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花样繁多、各种形状复杂、技术精湛的菜肴体系。在中式菜肴中,其中很大一部分程度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热菜的烹饪和制作中。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菜品形式逐步的涌现而出,形成丰富多彩的风格形式,在当前的菜肴结构中是数以千计的精巧制作方式,各种模式栩栩如生,并且富有营养和外表成为当前菜肴制作和烹饪中的主要探究和探索模式。这些千姿百态、外形雅致的"厨艺杰作",在中高档宴会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构成了一种完美而又富有中国特色的烹调技术体系。本文就重视烹调师在菜品制作中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家具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由席地而坐向垂足坐的漫长转变,经历了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才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式家具,其中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性。它不仅是生活器具,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含蓄、简洁和典雅的美的造型,无不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  相似文献   

3.
配菜是中式烹调的重要环节,一般是由厨艺高超的烹调师操作的,而配菜技术的好坏是衡量烹调师厨艺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做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配菜环节高度重视。烹调师除了要掌握原材料的特点与价格,还要了解菜品材料的营养搭配原则,这样才能在增加菜品美味、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菜品的营养含量。中式烹调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除了配菜环节,还要掌握做菜的火候、调味等技术,做菜与放料还讲究一定顺序,烹调师只有做好这项细节工作,才能提升其做菜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艺术界还是在烹饪界,中国特色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我国烹饪界中,最为常见的烹饪手法有煮、烧、汆、蒸、炸、炖、爆、焖、扒、炒等。相对于国外烹饪手法而言,中式烹饪所采用原料极多,制作的佳肴也十分丰富,色香味俱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营养套餐、绿色食品越来越多,此时,烹饪手法也在不断更新,为人们的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越来越多的厨师在烹饪手法上下功夫,在既有的材料上不断探索新菜品。首先分析了常见的几种中式烹饪方法,然后分析了中式烹饪的特点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味是人们对食物的主要追求,也是人们在感知中对食物好坏标准衡量的关键。在我国,人们自古以来就要求食物要色香味俱全,因此,香味可以说是我国烹饪行业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形式。目前对于食品香味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烹饪行业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烹饪所产生的香味研究至今还未曾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模式,其研究水平层次还较为肤浅。就目前的食品而言,各种食物种类不断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食品和文化不断的融合,形成多种多样的风格模式,烹饪菜品亦是如此。通过阐述中式烹饪香味形成的各个环节,探讨和研究其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民族性"主要取决于内容题材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和广度。当前中国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在动画语言日趋国际化、通行化的情况下,如何吸取美日动画的经验,将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得使人喜爱并富有艺术特性,同时又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等方面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是一项需要深思熟虑的工作,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避免随波逐流,我国的中式建筑风格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很多人对中式建筑风格情有独钟,本文在此对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道菜的好坏不仅仅是味道决定的,配菜技术的运用也能起到加分的作用,在中式烹调的过程中,讲究色香味俱全,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厨师不但要重视菜品的味道,还要加强配菜技术的运用,这样才能达到让人们吃得放心,看得舒心的效果。同时,加强配菜的技术的运用还能提高菜品的营养,如果一道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那么说明厨师的工作是不到位的。主要论述了如何在中式菜肴中运用配菜技术,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不断提升厨师的烹饪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析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卫国 《大众科技》2006,(7):176-176,17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必将促进奥运文化与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与互动.文章就奥运会与我们高校体育文化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麦当劳登陆我国之后,中国大陆就掀起了一股西式快餐的风潮。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一些中式餐馆开始学习西式快餐店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并结合本土特色打造出一种餐饮业的新形式——中式快餐。这种现象叫做本土全球化。在感受到本土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后,笔者以西安著名的中式快餐"魏家凉皮"为例,解释了本土全球化现象并分析了本土全球化在中式快餐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元素及其风格、设计理念在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世博会的建设中,使传统中国元素简化精炼,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了时代特色,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一、中国元素提到中国元素,很多人直接联想到被定义的传统中式文化。实际上,中国元素仅仅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貌,是反映我国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的文化成果,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元素,更包含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中式烹饪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强。在对传统的煮、蒸、溜、焖、烧等14种烹饪方法和烹饪材料的运用基础上,正在寻求新的方法来研发新的菜品。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饮食的健康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3.
烹饪是我们日常生活或者餐厅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烹饪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条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烹饪的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就中式烹饪而言,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并且经过岁月的积淀从而形成了独到的中国饮食文化。我国的饮食文化中,讲求的是一个色香味俱全,因此,一道成功的菜肴除了要从色泽上吸引人们的目光之外,还应该香气十足让人更有食欲。正因如此,所以如何让菜肴能够更加更香就成为了烹饪者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式烹饪香味形成机理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得菜肴烹调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为我国餐饮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式烹饪水平,加大对香味形成机理的探析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中式烹饪的深入分析研究,然后对中式烹饪香味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川菜菜品英译,实用性极强,灵活多变,可以看作另外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要将中国川菜菜品文化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菜品英译是否准确到位。本文分析了川菜英译不规范的原因,在遵循文本翻译的准则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并结合具体实际提供了基本翻译菜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尤其在室内设计中,中式风格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式元素和符号被大量运用:有古中国繁华奢侈的元素;也有被简化的现代中式元素。在一些细节上,中式元素的应用使室内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一份雅致,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式元素在国内室内设计作品中被广泛的应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中国元素作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应该被继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也成为一种常用的设计语言和设计符号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基于中国古典建筑发展的历史,笔者浅谈一下古典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一种适合现代中华民族的新中式建筑设计体系,是现代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的兽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文脉"向世界彰显着它无以伦比的魅力。兽吻根据其种类、材料、用色、造型、功能及寓意等方面的差异,代表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兽吻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起到了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兽吻体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艺术,不仅在于其烹饪手法,还在于其色彩搭配。在烹饪菜肴的过程中,并不只是根据相关菜谱进行翻炒即可,还需要厨师们将对生活的领悟融入到菜肴当中,为菜肴赋予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其中国艺术,另外,还可以将美学思想融入到菜肴当中,使菜肴达到色香味俱全的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美味,更需要其具有审美价值。而中式烹饪恰好完美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烹饪艺术也就是以食用为主,将佳肴进行色彩与造型的合理搭配,将其赋予特殊的意义。本文就中餐烹饪中色彩与造型的保险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演绎的一种室内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元素和现代元素恰当的融合,在室内各个空间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现传统中式风格的东方格调。以现代人的欣赏水平营造出富有传统韵味的宜人环境。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王省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115-115,349
民族民间艺术是基础美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畲族民间艺术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把畲族民族民间艺术引进中学美术课堂,在造型理论教学、意象造型教学、色彩教学方面作了融合的尝试,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民间美术文化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我们今天所用。并以此为媒介,改进美术课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