注;任长霞和牛玉儒等人物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突发性灾难事件牵动人心,比如俄罗斯人质事件,还有我国的矿难;阿拉法特之死影响中东乃至世界局势。我国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的过程中,较之往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例如,“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在“两会”报道中初步形成,并在雅典奥运会等报道中得到贯彻;典型报道增强了可读性;突发性事件报道注重及时客观,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国际新闻报道中,“背景新闻”得到进一步发展,还有报道渠道更加多元,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半年,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血案和富士康跳楼案,牵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震惊、痛心、质疑、声讨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流。这些极端事件初起之时,大众传媒均做了详细的报道。随着恶性事件不断升级,公众的愤怒持续上升,于是将媒体的大量而又充满细节的报道也一并归于事件的诱因。不少声音提出: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会形成示范效应,导致相似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对于传媒而言,揭示事实真相,对新闻进行详尽的报道本是分内职责,现在却被指为恶性事件的诱因,那么,媒体在极端事件中究竟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20.
高卫华  杨兰 《当代传播》2012,(5):63-65,68
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和建构少数民族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选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存的土家族原始民俗"恩施女儿会"为个案,分析大众传媒通过集纳并提炼分散繁杂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整合并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重构,主导性解读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等符号化传播过程,实现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就目前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