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蕴慧 《山西档案》2015,(2):125-128
民国时期,苏州城墙逐渐陷入了留之无用、拆之可惜的尴尬局面。苏州近代最早的拆城墙行动便始于这一时期(1927年)。虽然时有修复和维护,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古城墙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苏州城墙最终在1950年代逐渐被拆毁。  相似文献   

2.
一段古城墙被拆了,各方皆是输家——企业失去社会责任,城市失去文化名片,而市民也失去了古老的城墙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没有想到,他今年2月初发的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壮观的保护长沙古城墙运动。在接下来的一场多方力量参与的博弈中,市民、学者、市政府、开发商各施其技,围绕"拆"还是"保",打了一场古城墙攻防战。  相似文献   

3.
人民路大境路口,保留着上海市区唯一幸存的古城墙——大境阁城墙.这座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迄今为止已经历了460余年的沧桑. 古城墙上的大境阁是明清"沪城八景"之一的"江皋霁雪"景点.由于城外是空旷田野,遇冬日雪至,放眼望去,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上海竹枝词中有诗云:"昨夜天公剪鹅毛,北风吹散遍江皋.垆头买得双蒸酒,同上楼头劈蟹螯."足见当年"江皋霁雪"的景况之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到白羊沟自然风景区看古城墙的游客很多,既有登山爱好者,也不乏对边塞险要城墙感兴趣之人.我少年时曾经几次登上白羊城,那时的城墙又高又长又险.如今的白羊城墙早已面目全非了. 曾有古人谈论过居庸关南口城的重要地理位置:"北方有事,南口必先受兵."白羊城距南口城仅有20华里,像南口城那样可以通向关外(口外),恰如南口城的旁门,是仅次于居庸关的重要隘口.白羊城位于白羊沟山口,以西层峦叠嶂,以东则一马平川.  相似文献   

5.
苏州是一个富饶美丽、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筑古城.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城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化,古城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相邻、河街平行"和"前街后河"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房产档案作为房屋交易管理的原始记录和最可靠的社会记忆,以其原始记录性和可靠性,真实记录着苏州市房产交易管理的发展脉落,再现了苏州曾经的"楼市"盛况.苏州市房地产档案馆保存着自清朝康熙以来历代苏州的房产档案,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是研究苏州城市发展轨迹、展示苏州城历史真实面貌不可多得的资料宝库.  相似文献   

6.
<正>一"、阖闾"之辨阖闾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君主,吴国亡国之君夫差的父亲。此处讨论的不是其霸业,而是其名号。《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阖闾,姬姓,名光。成为吴王之前被史家记为"公子光"。在"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之后"是为吴王阖庐。"问题出现了,"阖闾"是什么称呼?是姓  相似文献   

7.
沙伟 《档案时空》2011,(9):7-10
天心阁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今存城墙系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宋元古城墙基础上重建,阁楼也兴建于此时,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九年进士黄兆梅的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道出了天心阁的气势与情怀。查阅史料,天心阁与辛亥革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沙伟 《湖南档案》2011,(9):7-10
天心阁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今存城墙系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宋元古城墙基础上重建,阁楼也兴建于此时,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九年进士黄兆梅的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道出了天心阁的气势与情怀。查阅史料,天心阁与辛亥革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巍巍北京古城墙,由内外城两个矩形组合而成.但令人不解的是,内城没有西北角. 有人说是自然原因,也有人说是为避免杀身之祸,去掉一角. 明代的北京城墙是在元大都土城的基础上不断修筑而成的,而且一直保留到解放之后.明代修建北京城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主要是内城的修筑,最后一个时期乃是扩建外城.洪武初年,明王朝为了防范北遁的元贵族卷土重来,便开始了对元大都城墙的改造工程."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这就是说在元大都北城墙的南面5里处,重新筑起了一道城墙.  相似文献   

10.
每期一书     
罗哲文等主编 定价: 580 00元 江苏教育出版社 城墙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发展的象征,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为了保护并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的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江苏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画册── 《中国城墙》 本书首先论述了中国城墙的悠久历史,然后用大量的篇幅、许多精美的图片,对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长城、北京城墙、辽宁兴城城墙、陕西西安城墙、山西平遥城墙、山东蓬莱水城、河南开封城墙、河南商丘城墙、安徽明中都皇城城墙、安徽寿县城墙、江苏南京城墙、江苏苏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湖北江陵城…  相似文献   

11.
在舟山市档案馆保存着一张旧照片,这是馆藏中独一无二的一张反映定海古城墙的照片.照片纸张颜色已经泛黄,多处霉斑点点,但中上方延绵悠长的定海古城墙仍隐约可辨,并可见城墙上部墙体还有许多凹口.笔者查了史书,原来这叫垛口,称雉堞,也叫垛墙,用来射箭和瞭望.因此,无论是从照片的内容,还是保存的效果,都不难看出其年代的久远.据捐赠者原舟山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章新亚介绍:该照片系其父辈所保存之物,摄于1924年,前面清晰可见的是定海旧时最有名的砚池,中上方便是定海县城东城墙.  相似文献   

12.
一、独家策划把视野扩及海内外 古城西安有着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可以说,古城墙是西安一串美丽的"项链".如何以崭新的视角多层面展示和张扬古城墙蕴藏的历史内涵、见证的岁月沧桑、折射的时代变迁,是《三秦都市报》人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共城三题     
共城遗址是位于河南辉县市区的一处重要遗址,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先后发现了东周时期城墙、夯土基址、冶铁遗址和大量墓葬等,其内涵之齐备和丰富在东周时期的一般城址中较为少见。1994年对共城遗址南城墙的发掘表明,城墙修筑于战国中晚期,具有夯土为表、填土为里的复合式结构。本文认为,共城城墙应是先修筑了外侧的夯土城墙,相隔一段时间之后再修筑内侧的夯土城墙,并用填土将两道城墙连为一体。城墙的独特结构可能是基于筑城效率、军事防御和洪水预防等多方面考虑的创造性发明,在我国古代筑城史中是至今所见最早的一例。南城墙中还发现了坑道遗迹,应是《墨子·备城门》中记载的"轒輼"之类攻城方法留下的遗迹,为研究战国时期激烈的城市攻防战提供了难得的实例,此类遗迹在东周时期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称“吴门”,距今己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苏州最早是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的城市,因此别称“勾吴”,是“吴”的起源。宋代贺铸在其《锦缠头》词中云“请游吴门,千载更风流”。这是苏州被直接称为“吴门”的较早记载之一。古时吴门处长江三角洲,交通方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称鱼米之乡。经济的繁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古时吴门,早有文人荟萃之称,据史籍资料所载,历代吴门的文学家就有数百人之多,其中为  相似文献   

15.
<正>小北门西一段城墙里侧部分已经坍塌,残破的城门楼孑然形立,崇寿寺塔隐约可见。"九门"位于小北门城墙以东,大北门城墙以西。"九门"原是明代沈阳卫城的北门—安定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称镇边门,清康熙时期维修沈阳城时。将此门封砌在墙体之中。1957年4月,镇边门被发现;1963年"镇边门"匾额在"九门"出土,高68厘米、  相似文献   

16.
从平遥古城现存的居民建筑,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古街,古建筑以及其它文物古迹入手,探究分析,深入研究古城的建筑风格,成因以及作用,揭示其建筑风格对中国未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影响.由对平遥古城的选址,布局,恪守礼制的古城形制为出发点,研究了平遥古城的街巷格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道路规划的特征.并对古城城墙的作用以及设计进行研究,由此得出了平遥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平遥古城的建筑文化折射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光辉,是中国古老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传承并发展古城的建筑精髓,使中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千年春秋史,演绎至如今。回想吴王阖闾在公元前496年兴师伐越所引发的一场战争,再放眼当下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之争,似是又一次新的“吴越之争”。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对记者说,“苏温之争,本质上仍然是两种不同文化之争的延续。”而在汉语的词汇里,“越”本身即是一个地处偏端的概念。而“吴”则相对而言位居正统。自古,处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苏杭自古繁华,朝廷也从来都把最得力的官员派往苏州,因为,苏常熟,天下足,那里是天下粮仓。而温州,《山海经》即云:“瓯居海中。”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在封建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墙概貌 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笔下,北京的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高大的城墙加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设计,构成了北京都市的无比杰作,也成为北京这类古城与上海这类新兴城市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西汉时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唐改称"沈洲"。1296年,元在沈洲置沈阳路,筑有夯土围成的方城。1386年,明朝降沈阳路为沈阳中卫。1388年,沈阳中卫城指挥使闵忠奏请朝廷,请求在元代土城的旧址上改建砖城。改建后的沈阳中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城墙高二丈五尺。城墙内壁为石基土墙,外壁由大青砖砌筑而成,并辟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分别设于四面城墙  相似文献   

20.
<正>东城墙的内治门内侧,即是朝向钟楼、中街方向的钟楼东大街。照片里小东门城墙上的内治门(小东门)只有"内治"二字,"门"字已经脱落。小东门城墙上破损的地方已经抹上了水泥,门洞里穿行着人力车、马车。摄于19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