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接触财经报道,在财经信息的传播中,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财经网站也是很多财经媒体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欣 《新闻前哨》2004,(12):59-60
经济类电视节目在地方电视台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收视率普遍不高,能够形成拳头节目的更是凤毛麟角。对于地方台来说,一方面大多缺乏懂经济、懂财经的记、编导和主持人,另一方面,专业的经济节目在当地未必有庞大的受众群。经济专业化与电视大众化的矛盾,更使经济节目难以掌控这其间的尺度。  相似文献   

3.
吴逸 《传媒观察》2005,(5):25-26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全球化、细分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利益和市场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力资源市场、资本市场、实物市场等各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关注市场规则改变对自身的影响,财经信息已经成为公众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财经媒体正在重演上世纪80年代文化类刊物炙手可热的场景。  相似文献   

4.
总部位于东伦敦船坞区的金丝雀码头的路透社,是目前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早期创办的世界通讯社硕果仅存的一个,素以新闻报道迅速和准确而闻名,现已发展成为集新闻资讯、财经服务、投资管理于一体的集团。到2005年,路透社分布在全球的财经用户数已经超过33万家,每天有一亿人观看其播放的新闻节目,每月有400万投资上网查询其播放的财经信息和投资分析报告。路透社还在全球130个国家设立了196个分支机构,每天以23种语言向全球播发图像、图片、字信息。另外,路透社还向220多个互联网网址提供新闻和信息,仅每月的浏览人数就已达到1200万。  相似文献   

5.
王方 《青年记者》2009,(21):81-82
《财经》杂志高管集体辞职事件,虽让人震惊,但也在意料之中。笔者曾在一篇传媒评论中写道:“赵世龙、朱德付、朱学东、程益中的理想有多远?”这次轮到胡舒立等人了,《财经》的理想有多远?这确实值得籍此深刻地反思一番!  相似文献   

6.
黄玲 《现代出版》2010,(5):56-59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学人》杂志的经营收益却能稳中有升。本文认为,先人一步的品牌经营策略、完善的财经数据开发是《经济学人》制胜的根本原因。这些经验对处于品牌探索期的中国财经期刊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萧美瑾 《新闻记者》2007,(10):52-5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数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财经报道中,成为大部分财经报道的重要元素,财经记者更是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因此一个好的财经记者必须有用好数字的能力。他应该对数字有一种敏锐的目光,能从一长串、一长串的数字里发掘出闪光的新闻;他应该知道一个数字往往比报道里凭空说一百句话更有效力。当然数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错了数字,那么整篇报道的观点也会发生根本的错误;数字是枯燥的,用多了受众也会厌烦。因此重视数字,用好数字是财经报道好看、好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财经记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财经类报纸的兴起是近年来国内媒体一个突出的现象。但目前老牌的财经报纸发行不断下滑,行业报的衰落,新锐的财经媒体的发行和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在所有的财经报纸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影响力最强,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他们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注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三份报纸的目标读是高端人群,办得“太专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小众媒体。  相似文献   

9.
孙明静 《新闻世界》2011,(11):141-142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作为信息提供商的财经媒体也随之快速发展。但随着网络财经媒体的崛起,以及财经纸媒同质化竞争,财经纸媒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本文通过抽取三家财经类纸媒,分析目前国内财经纸质媒体的市场定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分析国外优秀财经纸媒市场定位,为中国财经媒体的市场定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经》杂志高管集体辞职事件,虽让人震惊,但也在意料之中。笔者曾在一篇传媒评论中写道:"赵世龙、朱德付、朱学东、程益中的理想有多远?"这次轮到胡舒立等人了,《财经》的理想有多远?这确实值得籍此深刻地反思一番!中国更需要新闻,还是媒体?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财经报道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皓 《新闻传播》2007,(5):14-15
随着网络财经报道的崛起、专业财经媒体的崛起,地方性媒体的财经报道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在这种形势下让地方性媒体的财经报道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浅谈财经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峰 《新闻知识》2005,(9):64-66
现今颇为火热的财经类媒体纷纷打出“服务中国最优秀人群”、“向处于事业发展和财富积累上升阶段的读”提供资讯的旗帜,一些综合类报刊的财经版面也纷纷效法,似乎只有把财经版面办得专业再专业,有经济学家捧场,就体现了媒体的水平,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3.
肖慧 《新闻窗》2009,(3):44-4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财经新闻和经济资讯,读者对经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具备专业素养的财经记者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急需的稀缺资源。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为读者带来具有深度和有趣味的经济报道呢?我认为,拥有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能以简练流畅、浅显生动的文字将经济新闻说清楚说明白,使之得以“有效”表达,这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更加关注财经世界,财经媒体也迎来发展新机遇。财经广播人要想抓住这个机遇。首先要明确财经广播的定位,坚持专业化道路,以有“速度、深度、粘度”的财经报道吸引听众,增强财经广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明镜 《新闻世界》2008,(5):23-23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纵观目前的发展形势,在未来人才市场上最走俏的将是如下的13类经济专业人员。 财经记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媒体也开始逐渐在转变,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报刊也扣紧这一热点,大做文章。在报刊十分青睐“财经”报道的同时,向来以娱乐和影视为主的电视,也一改常态,开始大幅度倾斜“财经”,  相似文献   

16.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宣称将在中国出版简体中文版,而中新网报道《AC米兰队刊》中文版也将在大陆落户,并在本赛季出四期。中文版已成了国外传媒进军大陆的号角。其中,虎视眈眈于庞大中国市场的国际财经传媒中文版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以下笔者就当前各种国际财媒中文版现状(主要以网络版为分析对象,以下简称中文版)作一分析,并就其对国内财经媒体的影响提出不成熟见解。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26日,在南方都市报的年度新闻奖颁奖典礼现场,当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财经》杂志原主编胡舒立女士走入会场时,现场自发响起的掌声经久不息。笔者深受这阵阵掌声的感染并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这热烈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身为一位知名学院院长的胡舒立,更是献给所有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同人。如今,新闻专业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重塑报格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投资型消费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财经新闻提出了新的需求,财经的深度报道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完善,百姓越来越关注经济的发展形式和投资方向,财经新闻、经济资讯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进入新世纪,专业财经媒体迎来发展黄金期,综合性媒体也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财经新闻专版,同时随着群众对个人理财生活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媒体也开设了区别于财经新闻版面的更专业、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投资理财版。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2011年媒体的关键词是微博。微博在众多公共经济事件中展示出强大的推动力,而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开始使用微博发布财经信息,越来越多的财经人士将微博作为个人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微博在财经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微博同传统媒体在财经新闻传播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