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DNA双螺旋结构假说的论文,今天DNA双螺旋结构已经获得广泛认同。这个学说的核心是,人的细胞核染色体(DNA)的结构是双螺旋形。双螺旋的两根螺旋主干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又由磷酸、戊糖(又称为五碳糖)和碱基组成。而双螺旋之间的连接是由碱基之间的磷酸酯键来完成的。人和动物细胞核苷酸中的碱基有四种,即胞嘧啶(C)、胸腺嘧啶(T)、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县的户高科读者问:“DNA为什么要是双螺旋结构的?”实际上,DNA的结构并不是简单的双螺旋,希望下面的这篇文章能让读者对DNA的结构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4.
自从1958年Watson和Crick解开DNA双螺旋之谜以后,人们开始了揭示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的征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遗传信息有了深入研究以后,生物学家不再满足于仅仅探索生物遗传信息的秘密,而是开始了在分子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随之,基因工程应运而生。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是指对不同生物的基因,根据人们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再转入生物体内,产生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创造出具有新的遗传特征的生物类型,或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某种目标。一、基因工程的步骤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50年代,由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的著名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学说,成为20世纪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它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40年来,在 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推动下,生命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全球掀起的“生物工程热”,是一股由非生命的物质革命奔向生命物质科学的巨大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业的世纪。 近代科学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科技的兴衰与其基础学科的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我国著名学者赵红州先生指出:“在相当的历史时期,保持我国‘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三足鼎立结构,使其适应我国产业结构(或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一句话,在世纪之交的30-50年里,中国基础学科重点应放在物理科学(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科学和生命科学上。”  相似文献   

6.
50多年前,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日后被追认为分子生物学诞生标志的DNA双螺旋模型,并于1962年与维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53年,25岁的詹姆斯?沃森和这个年龄的其他小伙子一样,一边憧憬着事业,一边寻找着爱情。沃森博士身体瘦弱,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了,而且还是平足。可博士毕竟是博士,就在这一年的2月,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日后被追认为分子生物学诞生标志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DNA的"珍珠项链"也会断掉 为什么科学家现在又不看好复活远古生物了呢?这得先从DNA的结构谈起.我们平时所说的DNA是个双螺旋的分子,顾名思义,一个DNA分子由两条单独的DNA链缠绕而成.如果把每一条DNA链放大了看,会发现它就如同一条彩色的珍珠项链,黑、白、粉、黄四种颜色的"珍珠"排列顺序储存了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8.
1992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授予E.G.Krebs及E.H.Fischer,他们的伟大成就是发现了蛋白磷酸化的可逆性。这是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继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之后的又一次飞跃。DNA分子双螺旋模型阐明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拉开了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序幕。蛋白磷酸  相似文献   

9.
在基因时代,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在生命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这一发现对人类了解自身,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的这些本质问题的重大意义。眼下,一些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的私人手稿和信件再次揭示了科学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它至少会使我们对科学研究和发现有着更为深刻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RNA?我们知道,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密码,那么,是什么负责把这密码翻译和传递出去呢?是RNA。RNA的全称是核糖核酸,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之一。和DNA一样,RNA分子是核苷酸的多聚体,每个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磷酸、戊糖、碱基,其中,戊糖是核糖,碱基是指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RNA与DNA的双螺旋结构不同,分子多数呈单链结构排列,通常比较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由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在所有细胞内,贮存于DNA中的遗传信息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些遗传信息都是通过RNA传递的。D…  相似文献   

11.
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使得DNA具有热力学上的稳定性、线性的分子结构及机械性等特征,是作为制备金属纳米线的理想模板。通过以DNA为模板形成金属纳米线,提高了DNA导电性,使得DNA分子作为纳米导线构筑纳米器件成为可能,在构筑生物纳米器件的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基因时代,人们自然不会忘在生命科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这一发现对人类了解自身,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的这些本质问题的重大意义。眼下,一些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私人手稿和信件,再次揭示了科学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它至少会使我们对科学研究和发现有更为深刻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生物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现代自然科学主要划分为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门类。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30多年来,生物学的理论成就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的发现,揭示了生物的遗传、发育和进化的内在联系。此外,还发现了遗传密码的编码机理。通过比较研究,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可以说是基因的世纪。生物学家们对基因的物质基础、结构和调控机制已经有了相当透彻的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已被逐步应用于医学、农业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药物设计、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正走向实用。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逐渐取代原子结构模型成了科学的标志,“基因”及至“DNA”等科学术语已进入日常生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切仍然是与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没有太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以问题串贯穿教学设计,目的是带动学生思考。在处理抽象的教学内容时采取了模型实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华生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立体结构.丰富了遗传学内涵;而1976年博耶成功地实现了基因重组试验,使整个人类杜会为之震惊,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构建遗传物质,创造一个世上没有的品种。更自由地干预生物进他过程。这样,生物界的一,卜新领域——转基因生物技术随之而诞生,井成了21世纪的尖新科技。使得生物技术这个高深领域.日益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深入探索智库研究规律乃至研究范式,不断创新发展智库研究方法。为此,文章基于对智库研究基本逻辑体系和方法论的系统研究,着眼于解决智库研究"怎么做"这一基本问题,提出问题导向、证据导向和科学导向下的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该双螺旋均始于研究问题,终于解决方案,形成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整体体系。首先,从整体角度分析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的外循环,即智库研究的"解析—融合—还原"过程。其次,从研究环节和研究逻辑角度对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的内循环进行阐述,即基于DIIS的过程融合法和基于MIPS的逻辑层次法,并对智库研究双螺旋结构的时空域和内部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思考和阐释该理论对智库研究和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物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书中如是说。生物课本为我们打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生物基因的魅力又何止书中所谈及的。从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到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再到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又到现代社会中生物基因技术的应用,有关生物基因的知识让人应接不暇。在本文中,笔者简述了生物基因的历史,展望生物基因的发展前景,并对其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鼓励学科交叉 促进原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召 《学会》2003,(9):5-6
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国科学的发展 ,希望能很快出现重大的原始创新。和美国相比 ,我们的科研经费投资强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一局面很难立刻改变。那么是不是重大的科技创新都是在投资强度高的条件下产生的呢 ?事实上 ,2 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个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 ,都是在物质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产生的。科研投资很重要 ,是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充分条件。今年恰好是双螺旋结构发现 5 0周年 ,它的发现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是 2 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对这一发现作出重大贡…  相似文献   

20.
超越自卑     
先看一则故事: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得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就此还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然而弗兰克林生性自卑多疑,总是怀疑自己论点的可靠性,后来竟然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假说。可是就在两年之后,霍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分子结构,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