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 1984年4月19日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应邀访问我国,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发表了演讲,指出:“中国在刚刚进入核能的时期应当小心谨慎,因为美国从核能利用的经验中感到有不经济的问题。核电站的建设在各国都遇到困难,其中包括搞得较快的法国和日本。1976年以后美国再无人订购核电站了。应该看到,不仅过去8年无人订购,而且美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938年秋,科学家发现,铀-235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发生裂变,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从此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核能的利用,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核电站装机容量已达3.4亿千瓦。人们已普遍认为,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能源。在一些化石燃料能源资源短缺的国家,已选定核能作为国家解决能源需求的主能源。例如:1994年核电在电力总供电量中所占百分数,法国为75.29%,比利时为55.77%,瑞典51.13  相似文献   

3.
<正>一为什么全国政协要召开这次核电发展研讨会?我的理解是,最近在核能发展问题上,"又"出现了争议。我见到的"报导"是,2013年12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中广核筹建沿海核电站,专家称我国还需再建80个。又说,"原能源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近日呼吁尽快启动内陆核电,核能协会今年5月的一份报告也已上交至相关部门,希望内陆核电重启进一步提速"。然而,"1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给中广核的一则复函,给内陆核电站重启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15日俄罗斯国家核能集团公司召开核电会议,部署俄罗斯2030年的核电发展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俄罗斯将新建核电站装置26座,核电在国家电力总产量中的比例达到25—30%。当前,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高于25%,俄罗斯仅为16%,因此实施这&#183;计划,将使俄罗斯的核电规模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与“核”有关的字眼,人们很容易将它同可怕的核爆炸联系起来。“核电”一词也不例外。实际上,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大致相同的,核反应堆本身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带有蘑菇云的核爆炸。现在,围绕核电站展开的争论,使核电站成为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焦点。有些人认为,作为一种新能源,核能未来会有广  相似文献   

6.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已有几十年了。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世界核能发电工业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至今已有33个国家建造了或正在建造核电站。核能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许多国家的核能计划被削减、推迟,甚至下马。特别是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加上原油价格持续疲软,核能的发展前景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在我国,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核能已处于“衰退”之中,不应把发展核能当作能源的长期发展战略;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核能在世界能源中已具有坚实基础,我国核能工业起步已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7.
1引言 20世纪30年代末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开辟了利用核能的现实的途径,1942年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天然铀反应堆,使核能的利用变为现实。从此,导致了核武器的发明及几百座的大型核电站及各种核动力船舰的建成使用。核能是继化石燃料和水力资源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种主要能源。核能是在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鲁克 《科技新时代》2009,(11):72-73
美国一直宣称伊朗核项目的目的是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却声称其核项目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是为了建造核电站。那么,武器核查员如何才能判断出事实真相呢?他们的方法是分析伊朗的铀供应以及对铀进行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谈未来核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利用核能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功率5MW试验核电站。此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核电高速发展。除了热中子堆外,快中子堆和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也都同时开展,很快就取得了一批重要结果。专家们对核电未来非常乐观,声称人类将进入“原子能时代”。但后来的实际进展与当初设想相去甚远。例如 70年代对2000年左右世界核电规模的预测,比实际情况要高估6倍。不同堆型中只有热中子堆完成了商业化,而快堆发展缓慢,至今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聚变堆研究遇到很大困难,预定目标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核电发展概况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风能等。通常认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比较现实的替代能源。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至1985年底,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或地区)建成355座核电站(374个反应堆),总装机容量为26303万千瓦;有25个国家正在建造163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780万千瓦;有18个国家,在筹建(已订货)75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733万千瓦。三项总计为593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9816万千瓦。核电站最多  相似文献   

11.
核电解读     
如果从1951年美国在一台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上进行最早的核动力发电算起,世界上核电发展已经走过了60年辉煌而艰难曲折的历程。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回味和总结,尤其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已不再是专业人士争议的热点,更成为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试想,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事件,谁会关心分布在国内的几十座已建和在建核电站;又有谁能知晓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其实就坐落在北京。为此,本刊约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方锦清研究员撰文,介绍核电的来龙去脉以及若干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核电企业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企业群之一。但在2011年8月,德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前陆续关闭德国境内的17座核电站,彻底放弃核电。一位德国核电发电厂总裁说:"我们谈的不是小数字,而涉及数千亿欧元。"如果政府决定放弃核电,德国的核电企业面临着一个痛苦的选择,德国的电力来源结构面临着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核电历史上的第三次大事故一一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这场灾难性的核事故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发展核电的讨论。各个国家都发表了自己对发展核电的方针和态度,美国、俄国、英国、法国表示要继续发展核能的方针,德国、意大利和一些欧洲国家则表示,在他们国家现有的核电运行到期后,就不再继续发展核电建设了。  相似文献   

14.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过去20多年了。今年七月,日本又发生了地震导致核电站泄露的严重事故,一时间闹的整个日本人心惶惶。但就在前不久,一些美国科学家却宣称,核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他们甚至建议,为了保护地球的环境,我们应该逐步将火电站替换为核电站。他们的理论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为了耸人听闻?人类真的进入核能时代了吗?  相似文献   

15.
普通化学电池寿命有限,必须经常更换,尤其在微型设备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一直在研制微型核能电池。2009年年底,美国一家公司宣布说,他们已研制出一款新型微型核能电池,它可为微小装置提供持久的电能,其工作时间可长达25年。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政府3月22日确定了暂停重新启动核电站计划一年的方针,此后议会将做出正式决定。这是意大利政府应对受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的意大利国民对核电的不安情绪的措施。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意大利国民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废止了核电相关法律。所有的核电站关闭,新建计划就此冻结。  相似文献   

17.
核能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发的一种新型能源,这种能源由于可再生、能力强,而受到高度重视。可以说,在二十一世纪,哪个国家能够最快的掌握核能相关技术,哪个国家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处于有利地位。当然,核能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核反应的安全性问题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过多次核泄漏事故了。这种事故的出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作,我们往往会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核电站安全壳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核电站也就是核能发电站,核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能源,是一种高效能源,但是核电站的建设成本以及技术养护成本都非常高,核电站中主泵是核能发电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内核电站中使用的1000MW核主泵是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核主泵,在一体化循环滑油供应系统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对该型号的核主泵中的滑油系统的结构系统、功能性以及系统控制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最核主泵轴承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避免安全风险的产生,为核主泵的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德揆 《百科知识》2001,(12):30-31
从1954年苏联建造起世界上第一个核能发电站至今,世界能源格局已发生许多新变化。核电站不仅从无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座,而且核能发电总量已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现在,核电已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堀起的第三大能源产业。在21世纪,核工业将有更多机遇、更多投入、更大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核电可怕吗?     
继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投产后,在九·五期间将新建四座核电站,其中在山东省建造的核电站,有两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投资300亿元人民币。这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将起一定的作用,但对核电的安全性有的人还存在一些疑虑。为此,我们约请作者就有关核电发展中的问题撰文,以期能提高人们对核电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