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金代陶瓷,应该说是得天独厚的,它是在已取得很高成就的五代与辽、宋陶瓷基础上而发展形成自己时代特点.本文就对金朝瓷器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此对了解金朝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就文学而言,元好问不仅是有金一代的杰出代表,也是他那一时代南北中国的巨擘,在诗、词、散文、散曲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在诗论与史学上,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许多文学批评史把他列入中国古代杰出批评家的行列,他的后半生又以史名显于世,凭其对《金史》的贡献也足以奠定他为金代最杰出的史学家的地位;元好问作为文坛领袖与卓越的文化活动家,在维护延续中原传统文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赵秉文拟诗中的三重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的拟诗创作在金代诗坛上具有突出的表现。通过选取赵秉文的拟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诗学观念及金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宗唐复古思潮进行分析,发现赵秉文对于模拟对象、风格、题材等方面的选择与其金朝诗人、文坛盟主、士大夫文人的三重文化身份有着密切联系。作为金朝诗人,由于宋金政权的对峙,他选择宗唐而非学宋;作为文坛盟主,他借拟诗标榜何为诗歌"正体";作为士大夫文人,拟诗体现了他的秉性才情。此外,作为金代诗坛宗唐复古潮流的组成部分,赵秉文的拟诗对理解南渡前后金代诗坛文学接受状况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就文学而言,元好问不仅是有金一代的杰出代表,也是他那一时代南北中国的巨擘,在诗、词、散文、散曲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在诗论与史学上,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许多文学批评史把他列入中国古代杰出批评家的行列,他的后半生又以史名显于世,凭其对《金史》的贡献也足以奠定他为金代最杰出的史学家的地位;元好问作为文坛领袖与卓越的文化活动家,在维护延续中原传统文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阿骨打建国,中原孝文化逐渐渗透其中,并与其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金代孝文化。金代孝文化是金代社会和谐关系建设的基础,社会和谐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孝文化。本文通过揭示金代的孝道行为、孝道社会的创建过程进而探讨孝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深入地剖析金代孝文化。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前蜀)著名画家支仲元的《三仙图》,曾被宋朝御府所收藏,北宋灭亡后,这幅画从宋朝的御府流转到了金朝的御府。在金末元初,全真教掌门人丘处机曾给支仲元《三仙图》题诗。但是在丘处机题诗之前,此画的内容、题材已经在金代有流传,金代已经出现了对《三仙图》的仿作,这从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马钰《题文山孙会首画三仙图》藏头拆字诗中可以看出。另外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也写有一首七言律诗《三仙祠》。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三仙"其实已经成为金朝人们潜意识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根深蒂固地生存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三仙图》文化符号的长久传承,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中州乐府》是元好问在金朝沦亡后辑录的一部词作,虽不完备,但却能大致反映出金代词坛的风貌,是研究金代文化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文章认为,元好问编撰《中州乐府》,既借此寄托亡国之思,又在全面总结金源文化的同时,融汇了自己的审美思想和情趣,起到了“拯衰救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蒙元时期契丹人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亡后,契丹人在金朝的社会情况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朝统治契丹的组织形式和民族政策。对契丹人在金代的迁移问题研究已经很成熟,而对蒙元时期契丹人迁移这一问题,却没有太大的关注,作者通过所了解的元朝史籍,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金代黄河多次泛滥,成为我国历史上黄河泛滥最为严重的时代这一。官僚腐败,朝廷防水机构松散,官史不负责任,治水决策失误,缺乏长远的治水规划,没有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防洪措施等,使金代黄河接连多次的泛滥成灾,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加速了金朝的衰败。  相似文献   

10.
金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在其近120年的统治时间里,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文明,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其中金代图书出版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根据所查询的资料和文献研究成果,对关于金代图书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1.
三国对峙之世,各家之间互争正统地位,政权源自曹魏的西晋统治者一方面需要肯定曹魏政权的正统性.以此来证明自身的正统地位;但另一方面,在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后,蜀、吴势力的影响消磨殆尽。而曹魏在当时的社会上仍残存有巨大影响力,司马氏统治者需要在舆论上为魏晋禅代进行合理的解释。陈寿《三国志》一书的编纂受此影响,其书虽侧重于赞扬曹魏的功业但贬低曹魏帝王的品德以及家族出身,以此来显示司马氏代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刘裕依靠京口集团的力量,击败桓玄,恢复名义上的东晋统治,实际上,刘裕确立起霸府统治,控制东晋的军国大权,东晋皇帝成为傀儡,东晋的朝廷机构形同虚设。刘裕的车骑将军府、太尉府、相国府、宋国机构是当时实际的政治、军事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13.
宋代女作家十分推崇和景仰魏晋名士清高孤傲的气节和潇散自然的风度,深受魏晋人性解放的影响,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觉醒。她们勇敢地冲破礼教的束缚,在男权中心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刻画了自我独具个性的叛逆形象,创造了古代女性文学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文学创作也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6.
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是当时重要的士族之一,其家族人才辈出,历经多世而不衰,他们在教育、谋略、哲学、音乐、史学等方面成绩突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探讨荀氏家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来进一步了解其在汉魏两晋时期门阀大族中的影响以及在后世文化中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弥勒信仰,自印度传入中国,佛经说他受记于佛,留住世间为后人决疑;弥勒为未来佛,久后从兜率天下生人间,建立美好世界。魏晋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因此在僧侣与王室间普遍流行。后来,民间起义利用弥勒下生建立美好社会的信条,引发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和严厉政策;再加上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宗派的兴起,它们运用判教的方式,断定弥陀信仰优于弥勒信仰。从此弥陀信仰普遍流布,弥勒信仰淡出佛教史。从现存的资料看,天台智顗弥勒信仰的思想轨迹正好与以上的历史进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北朝侍讲制度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朝效仿魏晋南朝创立了为皇帝、储君讲授知识的侍讲制度。主持侍讲活动的最高职位也称侍讲。不过,北朝侍讲并非国家正式官员,而是由其他朝官兼任的教育头衔。侍讲制度对于提高北朝君主的知识素养、增强治国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侍讲职责重大,故朝廷甚重人选。北朝侍讲地位颇高,于君主又有师傅之名,故能够充任侍讲是当时士人的殊荣。  相似文献   

19.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徐兖籍士族与东晋前期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末年南渡的徐兖籍士族,如琅邪王氏、琅邪诸葛氏、高平郗氏、泰山羊氏、陈留阮氏等世家大族,对东晋政权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士族彼此之间相互联姻、相互提携,与皇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徐兖籍士族入主中枢,把持朝政,控制着朝廷禁卫军权以及地方上重要方镇的军权,左右着东晋前期政局,影响着东晋政权的发展和稳固,成为东晋前期政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