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第三册教材中的三处变化□云南宣威管一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1996年课本与以前同册课本相对照有三处变化。现试析如下:一“从”字注音的变化对《活板》“其印被予群从所得”一句中“从”的注音,1996年课本注为“cóng”...  相似文献   

2.
“所”字,它是一个兼有指示和称代作用的文言虚字。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中,用“所”字结构的约有一百二十多处。  相似文献   

3.
“相”字是古文中词性变化较多的一个词。部编中学语文课本五十五篇文言文中,“相”一共出现七十九次。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相似文献   

4.
繁体字在苏教版的语文课本里安排了多处,尤其是在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学年段的练习部分。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种是“看图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一种是从第十册起,在每一个练习的最后一道题“学写毛笔字”部分,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毛笔书法范贴;还有一种是从第十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科学化”这一口号的提出,又是几年了。进展怎样呢?应当说,有进展,但还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呢?让我们先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议论文的“思考和练习”作点探讨吧。 一至十册中学语文课本中,共有议论文五千余篇,课后的“思考和练习”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大体是这样(有的课文,干脆不提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布后直到2001年的16年间,有多处文言文异读字的标音与《审音表》的规范标准相抵牾。例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卖炭翁》,将“翩翩两骑来是谁”的“骑”标音为jì;高中《语文》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塞翁失马》有句:“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其中遽”字课本注道:“遽,就。”高中语文第三册《察今》有句:“其又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其中“遽”字课本注道:“岂遽,难道就……,遽,就。”以上二句中“遽”字课本均注为“就”,课本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口技》一篇中有这样一个文句: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对前一“乳”字,新编教材编者注云,“乳,作动词用,喂奶”。 薛儒章等编著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语言分析》在《口技》篇注释“说明”中亦云,“乳,喂奶,名词用如动词”。  相似文献   

9.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水浒》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初中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第一册)、《智取生辰纲》(高中第二册)。课本为其中名物制度、宋元口语所加的注释,有的未必确切,有的不大明了,现在谨就所见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作一些补充说明。当然,课本注释必须浅显、简明;这里仅仅为了榷疑、阐说,笔墨不免多化一些。当否还请同志们赐教。属于名物制度的,需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小种经略相公”的注释。课本注云: [小种(chong)经略相(xiang)公]指北  相似文献   

11.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五年制课本是在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中的六年制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组织力量新编的。前者,即十册修订的本子由于吸取了全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意见,做到了精益求精;后者,即两册新编的本子也由于集思广益,务求与前者珠联璧合,所以,这两套课本自使用以来,就受到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与好评。认为是解放以来的较为完善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古诗文注音有几处微瑕,现归类提出以供商榷。一、同一个字前后注音不一致。“遗”字,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课改之前,还是课改之后,各地的专家们历次编写语文教材,一直把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列传》)收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一篇“基本篇目”、“讲读课文”。很有趣的是,《廉蔺列传》几乎在高中语文课本每一册里都待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中小学通用教材中学语文编写组编)把它安排在第一册.  相似文献   

14.
一、此处的“斜”到底读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 册第24课中,有一篇唐代杜牧的七言绝 句《山行》。[这句的头上最好加上“人教 版”三字,因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版本较 多,交代一下课本的出处,对读者有好 处。]其第一句为“远上寒山石径斜”,此 处的“斜”字教材上的注音为xie。而由上 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参考教 案》第七册(1996年版)第173页中对“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5日,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南京明孝陵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为此南京市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焰火庆祝晚会。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可多了。苏州古典园林(见苏教版课本第五册《古诗两首·枫桥夜泊》)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像拙政园、留园、怡园等。因此苏州有“人间天堂”的美誉。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把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见苏教版课本第十一册《习…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用“相”字的地方有九十多处,如果不能准确地弄清“相”的用法,那么对理解文意,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谈一下它的用法。一、“相”(xiàng)作动词。仔细看、审察的意思。例如:“伯乐学相马。”(《订鬼》)还可引伸为辨察人的官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统编教材(必修)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说明文,选编了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一个好树种———泡桐》。这是一篇介绍泡桐功用的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布局谋篇,选择材料为突出泡桐特点,紧扣一个“好”字。在单元说明文教学中,这篇范文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中魏学洢的《核舟记》,第一段最后一句是:“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文中注释对这句中的“盖”字未作注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上这一篇课文的译文中也没有与“盖”字相对应的译文。可能是认为“盖”字是发语词,在此无实在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岳洲主  相似文献   

19.
释“得无”应顾及全篇安徽蚌埠市教科所陈章甫曾平东先生《也谈“得无”的用法与释义》一文(《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2期),对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两处“得无”的注释都予以肯定,否定了其他的异解。现略呈管见,与课本编者及曾平东先生进行商榷。庄文中先生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课外读物中常见有“谥号”一词。如,现行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岳阳楼记》一文的注释①:“‘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多数初中生对“谥号”并不了解,本文就此作点小释。在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功德、品行、事迹,给予追加的称号,叫做谥号。谥号用字大多由一个或两个字组成。如范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