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孟昶是两晋之际南迁北人之后裔,世代侨居京口,其父官至中护军,当属于尚武之将门次等士族阶层。在高门士族社会影响下,孟昶在文化上表现出钦羡与效仿高门名士的心理倾向。盂昶曾投身刘牢之北府军团,后为高门代表桓玄收编,因不得桓玄重用,返归京口,参与组织反桓玄、复晋室的活动,功绩卓著,义熙间官至尚书仆射。作为北府元勋之一,在相关人事安排与军政方略上与刘裕存在分歧与冲突,以致义熙六年最终被逼自杀。  相似文献   

2.
孟昶是两晋之际南迁北人之后裔,世代侨居京口,其父官至中护军,当属于尚武之将门次等士族阶层。在高门士族社会影响下,孟昶在文化上表现出钦羡与效仿高门名士的心理倾向。孟昶曾投身刘牢之北府军团,后为高门代表桓玄收编,因不得桓玄重用,返归京口,参与组织反桓玄、复晋室的活动,功绩卓著,义熙间官至尚书仆射。作为北府元勋之一,在相关人事安排与军政方略上与刘裕存在分歧与冲突,以致义熙六年最终被逼自杀。  相似文献   

3.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王朝更替的模式基本相同。权臣先由军功成为开府的高品将军,然后控制朝政,确立霸府统治,最后登上皇位。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具有时代特色。南朝时期霸府统治的时间都不长久,集一代人之力就完成了霸府向新王朝的转变。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都与某一地域集团有密切的联系。士族在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中仍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重要转折期,先后经历了“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州(郡)一县二级制”、“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的演变。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作为河套、关中地区重要屏障的鄂尔多斯高原的行政区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持续变化的边疆形势需要,真实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由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郡姓"考述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中国地方政区沿革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唐玄宗时把“府”加入到地方行政区划中来,唐太宗时设置的“道”和唐睿宗时变成正式建制的节度使辖区(方镇)在唐朝后期逐渐跃居州(府)之上成为地方一级政区,使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逐渐由简单的州——县二级制经州(府)——县二级制最终转变为道(镇)——州(府)——县三级制。府、道和方镇(节度使辖区)成为地方政区对后世地方政区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欣 《文教资料》2014,(16):100-102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行政制度上也有所革新。民初,地方行政区划仍沿袭清代制度,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省和府之间设道,实为监察区,不构成行政区。民国二年,北京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废除府一级行政建制,直隶州、直隶厅、散州和散厅一律称之为县。本文试图分析清末民初宣化府废府存县的原因,借以窥视清末民初地方行政废府存县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9.
万历平播之役后,明朝趁势在播州旧地改土归流,于翌年置遵义军民府与平越军民府。关于平越军民府的行政建置,史籍对此记载比较混乱,主要异点是平越军民府到底是辖一州三县还是一州四县抑或二卫一州三县。文章认为,平越军民府原议设四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或将龙泉县还归石阡府。平越军民府不辖卫,有明一代,此府辖一州三县。  相似文献   

10.
元明之际,凤阳府政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濠州、濠州府、临淮府、中立府到凤阳府的这样一个过程,其幅员也从吴元年(1367年)的2州4县增长到洪武七年(1374年)的12州24县,此时的凤阳府的辖区几乎涵盖当今整个皖北地区。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军事、经济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又占据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晚清各省的防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晚清各省防勇的发展演变情况,说明防勇已成为晚清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战争和地方治安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它的发展,还随之出现了各省的军政和后勤机构,这是晚清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北周武帝改革与后周世宗改革相距 40 0多年 ,但双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是背景相同 :都处于社会长期分裂、人民极度厌战的动荡年月 ;二是内容相同 :都进行了严惩贪官、澄清吏治的政治改革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经济改革 ,整顿军队、增强武备的军事改革 ,并采取了毁佛举措 ;三是作用相同 :都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北周武帝改革为隋统一铺平了道路 ,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参照宋代通语韵系,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系统归纳为17韵部,它是受方言影响的通语韵系,即通语韵系在潼川的变体。17韵部中有较多的“特殊用韵”:歌与豪、萧与尤、支与鱼、鱼与尤等分别通押。这些押韵虽然在现代潼川方音及至四川方音中基本上找不到对应,但是它们涉及到潼川各地的许多诗人且有一定的诗歌数量,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特殊用韵”应该反映了宋代潼川的方言语音。另一方面,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它的形成是元明以后的事,这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家在研究唐代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正史如《新唐书》、《旧唐书》、《通鉴》所记载的史料比较重视,对于野史则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对《唐国史补》的分析研究,以为其虽为野史,但由于成书时闻、作者经历等原因,经认真取舍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失为一部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书。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人结社的地域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福建地区在当时亦曾出现大量社事,但是至今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笔者在近年研究中,仅所知见的明代福建文人结社就有26家之多,它们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明代后期,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福州、莆田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6.
元代河西回回人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跨境贸易模式,以军士、工匠、官宦和商人等不同身份从事着以农业为基础,经营商业,兼有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基本形成了以农为主、以商见长的复合式经济结构。这主要得益于河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元代特殊的政策环境和时代背景,元统治者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性引导,方便交通的驿站制度、兼容并蓄优待回回人的宗教政策以及其本身不善理财等民族特点,为原本具有地域优势的河西回回人提供了空前活跃的经济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7.
南宋史家王称著《东都事略》是第一部系统总结北宋一代历史的著作,又是一家独断之学;既是本朝人记本朝事的当代史,又是灵活运用纪传体的典范。它在史学上的地位与价值在今天也是应当给予肯定的。他着眼于社会与现实而研究史学之路,是足以引起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20.
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来,关于《周礼》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现代相关学术研究证明,《周礼》一书虽不无后人损益,但其宏纲大旨,大抵为周代典制,是研究周代历史文化的无可替代的传世文本。周礼文化是继夏、商文化而后以礼义、宗法、人本为主要特点的历史文化,是儒和儒术的直接源头。降至春秋,孔子传承并改造了周礼文化,创立了原始儒学,经孔门弟子的播扬,遂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文化的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