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于世美  安梅 《编辑学报》2011,(Z1):53-55
通过总结编辑工作经验,结合《中国科学》系列科技期刊的特点,从沟通作者和排版人员、电子版初加工、校对的方法、常见的问题、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素质几个方面,探讨"编排分离"模式下如何提高编辑加工和校对效率,保证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视剧编排的几种常用模式作了阐述,对"后黄金档概念"、"与广告客户共谋发展"、"战略联盟"以及"尊重观众收视习惯"等电视剧编排新趋势作了分析,并对电视剧编排应坚持的几个原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新闻框架理论的研究主要从文本的单模态出发,注重单篇文本的话语,而忽视了对文本多模态的探讨.文章从党报的编排来理解“框架”,将框架理论的研究思路拓展到对新闻的编排分析中,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发现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日报》双头条在呈现新闻报道中存在稳定的模式,是一种表达地方经济建设的框架.这种框架利用编排中观感上的“平衡”,不仅宣示权威性,而且传达典型性.因此,对报纸媒体的研究,应该结合媒介的属性,有整体的编排思维.  相似文献   

4.
从图书利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认为"藏阅合一"模式具有诸多问题,同时认为,在数字时代,由于藏用观念的变化,"藏阅分离"模式可能会回归,图书馆布局的历史变化呈现出一种螺旋形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播出季是一种新鲜的编排策略和操作方式,对我国电视业和广告业所带来的影响。论文指出播出季使我国节目创作模式和节目导向发生转变,加速了制播分离,并分析了播出季对本土企业、广告公司、广告目标对象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报纸版面设计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从操作上看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就有了只要会画版,或者会使用相关的排版软件,编排人员就能够编排设计出高水平的版面来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一种误解,因为在编排设计之前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还涉及一些重要的排版设计理念,或者说是原则。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华焰 《视听界》2005,(3):40-43
类型化音乐电台是一种成功的音乐电台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经过了国外以及台湾省媒介市场的长期实践检验,有理由相信这种细分市场的电台经营模式和音乐选择原则是科学而富实践意义的。本文运用流行音乐的冲击力P值来分析音乐电台的音乐路线,即音乐编排原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手机报的出现,稳固了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地位,成为传统纸质媒体的一种延伸.<南方都市报>在整个手机报业界具有代表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它进行剖析、分析,归纳出其在信息编排、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上值得同行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赢利模式和媒介融合互利共存两方面对我国手机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有钞本《章氏遗书》一种,其篇、册编排与通行本《文史通义》和嘉业堂本《章氏遗书》内外分篇的结构极为不同,实为一种以时、地等为中心命名的流水簿册式形态。台图藏本是章学诚著作从成册到成书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版本,为考察章氏著作的撰述过程和章著的体例编排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后人了解《文史通义》著述成书之过程。  相似文献   

10.
《第一时间》作为早间新闻栏目,创办12年来收视率一直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前三名,连续多年被评为辽宁省名牌栏目、优质栏目及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全国电视新闻十佳栏目(2003年)。栏目逐步形成了"全面报道新闻动态、理性引导社会热点、及时提供资讯服务"的内容特色,探索出了组团式编排、速览式编排、延展式编排等多元编排方式,确立起"民生视角、信息密集、样态丰富、节奏明快"的栏目风格。作为一档  相似文献   

11.
徐栩 《新闻窗》2011,(3):118-119
在图书出版机构中,书稿出版流程的编辑校对环节,目前基本上是两种分工模式。一种是编校分离;另一种是编校合一。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各有长短。从这两种模式的运行现状来看,图书出版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选用其中的一种模式,并无正误之分。本文以编辑初审书稿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编校分离模式下如何做好初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娱乐关怀民生:《非诚勿扰》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江苏卫视定位升级,从"情感世界"升级到"情感世界,幸福中国",这也预示着江苏卫视的节目设置和编排都会围绕着幸福价值观的传递来展开.而<非诚勿扰>是今年1月升级之后特别推出的第一档大型新派交友类节目.这个节目的推出,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并不新鲜,但是它的收视却创造了奇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的主流媒体被各种各样的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占据着大量版面(电台、电视台为黄金时段的重点节目)和重要位置.由于这类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由此带来的敏感性较强,加上会议的组织者、"活动"的操办者的攀比,从采写到编审都十分谨慎,不敢轻易删改和随意编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采编思维定式和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己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经过了以编导为中心的"节目本位"和以制片人为中心的"栏目本位"阶段,今天,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正步入以品牌营销为中心的"频道本位"新阶段。以往频道编排只解决节目播出的顺序以及节目与广告的混编问题(严格意义上只是节目编排),现在则引入了频道整体包装的新概念,并由此演变出新的编排模式:频道=节目 广告 包装宣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相加的模式,如何使包装宣传与节目、广告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频道独特的叙述风格、节奏、个性和内涵,是技巧,更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5.
综观我国各级、各家电视台的节目编排现状,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那种新闻、艺并重的编排模式影响甚广,省、市级电视台大多照搬或模仿这一模式,造成了各个频道千人一面,缺少特色;如何突破这一编排模式,科学编排电视节目,办出各家电视台自己的特色,已成为摆在电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就内容来讲,编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稿件新闻事实重要性依次编排在一起,也就是非“中心”编排法;另一种是在兼顾稿件新闻事实重要性前提下,围绕一二个中心内容进行编排的“中心”编排法。江苏启东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15分钟3000字的“新闻节目”,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中心”编排法应运而生,办出了地方特色,得到了兄弟台同行的肯定和听众的好评。 广播新闻“中心”编排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董杰  杨琳 《今传媒》2015,(4):66-67
国内各大卫视竞争激烈愈演愈烈,为获得更高的收视,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季播模式的引入已经成为了他们提高竞争力的利剑,相继运用“季播”概念“播出季”的形式,来更新类常年节目编排模式.本文从市场运营和媒体组织的角度及一个电视人的感受,分析了季播节目的制作、播出、编排、运营,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季播节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季播模式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这种符合市场化要求的节目编排策略。国内少数频道进行“季播模式”的成功证明其中国化具有可行性,但推行“季播”并不只是某一种节目或某一环节的运作方式的变化,它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而目前国内的“季播模式”还存在很多局限。  相似文献   

19.
在青春偶像剧华丽精致的现代爱情故事背后,充斥着一种男性的观看意识,剧中的一切都以满足男性的视觉愉悦为旨归.从人物的性格塑造到叙事结构的编排及镜头语言的运用,无不体现了现代人们的一种"窥淫"心理.  相似文献   

20.
易旭明 《新闻界》2013,(15):39-44
"制播分离"概念在理论上曾造成电视台不制作节目的歧义,但2009年以来的"制播分离"改革实践,电视台尝试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来参与节目制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效益,拓展了"制播分离"的新内涵: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实现有效转制、市场重组合作模式升级、充分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市场需求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