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理性地看待高考体制的政治价值 1.高考体制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建制 科举考试和高考体制在运行过程中,都深刻影响着教育价值的取向.科举制度的一大负面影响就是使政治价值成为最高的教育价值理想,官僚地位成为中国大多数社会精英奋斗的最高目标.而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上大学"成为最主要的教育价值目标,高考制度成为评判基础教育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高考成为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其它功能被严重地边缘化了.高考为追求公平、公正,尽量使其形式客观化、标准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与人的本质特征发生矛盾,因为人是一种在多维的综合中生成和创造着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存在天然的联系,既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又能动的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高考改革牵涉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刘海峰指出“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考改革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探讨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主体以及改革的模式和路径选择,以期对高考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提供理性的解释,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考制度是国家考选制度和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国家甄选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对象、有效开发智力资源、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和迎接富有挑战性之未来的必要措施,一直是影响学校教育的有力杠杆。故在我国历史上有“科举有甚于千万督学之力”的评说,现今之高考又被人们喻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长时期以来,不仅高考是人们争相角逐的目标,高考制度也始终是人类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诱惑力的课题。为强化高考制度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之正确发挥不同社会期求之功能,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曾倾心竭智于此。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高考制度自身完善程度的限制,人们有关高考制度研讨范围的阈限未曾越出高考制度历史高考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恢复初期,充分地体现了保证社会公正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社会多方面功利性需求的汇聚,使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活动,其功利性意义超过了社会公正的意义。高考意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高考制度缺乏教育理性内涵的"基因"所致;二是由行政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下的高考制度的行政化特性所致;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及政治体制所致。  相似文献   

5.
毛榕 《考试周刊》2014,(68):1-2
教育政策的价值特征在现象形态上表现为一系列价值选择。本文依据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异地高考政策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得到目前异地高考政策的表象层面的价值选择目标是保障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并逐步完善我国高考制度;深层本质层面的价值选择为完善社会流动机制,缓解部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时期高考制度所存在的弊病出发,透过高考制度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探究高考的实质及其弊病存在的内在根源——社会利益结构调整以及以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为基础的个人价值诉求。并以此为依据,明确提出现代社会高考改革的终极价值目标——公平为要,效率为本。  相似文献   

7.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6):8-16
如何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完善高等教育招生体制是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分析现行高考制度所导致的各种教育和社会问题入手。讨论了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然后。本文基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基本原则,从高考的考试性质、实施方式以及高等学校的招生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当前高考的七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朱志伟 《教书育人》2012,(12):12-13
一高等教育招生体制的约束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以高考为核心的招生制度,这种高度统一和集中的招生制度使高考制度几乎是我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惟一的链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素质的需要,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与调整,每一阶段的高考制度既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教育事业价值判断的战略选择。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治教兴学史,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体现以效率为目标、采取集中管控手段的政治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体现以公平为杠杆、形成统一招生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21世纪以来体现以发展为中心、探索多元招生方式的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从关注工具价值到重视本体价值、从关注重点部分到重视整体布局、从关注群体发展到重视个体差异的演进逻辑,启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要抓牢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基本方向,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招生方式,破解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高考制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未停息的探索求变之旅 处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具有枢纽作用的高考制度,"文革"前就已暴露出的以考分作为单一选拔标准、使中小学教育沦为高考附庸等弊端,在恢复后再次显现出其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价值,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可避免地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体制实质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现实的高考制度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亦即教育部制定的,因而对高考问题的批评和建议,也都是面向教育部的。然而,我国高考政策的主要或最终决定者可能并不是教育部,而是国家的政治领导机构以及国家最高领导人。他们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取向,才是高考制度的精神主旨。而他们决定高考政策的主要方式,有时可能恰恰是"不决定"。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既有历史深处的"天人合一"、"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源自于"法家"且一以贯之的行政主义管理法则及功利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更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社会习惯的作用。因而高考制度的改革时机,往往需要借助"拨乱反正"的机遇;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国家层次上教育及高考观念的转变;高考制度改革的条件,是教育整体制度的改革,以及政治体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充当了将社会竞争压力导入教育系统内部的传导中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竞争直接化、集中化、敏感化,是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性因素。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应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要通过高考制度改革提高高考对社会竞争的阻隔能力,分散、疏导高考以及教育系统内的竞争压力,提高学生对竞争的承受力,将教育系统内的竞争控制在合理的、科学的水平。"招考分离"的高考制度在保证高考能力测验和人才选拔目标实现的同时,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高考弃考现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高考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教育问题。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的分析,从高中教育、高考制度以及大学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教育的反思,认为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素质教育,改革高考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发展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为我国中学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而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加上“高考移民”“高考舞弊”等非正常现象的频频发生、媒体的炒作,使得高考备受关注,成为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关于高考及高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争论。客观地说,无论是赞成保留高考制度主张对其进行改善与改进,还是反对保留高考制度,主张对其进行根本性的、质的变革,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考不改,素质教育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机制和工具,对推动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利于推进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而仍然是人才培养、选拔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高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我们的生活、教育和社会带来如此远大的影响和压力。可以说,高考本身已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一、改变高考制度变化的随意性,使高考制度改革的决策科学化、法律…  相似文献   

16.
高考制度历史演变轨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制度在中国的产生是传统价值观念“学而优则仕”遭遇现代教育制度的结果。中华民国期间,社会权力的相对分散及基础教育之薄弱为多元化的高考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并逐步表现出统一化以及标准化的趋向。新政权建立之后,国家在高考中处于主导地位,高考制度在组织形式以及考试内容等方面走向了统一,而且政治标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核心范畴。经过了文化大革命长达11年的停滞期之后,户籍制度构成了个人流向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最大障碍,高考制度的价值支撑在文革那一代人独特的经历下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7.
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指责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捧,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一考定终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等等。诚然,高考在考试内容与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弊端的产生,问题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考试制度问题。所以,简单粗暴地把所有责任都推  相似文献   

18.
高考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作为实现教育公正、展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设计,涉及到的利益与竞争面是十分广泛的。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教育公正公平的实现逐渐成为当今时代所要面临的课题。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反思与审视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变迁以及完善过程,并将政治学理论中的公民资格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服务理论对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阐释与评价,从而找出可以真正实现高考公正的相关理论体系,旨在为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科学的思维模式与实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考制度变革理路与未来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关涉国家、社会、各阶层利益,高考制度改革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更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高考制度改革进路的设计,必须立足国情,从多个维度聚焦分析高考制度的变革理路,才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举措,自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所有国人都把高考当成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场考试,任何关于高考的官方消息一经放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本年度最热议的话题,可以说高考制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十数亿国人的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环境的改变,我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高考的改革,新高考制度已经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多个省份试行,本文就以福建省的新高考制度的试行情况为依据,研究在新高考制度引导下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