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指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同时又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对中国航船高扬依法治国之帆,加大马力胜利抵达彼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体会议决议公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全国公民及各社会团体提出了普法、用法、执法、建立法治文化的要求。作为党的老干部管理部门和人员众多的老干部、离退休人员社会群体,在普法教育、建立法治文化的活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多年成功的工作经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从静态的法律体系转变为动态的法治体系过程中,通过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技校学生法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基础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技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技工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不强,从近年来的学生犯罪的增长可见一斑。技校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技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伟 《科教文汇》2013,(6):22+2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德治和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因此,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是教育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精神教育的融合,对于公民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高校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将道德教育的法治精神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伟 《科教文汇》2013,(18):22-22,2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德治和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因此,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是教育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精神教育的融合,对于公民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高校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将道德教育的法治精神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管理中的基本方略,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依法治国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将依法治国定为主题。虽然现代社会的法治体系逐步被完善,但依法治国理念在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待加强。本文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内容,研究了依法治国在管理中的巩固和加强,为依法治国在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文琦 《科教文汇》2008,(21):57-5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高校法学教育中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理念、良好的职业伦理以及高水准的职业技能。高校法学教育应顺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更好更好的法律职业者。  相似文献   

9.
<正>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全社会的期待,那么科研管理如何在法治中国下有效运行自然就是科技界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此结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探讨科研管理依法治理的方式。一是让科研人员不敢腐。不敢腐是因为一方面针对使用政府资金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员的不端行为,政府管理部门要有非常严格的惩罚措施和快速的行动,特别是依照中国现有的刑法相关条款,将涉及科研经费挪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商业伦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商业伦理道德体系,首先要提高商业主体的伦理道德意识;其次,和谐社会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诚信的商业社会;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最后,构建和谐社会应汲取儒学精华.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之魂,构建和发扬商业伦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宜生 《科教文汇》2012,(34):74-7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世界法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评价并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超越,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祁霞 《科教文汇》2014,(27):40-41
高校是受教育者感悟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和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深入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建设符合法制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强 《学会》2011,(5):15-20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定位不明,从而导致其外部管理和内部运作的各种弊端。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应从两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民间组织。首先,民间组织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其次,民间组织必须保持其相对于政府组织的独立性。民间组织应以非政府性、多样性、非决策性以及其直接来源于社会为目标来继续发展。同时,还要警惕来自于权力和现有体制的压制和扭曲。  相似文献   

14.
里赞 《软科学》2002,16(2):74-77
本文通过对法律作为资源的理论阐述,以及法律资源配置在区域性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的分析,就西部开发中建立法律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资源配置中的侧重面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强调,在西部开发中建立法律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从政策调整向法律调整的转变,是西部区别于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的重要标志;这种转变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形式需要,而是社会发展的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李文娟 《科教文汇》2012,(7):12-12,6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制观念,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贾臻  杜建松 《科教文汇》2011,(3):12-12,16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法律思想武器。高校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内容和核心作用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别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两个角度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各国都对高等教育进行高度的关注,对于高校教师的各种法律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因此高校教师的权益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甚至社会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对于高校教师的权益保护问题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不断深入研究的,而且是随着教师聘任制全面实行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展的。本文表述了高校教师在现代法律框架下权益的保障制度,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创新法制体系在高校教师权益保障中的必要性:第一,法律地位决定了维护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必要性;第二,当下的教育环境也突显了创新高校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一种多元的视角审视本土历史与现实境遇,在深入发掘法治“孝公难题”的现代解答吁求、法治建设内卷化祛离及化约公民“伪违法”悖论的多重背景下,交叠证成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转型的急迫性。清理了法治建设的思路障碍,以期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固的正当性前设。  相似文献   

19.
犯罪记录制度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犯罪信息的登记、保管、查询、披露、封存以及消灭等与犯罪信息管理相关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犯罪记录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犯罪记录制度的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应积极履行其法律监督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