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法定假日加班应有300%工资的规定,几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知道。现在国庆节已过去一个多月了,按说国庆节加班工资应该发到或即将发到加班的劳动者手中。但据11月7日《人民日报》题为《看得见的加班拿不到的加班费》报道称,一民营企业的职工说:"除了春节以外,其他的法定假期公司里都有人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员工都要写自愿加班申请,那样公司就更不用支付加班费了。"一事业单位的职工说:"大家都想给领导留点好印象,不会为一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6,(2):73-76
企业用人单位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尽量地使用计件工资制,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报酬,在计件工资制下会主动加班。这种局面下,劳动者的加班问题受到忽视,其加班时间远超法定限制,用人单位一般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并且法律对劳动定额无专门规定,使其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因此,必须细化法律对计件工资制下加班工资支付的规定,发挥工会对用人单位制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过程的监督,加强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管,从而实现对劳动者加班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直接、准确地反映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要求.反映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值得考虑的问题。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框架极具特色,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除去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在目前劳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对于促进适龄劳动者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时间以及用工制度的转换等方面受到的法律保护却不甚如意,规定非全日制加班制度,统一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利用书面合同形式稳定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为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保障劳动者权益,以此促进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将加班工资、津贴福利等计入最低工资的现象,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醒说,最低工资标准是法定工作时间(正常工作8小时)内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须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加班工资、低温津贴及相关福利待遇不能计入最低工资。  相似文献   

6.
<正>双休日到单位正常工作,却不给加班费,单位说这是值班;入职一年上了几十个夜班,职工索赔加班工资,却因证据不足被驳回……现实工作中,很多劳动者在单位任劳任怨延时加班后,反被单位克扣加班费的情况屡见不鲜。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留营法庭庭长骆新颖,由其对几起因加班引发的案例进行剖析,希望能给职工维权提供借鉴,避免职工"流汗又流泪"的情况再次发生。■案件回放以值班为名,员工"被加班"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时放假、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加班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加班是劳工领域长期关注的议题。本文从劳动控制和劳动自主性双重视角出发对互联网企业加班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通过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得到如下研究结论:首先,从行为主观态度和加班增益角度可将加班划分为三种类型:主动增益型(自主加班)、被动增益型(被动内卷)和被动非增益型(游离群体),不同类型加班成因各异。其次,加班不单纯是制度胁迫个体的结果,在加班过程中,企业制度层面的员工年龄结构、考勤制度和福利体系发生了关键作用,同时知识层面的基于加班产生的群体区隔和矛盾心态,无不体现知识劳工的特殊性。最后,本文对加班所带来的成长性和扁平化管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带薪年休假制度,是在劳动者工作满一定时间后而给予的使劳动者在正常享受薪金的待遇下进行休假的制度。这项制度从福利政策较为优越的西方国家兴起并逐渐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国家开始对带薪年休假制度进行探索。随着带薪年休假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我国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也进入了新阶段,为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开启了新的大门。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带薪年休假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对带薪年休假制度进行重构将是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关键。本文从分析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在目前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为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重构尽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10.
华为公司25岁员工胡新宇因过度加班,心力衰竭而亡;普华永道25岁交大硕士女员工因过劳突然病亡......这些曾活跃于职场中的精英都因"过劳"而英年早逝。国内一家门户网站对于"你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做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企业老板,不知你是否曾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公司内的骨干员工和自己因为工作冲突而吵了起来,并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作为老板,自己的权威遭到员工的挑战;公司的个别员工从来不加班,即便其他员工都在加班,但也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个别员工不按《员工手册》要求着装、打扮自己,装束过于个性,行为举止也很怪异:个别员工总是很固执于自己的方法或想法,不愿意采纳团队其他人的意见……其实,遭遇个性员工的企业老板不在少数,管理个性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不断深入贯彻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高涨,但是由于认识误区的存在,很多劳动者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在八小时以外工作就属于加班,用人单位就应该支付加班工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以下三种情况,劳动者索要加班费可能很难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申倩 《华章》2013,(31)
“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劳动者一方面备受加班的困扰;一方面权益保障却遭遇到法律空白。以致当出现“过劳死”案件时,上到国家执法机关下到一般的劳动者都会觉得无所适从。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试图探讨“过劳死”的定义与法律性质,反思中国规制“过劳死”的法律制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较具争议的一项公共政策。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自1993年实施以来,在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缓解收入差距拉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积极福利主义视角来看,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被动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责任主体单一、不重视低收入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要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强化多元主体的责任,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自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当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权利限制制度,在TRIPS协议、有关国际条约与各国立法当中均有所规定。我国立法明确规定了专利强制许可,并规定了普通强制许可、交叉强制许可、反垄断强制许可等多种类型的强制许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保障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 应坚持的原则 经济学中有一条原理,就是生产资料同劳动者结合的程度,决定经营者和劳动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结合得越紧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越高,反之则越低。解决好结合问题,关键是让经营者和劳动者拥有企业一定的产权。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经营者购买本企业股票参股,普通劳动者也允许他们买股、参股,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7.
我觉得中国的员工怎么就那么倒霉呢?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管理上大多还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手段上还是传统的权谋法术那一套。而且,还有那么多企业主顽固得像驴一样,丝毫没有感觉到时代变迁,依然故我地拿他那惯常的手法修理所有员工。不觉得有变化?那我拿加班举例子。你和70后说加班,70后就去加班了,和水牛一样驯顺。你和80后说加班,事情就要复杂一些了,班可以加,但是发薪水的时候他站在你面前,翻《劳动法》给你看。你和90后说加班,90后说贵公司是不是疯了?怎么一点都不好玩?对不起,我要辞职。然后,70后把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到与本单位有竞争业务的其他公司工作,或自营与本单位有竞争的业务,用人单位往往会与这些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以保护本单位的商业秘密利益,维系本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我国现行竞业限制法律制度一方面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到劳动者的相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刍议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创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职业标准或从业资格条件,由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其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评估和鉴定之后,获得通过的凭证。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与工作方式,规范国家劳动者队伍,提高国内劳动者的国际竞争力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沿革作以简要概述,对目前现状作了理性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对推动我国职业资格书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不断深入贯彻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高涨,但很多劳动者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在八小时以外工作就属于加班,用人单位就应该支付加班工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以下三种情况,劳动者索要加班费可能难获支持。出差适逢双休日案例:张女士是某家化妆品公司销售人员,负责公司产品的推广,所以经常出差在外。有一个月,张女士整月都在外地出差,双休日也不能回来。月底,张女士发现单位在发工资时并没有将她双休日的加班费一并发放,于是她找到公司的人事主管,人事主管解释说出差在外的双休日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