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胡良民教授回答: 地理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是师生之间基于语言交流基础上的双方精神世界的相互敞开与接纳,是知识与经验系统的相遇与协商,也是地理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更是由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创造性地理课堂活动.因此,强化地理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就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开放互动教学氛圈,让学生与教师自主“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可作为对话主体——学生, 在师道尊严影响下,甚少或不敢在课堂上讲真话,使师生之间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其实,我们教师只要抛开传统权威意识,“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就能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课堂上的学习伙伴。这样,课堂上师生是朋友,师生没有距  相似文献   

3.
张花 《文教资料》2012,(15):163-164
;对话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成为人们一种生活的状态。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场所。当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导演着一次又一次热闹的场景对话,似乎只要课堂有了对话与互动,就是好课,其实并非如此。因此,对话课堂研究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也不是单纯的师生双方的言语交换,而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融合。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曾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一、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充满民主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对话与互动至关重要,课堂问答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对《台阶》课例的课堂问答环节进行分析,指出:课堂提问应少"伪提问",多"真提问";课堂候答少急迫,多咀嚼;课堂叫答少偏向,多平等;课堂理答少盲目,多对话。  相似文献   

7.
张晓波 《小学生》2013,(2):65-6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对师生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反映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日趋和谐。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批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是学生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耍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氖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课教学中,把生活引进地理课堂,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顺应时代的呼唤,实践地理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中地理课堂对话教学应当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摒弃传统地理课堂对话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建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以有效的语言型和非语言型对话方式,帮助学生在地理课堂对话中充分体会地理之大美,从而树立对人类、自然和宇宙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之上心灵碰撞、思想交流、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诱使学生进行课堂对话的能力。运用对话,可以有效地破解文本壁垒,降低解读难度,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对话是理解道德要求的钥匙,对话使学校道德教育成为可能。对话在道德教育中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师生双方精神上的融合,通过“和而不同”的原则和多种形式,实现双方道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升华。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对话的展开形式是多样化的,它主要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与超文本时话与自我时话等。  相似文献   

13.
在对话中,课堂成了共享的舞台、创造的平台,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同体验课堂美好的情感交往,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敏 《辽宁教育》2007,(3):38-39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生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的自我对话。在课堂上,以上三种对话形式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5.
对话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教学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对话教学并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它更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彼此的精神敞开和交流接纳,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话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后指导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与这种理论相对应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也在全国普遍推行。这种教学方法使以往的教师霸占课堂话语权的现象得以改变,师生双方成了相互对话的平等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现,学生的独特  相似文献   

17.
"对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也不是单纯的师生双方的言语交换,而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融合。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曾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尽管"对话"已成为如今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场所,更是人的精神、道德与人性品格养成的场所。多渠道对话教学,是在建立师生双方平等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是实现师生互换角色、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各个层面的对话,对学生人生品味、价值观、社会观进行有效的培养。多渠道对话能够使得师生思想碰撞,心灵沟通,彰显出课堂的灵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有效性是教学的理想要求,对话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师生交往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课堂出现了学生的声音,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个人演讲,互动、对话在课堂上频频出现,但是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文章针对课堂上存在的种种师生之间的低效对话现象,分析了引起低效对话的原因,并从对话预设、话题营造、提问、激励、对话规则等方面切入,就如何提升师生课堂对话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