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云海 《健身科学》2009,(10):37-37
天竺国按摩法是一套18式保健动功,较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名为“天竺国按摩”,后宋代《云笈七签》、《圣济总录》和明代《遵生八笺》等均有收录,但名称与基本内容略有出入。《云笈七签》名为“按摩法”;  相似文献   

2.
按摩对人体良好的健身作用,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了,所以古人很早就把按摩术纳入健身祛病和延年益寿术中。老子的健身养生按摩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按摩之法。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恐后世失传,便把它收藏在《千金药方》里。这是一套全身锻炼的自我按摩法,又叫主动按摩,是古代养生家配合导引气功所做的健身操。老子按摩法共44式,是我国非常难得、价值极高的古代健身操,坚持行之,锻炼了身体,坚强了内脏。此方简易,人皆可做,居家旅游也可以随时施用。  相似文献   

3.
那秋生 《健身科学》2012,(12):12-12
孙思邈(581—682)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杰出的养生实践家。相传他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他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唐代伟大医药学家,享年101岁。他知识渊博,医术精湛,通晓养生,古代医学界的寿星。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对房事养生多有研究。特别是《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是古代专论房事养生的重要文献。概括该篇所述,可以看出孙氏的房事养生经验非常丰富而科学。其一,孙氏认为房事是一门科学,是“道”,是“法”,是“术”:“少年极须慎之”,“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如果未满四十而不懂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借力行房,不及半年,精髓枯竭,推向死近”;人过四十,体力已衰,仍贪欲如少年,务于淫佚,必…  相似文献   

5.
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说:“嵇康日: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相似文献   

6.
    
“气功”渊源悠久,中国《内经》、《千金要方》、《刻意》、《钟吕传道集》、《伍柳仙宗》、《悟真篇》等古典著作及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论养生》等均有论述。医圣先祖们能指下生春,起死回生,济世于民,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遵训老师口授道教《河车功》即周代的《周天功》法。参照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己起死回生的养生练功实践,写成此“道教《河车功》法入门”。  相似文献   

7.
韦公远 《武当》2012,(8):13
笔者居所楼前有一块练功场地,每天清晨有几十名练拳者在一名老者的带领下习拳练剑。他们从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始练起,继而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个早晨下来至少能练习五六种套路(拳、剑),练完后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见他们会演练如此多的套路,笔者虽习拳十几年也自叹弗如。一日,笔者与其中一位习拳者闲聊,问:"太极拳  相似文献   

8.
我练拳是以养生健体为目的的,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练简化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在锻炼过程中,我像书本中说的那样,每个动作部和呼吸紧密结合。如今,我已获得养生健体的显著效果。我今年77岁,没有老年病,同练音都说我像60多岁,很健康。 为了适应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迫切需要,我特向您推荐《多练腹式呼吸有益肺功能》一文。依我所见,武术刊物、书籍和光盘中,从未有把腹式呼吸写得如此科学、实在、易懂、易做。我建议在《中华武术》杂志上转载,以供大家研究学习。 我的经验是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练起,每个式子的扩胸动  相似文献   

9.
无极歌宋谱/宋书铭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太极原生无极中:重点在"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学太极、练太极、感悟太极必须要从无极着手认识太极。无极:天地交泰达成一片,称为无极,又称中和。中和:空间(前后左右上下)、阴阳、虚实、矛盾等都要处于和谐、圆满、平衡。太极拳锻炼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达到中庸无为的中和之道,太极拳真义就是要在虚无中求,在中和里练。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种饮食方法均益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1.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寿高10岁,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麦凯效应已证实少食可延寿。基因学说也证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长端粒DNA序列缩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一、八卦掌练艺规矩十条八卦掌历代大师都十分讲究武德,高义盛所传《练艺规矩十条》集中体现了练艺德为先的宗旨,习练八卦掌者应知之,遵之。第一条:孝敬父母。父母者生身之本也,无父母焉能有我乎?为人不孝,禽兽不如,既不可教,亦不可交也,更不准入八卦掌之门。第二条:和睦乡里。乡里者,共井比邻而居者是也,和睦者,互相尊  相似文献   

12.
关于站桩     
张方 《精武》2011,(1):39-39
萧天石先生在《道海玄微》之中有论曰:"南宫列仙派之站桩功法,属辅助道法中的气功门,乃一种初入道之基本功法,如武林中之以站桩功为基本功者然。"又云:“练站桩功,其效且可增强丹田(下腹)势力,脑力灵性、体内养分及筋络活力,故武术家谓:‘练三年太极拳,不如练一年站桩功。”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太极宗师》播映后.引起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迷惑:从头到尾都是讲打的。这就是太极拳吗?为什么与我们数年(或数十年)所练的套路讲的疗疾健身完全不同?到底谁练的是太极拳.谁练的是伪劣品或变种?再加上后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太极拳真功夫要失传?》一文,更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感到困惑,而对正昏昏然授拳的为数不少的太极拳教师们更是轰响了闷雷。  相似文献   

14.
何必奉承     
千金子骄人曰:“我富有千金,你何不奉承我?”贫者曰:“你有千金,与我何干,我何必奉承你!”富者曰:“我分一半与你,你该奉承我了。”贫者曰:“你只千金,你留五百,给我五百,我与你是一样,又何奉承之有?”富者曰:“我悉数尽送于你,你难道还不奉承我吗?”贫者曰:“你失千金,而我得之,你又当奉承我,我更不必奉承你。”长寿学家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说:“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西方哲人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相似文献   

15.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6.
日光与健康     
自古以来人们根据经验就已经知道日光是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说“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领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而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这里与现代医著所说日光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改革旧教材,创编新套路 职高学生年轻、富有活力,希望在体育课中学习一些技击性强、危急时用得上的武术作为走上社会后健体防身的手段。为此,我从有关套路中精选出二十四个攻防动作,组编成一套短小精练、简便易学的《防卫拳》(暂名)。 二、改进教法,做到“四练”结合 在教学中把德、形、神、体四者紧密结合起来,以练德(练思想)为前导,通过练形(练技术)和练神(练风格),达到练体(练身体)之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中国式摔跤运动开展得较为广泛,这是开展柔道和提高柔道技术水平的有利条件。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转练柔道,无疑具有许多有利因素;但由于这两项运动的基本区别,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练柔道时又会遇到一些难题。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而后要建立“新的”、柔道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这往往比一开始就建立柔道技术动作这一动力定型还难。这是因为中国式摔跤技术动作中,有一些不符合柔道要求的技术障碍,这样一来,具有中国式摔跤基础的运动员同没有练过中国式摔跤的人相比,前者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1,(8):21-22
<正>一、"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构建涉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规定的六大运动技能系列中22个运动项目的"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明确主题指向运动项目,厘清其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五大要素(图1)。每节课都有一定强度、有选择性的10min体能练习,系统设计与运动项目内容相配套的横向衔接、纵向进阶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