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9):102-103
在前面的讲座中,我们主要是用了一些老的定式来学会怎么使用手割分析法。学会以后,主要还是使用在实战中出现的新形的判断上面。那么,本期我们就来看两个在实战中下出来的新形,用手割法来分析得失。  相似文献   

2.
手割分析法     
在上一期我们简单讲了手割分析法的基本知识,那么本期我们找个简单的棋形来看看,了解一下手割法的一些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3.
手割分析法     
本期我们来看看上期留下的两个棋形,不知道棋友们是否已经用手割法分析出它的好坏了。  相似文献   

4.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12):91-93
打劫可以说是围棋中最复杂的,在劫争转换后得失的判断一直是个难题。本期我们就来尝试一下用手割法来分析劫争后的得失,看看对我们作出判断有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11):95-96
图一黑1挂时白2四间夹是近来流行的下法,以下到白22形成了一个新的变化。结果怎么样,我们还是用手割法来分析一下。由于我们学习很长时间了,前面的我们就省略了,直接还原图形。在看解说前,有兴趣的棋友也可以自己先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6.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15):98-99
手割分析法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一是拿掉死子或者双方无用的棋子,这个在前几期的讲座中已经举例说明过了。另外一点就是打乱行棋的次序,再还原棋形,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它的好坏。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把1,2,3的次序变成3,2,1或者3,1,2。这样去看的话有些事情反而会变得很容易理解。本期我们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付胜利 《武当》2013,(6):43
中华武术流派众多,特色各异。本人仅就在荆楚大地广为流传的传统武术——武当太乙金刚拳为例,谈谈传统武术演练中的"趟子"。武当太乙金刚拳在地方上被称为搪手,又分为四平搪手和滚肩搪手,在套路的演练开始和结束中,都有独特的"趟子"。我说的"趟子"与我们武术竞赛的起式、收式作用和意义估计是一致的,但却不受约束,有点"铜锣一响是招牌,惊动了四方财神到,来得早看热闹,来得迟看夸气(地方方言:热闹结束的意思)"的跑江湖的味道,而且允许来回多趟。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14,(17):72-73
夹的手筋 按照辞典上的解释,“夹”是将对方棋子夹在我方二子中间的着法。其实,“夹”是非常形象的围棋术语,顾名思义,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夹子”。夹,似乎为手筋而生,棋盘上的“夹”一亮相,总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4、下围棋的要领(布局)围棋获胜的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利用第三、第四线尽可能地围空,二是按着正确的次序把每一步棋都走在最有效的着点上。棋盘的角是围空最有效的地方:图一的黑1、3、5和白2都占据了角部有利的着点上。占完了角,就该轮到边地了,如图一的黑7、9、11和白12的着点。图一中白和黑哪一方更有利呢?当然是黑的一方。图一解说1、2、3、5占据角地的好手4、6、8、10、12滞重的恶手7、9、11占据边地的好手练习题:行棋要领。在A、B两个选点中,请选择最大的一点着子。李昌镐教你下围棋(二)@李昌…  相似文献   

10.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10):92-93
现在围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手新形层出不穷。面对每一个新形,我们都需要对它的好坏进行判断。幸好,我们有手割法,不管什么样的形状,都能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判断。本期我们再来看两个新形。  相似文献   

11.
小列手炮布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代古谱《橘中秘》中已有记载。小列手炮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出子次序也进行了革新,即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炮2平5,黑方变换出子次序,采用半途列炮的方法也能形成与小列手炮殊途同归的形势。黑方7路马无根诱使红车孤军深入,然后采取平炮兑车再高车保马、缩炮打车的战术手段.实施防守反击。从近年的实战对局来看,双方虽仍有短兵相接的对攻选择,但复杂激烈的程度已大幅度降低。双方多形成棋势缓和的对峙型局面,战线也常常拖入较量功夫棋的马炮残局争斗。就后手方而言,谋一盘和棋的成算很大。近几年中,例如洪智特大、郭莉萍特大、欧阳琦琳特大、张晓平大师、文静大师在比赛中就曾多次运用此类布局。  相似文献   

12.
扭(纽)十字本身就是一门复杂课题。本章例示角、边部三线所呈现的一种托断扭十字,自方多一子,便愈见复杂。稍一不慎而处理欠妥,被扭断一方就有可能吃亏。  相似文献   

13.
汤昕东 《垂钓》2009,(2):70-71
问:钓50克左右的小滑鲫用多长子线、多大钩距为好? 答:绑好钩后单子线长度为12~15厘米就可以了,但还要结合上鱼的速度.鱼慢子线可稍长一点,鱼快子线可稍短一点。4号袖以下的钩,留出15~2个钩距较合适:4号袖以上的钩,留出1~15个钩距为好。  相似文献   

14.
大鱼横着牵     
严实 《钓鱼》2006,(23):38-38
在苏州漕湖,常熟昆承湖,“台钓”普遍使用4.5米手竿,可是中鱼后连鱼影都没看见钓线就断了事几乎天天都有发生。大鱼挣断钓线不可避免,为什么不用粗,或者强度高一点的子线昵?以钓鲫为主,子线当然不会太粗,然而从0.6号开始,0.8号、1号、1.2号,到1.5号就不敢再高了,因为再往上断竿风险大了,谁愿意为一条鱼损失钓竿呢?  相似文献   

15.
李致奎 《钓鱼》2009,(16):49-49
系钩,就是给钩系上子线,是每个垂钓者都会面临的问题。钩太一点还好系,要是像袖1袖2这样的小钩,加之细线,系起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了。特别是老年垂钓爱好者,眼花手笨,拿起袖1袖2这样的小钩都很不容易,更别说再给这样的小钩系上细细的子线。所以有人只好求助别人,或花钱让渔具店代系。  相似文献   

16.
尤志心 《武当》2006,(4):31-32
第一阶段属于基本功训练,陈健侯从站桩到走趟子,从练字手到练三十六手套路,总共只用四个多月就练成了。第二阶段是推手。先呆步推手, 后活步推手。这就是两人按相对应的站势彼此双手交互放在对方的肘臂  相似文献   

17.
三、对象鱼变,灵活改钓域 就大连地区而言,临黄渤两海,其鱼种不少,但又不是每个钓鱼人所能钓全的,而其他海区的一些“业余”钓手所能垂钓的鱼同样是有限的,这一点是一致的。每一种鱼,都有期独特的习性,这自然便决定了余一钓手所能垂钓的鱼伺样是有限的j美一点是一致的。每一种鱼,都有其独特的习性,这自然便决定了  相似文献   

18.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6):100-101
图一 这是上期给大家留下的棋形(次序见进程图),确实,这个图形手数比较多,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不过大家在对局中也许同样会走出大型变化。不要急,我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来。首先,来把白棋外面的废子去掉,白 两子加上被黑棋提了一子共三个子是没有什么用的,那么,我们也把黑棋里面的三颗 子去掉。  相似文献   

19.
张洪波 《钓鱼》2011,(19):39-41
2011年8月20日,阴天间多云,局部有小雨,偏东风3级,20~24度。对于钓鱼人来说,这样的天气简直就是“帅呆了”。所以,我和王钓友4点就起床,紧锣密鼓地张罗一阵,便冒着潆漾细雨出发了。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沂河子房水面桥下。从一个月前我就听说这里的鱼情好得一塌糊涂,“低手,一天三斤五斤面无难色;中手,一天十斤八斤手到...  相似文献   

20.
子线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面提高,将很多休闲运动细致化、专业化、商业化、竞技化了。钓鱼原本是一项休闲运动,可走向竞技化后,钓手们就开始研究其中的奥秘,目的是使自己的竞技水平提高。钓手之间竞技想取得好成绩,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准确、精致,使用子线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子线的长短是按鱼的大小来决定的,大鱼用长子线,小鱼用短子线。500克重的鱼,子线最好用25~30厘米,小鱼长只有二指宽,子线可用6厘米左右,其原因是鱼大了,用了短子线后,大鱼在吃饵时产生水压,鱼的宽度都超过子线长度,鱼背都碰到铅皮座,这样鱼漂上容易出现假信号,空竿就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