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苗圃 《出版参考》2007,(6X):19-19
近几个月来,走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街头,你会在报刊亭上发现一些刊名“各具特色”封面“色彩斑斓”的杂志,一拨接一拨,一批再跟一批地涌来。如《爱情秀》——让爱从这里开始;《新家庭·新婚派》——人生.陕乐进行时;《群文天地·燃情部落》——爱到要燃烧时,无人能够抵挡;《爱心情调》等几十种类似的刊物,就这些杂志而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有一段时间全国不少报刊竟相转载的《“狐狸精”奇案》一文,是作者根据传说和自已的想象编造的。文中提到的单位、人物以及狐狸精迷人等情节,纯属子虚乌有。这是《朋友》杂志编辑部在一份检查材料中透露的。检查说,《朋友》杂志“部分编辑人员片面追求刊物的经济效益”,“企图用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去吸引读者,用以扩大刊物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许多读者提出批评后,该刊在去年四、五期上又发表了《“狐狸精”奇案实地考察记》为自已辩护,对抗读者的批  相似文献   

3.
飞花拾零     
文摘由来文摘最早产生于公元前3600年前后的苏美尔文明时期。“文摘”一词,最早在拉丁文中出现,意为“抽取”。18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批文摘刊物。如《建设》、《环球——知识与娱乐》、《每月评论》等。这些刊物的内容包罗万象,重点是对一些著作的摘录或介绍。19世纪初,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单科学术型”的文摘刊物应运而生。菲西那1830年创办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近日连续发表评论家孙郁的专稿——《’93中国文坛一瞥》,作者在评述近几年走俏的“文化散文”时,谈到“以《读书》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园地,可以说是扭转当代文风的大本营。空洞的、教条的八股文最早在这里销声匿迹。看《读书》是难得的享受,在《读书》影响和启示下,一大批文化散文期刊在去年纷纷创刊。”评论作者还赞扬《读书》等刊物的编辑和作者们,“以颇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而著称于世。”使读者会感  相似文献   

5.
爱学习、善求知的人,大都有翻阅报刊杂志的习惯。工作之余,坐在办公桌前或家中书室,翻翻报纸,读读杂志,接触各种思想,吸收多种信息,实在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和调节。但当今报刊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办得好的自然不在少数,而数量的激增,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读杂志也要“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有鉴别有选择地进行。文化界谈起当今的文化刊物,曾有南《随笔》北《读书》之说。这说明两刊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这两种刊物,我都喜欢读,而对《读书》更为偏爱。我爱《读书》,一爱它较高的文化品位。每打开一册《读书》杂志,一…  相似文献   

6.
港澳台之窗     
台湾爱书人的阅读管道 在台湾,有着让爱书人左右逢源的获取最新出版信息的各种阅读管道。首先是不少报纸都设有固定专刊,如《中国时报》的“开卷”专刊,十多年的经营,培养出许多忠实读者,版面最多,书评和专题报道更树立了“开卷”风格;其他如《联合报》每周一的“读书人版”、《民生报》的“读书”周刊、《工商时报》的“大书坊”和《中央日报》、《中华日报》的阅读版面,也都为爱书人保留了一块专属的书香园地。 在杂志出版领域,台湾虽然还没有专业的阅读杂志,但一些大型连锁书店或经销业者,定期推出书讯等相关刊物,免费赠阅。在这类刊物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金石堂书店的《出版情报》,综合书市的各项出版消息,还有作家专访  相似文献   

7.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8):47-47
《图书馆杂志》是我国图书馆学的核心刊物之一。2005年《图书馆杂志》将一如既往地保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传统,维持刊物基本栏目的相对稳定,并将增加一个印张,正式开设“刊中刊——上图讲座”栏目(该栏目于2004年第7期试办),为此,刊物的定价也相应作了调整,欢迎读者对我们的变革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8.
《读友》杂志是一本新生代的文摘刊物。在编辑过程中,杂志努力开辟“第三种文摘模式”,即淡化文摘杂志“吃现成饭”的痕迹,强化编辑在选稿后的主动性,加大编辑“整合”力度,给“旧稿”赋予一种新形式、新含量、新角度、新思想,依靠刊物的“保鲜”特色在文摘刊物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我给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的《家家乐》杂志写了一封信,在对该杂志的《热论》、《大策划》、《点击优生优育》等栏目提出看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出现的差错:一是“低渗综合征”应为“低渗综合症”,二是“喘征”应为“喘症”。并分别标明了刊物的期数和差错的栏数、行数,以备编辑  相似文献   

10.
王瑛  冉强辉  陈更亮 《编辑学报》2015,27(3):287-289
对国内唯一一本为广大体育教练员服务的体育科技期刊——《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的特色化发展之路进行分析发现:明确刊物的读者、作者和内容定位是基础,打造《专家论坛》《张博士心理咨询室》等特色栏目是关键,聚焦“竞技体育热点”“优秀教练员”“科学训练知识与方法”等报道重点是核心.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在《基层建设通讯》杂志出版100期之际,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分别为刊物题词。张万年副主席的题词是:“办好《基层建设通讯》,为基层建设服务。”迟浩田副主席的题词是:“面向基层,心系官兵”。这是军委领导对该杂志的鞭策和勉励。由济南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基层建设通讯》杂志创刊于1989年4月。该杂志始终坚持基层至上、服务官兵的办刊方向,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作为办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官兵爱读不爱读、满意不满意、参与不参与作为衡量刊物的质量标准。这些年来,杂志着眼于基层建设的需要,先后开设了《落实…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们刊登了“我与《图书馆杂志》”征文启事以后,对征文的企待正如扬州制药厂图书室陈金梅在征文一开头所表露的热切心情一样:“每当双月的下旬,我一到收发室,面对当日各种刊物,眼光总是搜寻着她——《图书馆杂志》。然后随即检出,来不及登记,即细细阅来,贪婪之情连自己也感到惊奇。”陈金梅读者搜寻的是《图书馆杂志》,而我们  相似文献   

13.
谁最早用“杂志”作为定期刊物名称? 台湾一些著作认为,用“杂志”一词做定期刊物的名称,始自日本1867年创刊的《西洋杂志》,并且称我国最早使用这一名词的《中外杂志》,系仿自前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词语源流的角度看,日文“杂志”一词用的是汉字,读音使用平假名而不是通常标注西语的片假名,近乎汉语发音,显然说明其源流来自汉语。若进一步比较上述两份刊物就可以看出,《中外杂志》封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8,(3)
感受《文友》——兼《文友》与《女友》之比较文/汪沛手头拿着两本同出于女友杂志的1997年第10期的杂志,一本是一度蜚声国内的老牌杂志《女友》,一本是与之“同母”而后起的尖尖小荷——《文友》。有心无心地翻阅之后,我便弃装帧精美、内容华丽的“海棠红号”《...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图片”、“杂志”这两个词,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老牌、经典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刊物,固然与其“人性化的地理学”之风格及谨慎、真实、生动的文字、内容分不开,但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并持之以恒加以收藏的主要原因,却是它品质一流的图片——那些生机勃勃的生物、风景照,生动而富于创意的插画和精密准确的地图。如果不是该杂志的主编格罗夫纳对图片价值的慧眼独具,《国家地理》杂志便不会把三分之二的版面篇幅都让位给图片,因而也就不会构造出它那独特的、艺术与科学自由…  相似文献   

16.
秋瑾(1879—1907),字卿,号竞雄,浙江绍兴人。1904年,秋瑾东渡后,在留日爱旧青年之中组织“演说练习会”,并创办《白话》杂志,着力宣传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思想。《演说的好处》、《警告我同胞》、《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都是讲演后再刊载于《白话》杂志的。因此,均保留了演说时反复论辩,气势纵横;饱和血泪,热情洋溢;明白晓畅,深入浅出的口语特点,堪称中国近代白话文的典范之作和时政刊物的优秀社评。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写作》2009,(3):9-9
25年间,新闻业务刊物从最初的几份,发展到现在数量众多,但刊物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要评价,《新闻与写作》无疑是一流的。这个刊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学界和业界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业界有一批不错的杂志,学界也有一批很好的杂志,但同时能在业界与学界搭起很好桥梁的为数不多,《新闻与写作》算一个。《新闻与写作》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我想主要因素有三个: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杂志已经出版了99期。在我国现有的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中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在收获第100个果实之际,作为广大基层图书馆工作者的一员,感到有必要写上几句话,以纪念与庆贺《图书馆》第100期的问世。追寻《图书馆》的发展与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她的几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开辟了“青年图书馆学家论坛”,发表了一大批青年图书馆学研究者们颇有份量与见地的理论文章,这一点可以“论坛”文章的高文摘率为佐证。其二,在全国率先发起“基层图书馆工作谈”千字文征文,使基层工作者长期得不到机会发表的新观点、好建议、好想法得以在征文中一展峥嵘,各领风骚。这一点也可以基层工作者的建议与观点被许多图书馆广泛采用为证说。其三是《图书馆》各期所开辟的专栏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问题得以较好解决,“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在每期刊物发表后均不乏其共鸣与呼应者,这一点同样可以《图书馆》杂志拥有众多的订户和读者所说明。在目前图书馆学界清淡之风日盛,有些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儿乎不食人间烟火之时,《图书馆》能够不遗余力地为基层图书馆工作者开辟一席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为我国荒凉的科学期刊园地增添了绿色;它的宗旨是实现《科学的中国化》;它提出要发掘中华五千余年的科学瑰宝一《自然界》是与《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等刊物并列而被称为商务印书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十大期刊”之一.它于1926年1月创刊,1932年“—·二八事变”后停刊.16开本,月刊,但“每年出十期,为一卷,约一千页”(《自然界征文启事》),即每期近一百页.《自然界》从创刊到终刊共出六卷零一期.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