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分编工作中出现同书异类现象时有发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藏书利用,影响读者检索,影响导读工作.提出了减少或避免图书分编工作中发生同书异类现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钢  张顺军 《新闻前哨》2007,(11):28-31
报业同质化,也叫报业趋同化,是指"具有不同起点和不同特点的报纸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竞争相互吸取对手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逐渐形成相似特征的动态过程"。说到底,报业同质化就是指报纸的竞争性趋同现象。翻阅、梳理当前对于报业同质竞争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虽然自都市报产生不久起,报业同质化便成为学界和业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但对"竞争为何会引发同质化现象"这一问题,即同质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本文从"报业  相似文献   

3.
诸振豪 《今传媒》2012,(1):46-47
新媒体给当今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它对社会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现象分析深入解剖了新媒体在当下传播中出现的"搜索暴力"、"传播暴力"和"娱乐暴力"现象及其对社会产生的负影响。本文认为,新媒体发展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规避是十分重要的,当今新媒体的使用与其在今后的发展都不能忽视了媒体公共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级黑",即通过隐晦暗示等较为所谓"高端"手法来抹黑攻击.时下一些媒体上不时出现"高级黑"现象,当然,其中也不乏因为摆脱不了老套经验或者业务素质低、跟不上网络时代的"网感差"所导致的"低级黑".一些盲目歌功颂德的"初级粉"也会演变为另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高级黑".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并通过建章定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功能的愈发强大,网络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强:展示自我,发表言论,针砭时弊,听取意见……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民的参与性也随之增强。由此,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也愈加普遍,而参与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如何阻止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愈见急切。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全面到来,公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碎片化"和"散点化"趋势越加明显,阅读和思维方式进而也发生了变化,短平快的"碎读现象"盛行.新时期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节目设置也应该及时调整,把握多重原则,这样才能顺应听众需求,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给"网络神曲"提供了迅速走红的契机,也使得"网络神曲"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神曲"实现了全民参与和全民狂欢,也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传播学理论,对"网络神曲"走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神曲"热提出了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8.
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社会冷漠现象"日渐严重,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本文针对新闻报道中的"社会冷漠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张国平 《今传媒》2013,(6):14-15
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由来已久、屡见不鲜,造成这种地域歧视现象的原因既有经济落后、恶性突发事件频发等原因,也有某些省外媒体的炒作和省内媒体失语助长了歧视河南现象的发生。要想消除歧视河南现象,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重新塑造河南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剐就人事档案"失范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站在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高度,反思当下的明星现象、大片现象,可见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产物,二者对于传播媒介形态向更高水平发展已经形成束缚,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对明星现象、大片现象提出质疑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大众审美素养、制定法律政策等解决之道遏制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期刊经济"现象种种 顾名思义,"期刊经济"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因受到"经济"的渗透和入侵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外在表现大体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宋比方 《新闻传播》2005,(11):66-66
语言的歧义现象,在日常口语中存在,在书面文字中也存在,而在广播中要更多一些。因为,广播稿里常有一些因词语搭配造成的多义词组和句子;所用的同音词,也常因同音相混造成歧义。另外,播音时由于停顿、轻重音、语气等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一些语言歧义现象。消除广播语言中的歧义现象,是广播电视编播人员都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通常来说,造成广播语言歧义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舆论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价中,出现舆情急剧反转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舆情反转"的两个案例,即"中年男子马路殴打七旬老太"事件和"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发现舆情反转是新闻失实在舆论场上的表现,其成因主要是记者主观臆断过多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信息处理模糊化以及新闻把关不到位。  相似文献   

15.
朱林  徐晶 《声屏世界》2016,(10):13-15
自从有了"现象级节目"这个现象,几乎每一档电视节目都在追求"现象级"这份光环.但在"求爆款"与"速变现"的压力下,最终经过大浪淘沙能成为"现象级"的节目屈指可数,并且越来越集中于强势卫视平台首发、制播分离模式下购买国外节目宝典的"大体量、大明星、大制作"季播综艺娱乐节目.如何将现象级节目的成功要素用于指导更广泛意义的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是更加复杂的国内外文化生态和更加激烈的媒体竞争对电视人的追问.  相似文献   

16.
杨梅 《青年记者》2007,(22):119-120
微视频网站的出现使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络涌现现象也从单纯的视觉冲击走向调动各种感官的社会生活事件的"涌现场"。  相似文献   

17.
在新生代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加强版限娱令渐显威力、"中国制造"山寨模式已成强弩之末的局面下,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出现变得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没有引进版权的情况下,原创综艺节目如何实现现象级的跨越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的综艺节目面临着三大困境:传播渠道单一化、受众年龄集中化、节目内容泛娱乐化。未来的综艺节目只有摆脱现有模式的窠臼,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本文试图分析既有现象级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并分别从传播结构、受众定位、传播内容三个方面对综艺节目未来可能的改革趋势加以论述,试图为综艺节目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实现节目的现象级飞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目前我国在网络社会中"微现象"的迅速走热,对于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关于微博兴起的原因和微博传播的主要特性入手,重点针对"微现象"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就微博的传播机制和微博传播的影响机制,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肯定"微博模式"的基础上,也就"微现象"的负面效应及传播抑制方式提出建议。前言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应用产品和信息传播方式,微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员的职业高原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图书馆员愈演愈烈的"职业高原现象",阐述了这一现象的主要症状及危害,分析产生成因,并就如何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