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一物理教学作为高中学段起始年级的教学,既遵循教学规律的一般性,又具有其特殊性,这是由教学主体——学生的年龄心理性知识结构、识知规律及教学的客体——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因素决定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拟从分析高一物理“难教”、“难学”、“怕学”根源入手,对所应采取的对策作些探索,旨在与同行切磋,寻求大面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初、高中知识衔接有“台阶”,“入门”难。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中物理教材几经调整(试用本→甲、乙种本选用→必、选修教材分设),以期使初、高中知识衔接得更好些。目前所使用的必修教材虽降低了要求,缓解了高中力学知识的难度,但终因高、初中学段教学目标的差异,两者间仍存在“台阶”,具体表现在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有三个“突变”,这就是:定性到定量,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突变;“依赖性”、“记忆性”被动获取知识到“独立性”、“理解性”主动探求方式获取知识的突变;“经验性”到“理论性”、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要求提高的突变。然而高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这一突变往往认识不足,加之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仍习惯用初中时的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因而收效甚微。于是出现了“入门”难。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要注意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想化模型”就是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科学方法.初中物理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有些问题比较抽象.教学实践证明:浮力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加之,与不少现象、知识联系密切,综合性强,这样处理实际问题就比较难,有时对一些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为此,如何降低难度,把浮力现象推进到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地步,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引入理想化模型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化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相符合,这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学习浮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流动的液体,理想化地看成是不会流动的固体模型,图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型”的模式,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问题本身的难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块冰放在  相似文献   

3.
在高一年级的力学教学与练习中,一般都会讲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物体吊挂在气球上,当气球带着物体匀加速(或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但因为物体在离开气球的瞬间,有一个向上的即时速度,所以物体不是马上下落,而是作惯性上抛运动.学生学习与领会这一惯性上抛运动的物理过程时,总觉得很抽象,缺乏感性知识,不易接受.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个物理过程,我  相似文献   

4.
引导高一新生在知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机地与初中衔接,是高一任课教师必须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认真分析研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阶梯,精心处理教材,合理有效地过渡这个“台阶”,对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物理专业“高数”与“普物”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物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学一年级“高等数学”总是落在后头.物理上要用了.数学还没上到,学生看书.做思考题习题方面都存在问题.有些内容不得不放弃.讲授力学.电磁学,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师对此深有体会,常常是在讲物理的同时要插点数学,分散了“教”,“学”双方的注意力.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理解都不能到位.无法达到教学应有的深度.这个“高数”与“普物”的矛盾始终没能很好的解决.例如力学一开始就要讲速度.加速度概念需要极限和导数的知识.这时的数学还没讲到,当力学讲到功的概念时就需要用到定积分知识了.这时数学肯定是在后头.再看第二学期电磁学,很快要上静电场的高斯定理,这要用到数学上的曲面积分.“奥高定理”,数学还是跟不上.这个问题一直要持继到二年级.物理专业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同是专业基础课,一定意义来说,这里的数学主要是为物理的应用而开设的,在课程安排上要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虽是两类课,也要有一些系统性,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结构.符合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根据上面的想法.这里设计了几个方案,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理论和物理教学法书籍中,当讲到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或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只讲抽象(逻辑)思维,而不讲或很少讲形象思维.反映到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学生普遍缺乏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首先介绍了形象思维及其特征,然后就形象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物理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教学”这个问题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需要,又是发展智能的中心问题.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探讨,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统一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求同思维上,仅仅要求学生从“同”的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求得与教师,书本上相同的见解,明白无误地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要求学生整齐划一,标准合度,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按教师讲的去办,也就是传习式教法.回答问题要用“书本上的原话回答”或“照我说的说”.这种求同思维统治了我们部分教师的教学,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求同思维对于获得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仅限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是很难达到思维的高级阶段.所以必须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课本“温度计”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有些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的学生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不用水来做温度计?用水的成本低,容易加颜色便于观察。”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向学生解释,不知是否恰当,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学习兴趣如何,直接影响他对这个科目的学习效果。如果他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科目他肯定学得好,反之则不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作为一实习教师,我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学习物理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从高一开始就注意去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对物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物理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 ?我的体会是优化实验教学。一、优化实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突出“物”的作用 ,要以“物”讲理 ,见“物”思理 ,使学生的思维按“物—理—物”的模式发展。1.自行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物理实验方案是实验者根据一定的要求 ,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 ,经过精心的研究之后设计出来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从而…  相似文献   

11.
“长度的测量”是高一物理的第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一节中,也要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教学中,尽管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学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使用和读数方法,但仍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掌握。问题主要在于老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紧贴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来诱导学生步入最佳思维境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谈谈用实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积极性所起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由于历年来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旧教材要求过高),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形成“物理难学”这一观念,就初二学生来讲,他们刚刚接触物理,就产生畏难情绪,而这种情绪对初学者是十分不利的,必须消除.而采用几个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一种较好的手段.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讲好引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感到有意思,进而到“我要学”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盘,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首先问学生如果旋转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学生回答“很美丽的各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等,然后给学生演示,结果出现了白色,学生大吃一惊,接着问“为什么”,这里不宜给出原因,只说随着今后物理知识的学习,这个原因大家会清楚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很重要的.第二,  相似文献   

13.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不能不触  相似文献   

14.
物理知识源于实践,是前人长期探索实践和理论思维的产物,我们学习物理知识,跟前人探索知识的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物理教学中应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是以学生为本,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不规矩”行为中发现了其“闪光点”,并巧妙地借题发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性实验,不仅“温”了“故”,而且“知”了“新”。对学生来说是意外的收获,对于教师又何尝不是呢。尤其是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多向思维、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信心的树立等思想教育,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教委规定,物理在高一、高二开设必修课,高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如要求上与原大纲比较,必修课虽然平了难度。缓解了一些高初中知识衔接台阶的梯度,但必修课与初中物理深后存在凸出的新台阶,就此对指导学生跨跃新台阶作些尝试。 1.研究教材,了解对象,分析台阶的形成原因 根据教材要求的变更特点,初中物理注重定性说明,教学上只用一元一次函数的代数法进行简单计算。高中物理不仅要对物理现象作定性分析,而且对物理过程要求运用复杂的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综合性的论证和推理。这种由定性到定量的突变过程是形成台阶的原因之一。根据物理问题的思维特点,初中以形象思  相似文献   

17.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大潮中 ,小学自然也由“知识型”学科向“育人型”学科转变 ,“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育心”,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运用认知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形成科学态度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 ,不断延伸的 ,教师要善于揭示认知发展诸阶段的联系 ,并突现这种联系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要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认知经验 ,就自然教学来说 ,应做到教学过程与科学探究过程相统一2 .教学过程要与认知过程相统一 ,从而促使…  相似文献   

18.
在讲解初中三年级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时,我设计自制了一种演示器,这种仪器,制作简便,成本低,实验效果理想。由于实验中有小轮的滚动,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此演示仪器亦可在讲解高中三年级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时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中一年级是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极易产生两极分化,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大量差生。不少初中物理学习的佼佼者,到高一可能很快落伍并极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思维学习方法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如果教师在这一时期能更多更好地关注物理教学中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以便实现高中物理学习的良好开端,进而促成其良性循环。为此,有必要从教师的角度对高一物理教学衔接进行剖析研究,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联想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物理问题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生动的感性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去,无疑是达到创新教育目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