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城北凉水井. 1901年,林修梅考中秀才,因家境困难,即外出教私塾.他痛感清廷腐败,不久就选择了习武救国的道路,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06年以公费资格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孙中山、黄兴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他们的革命思想对林修梅影响极大,他毅然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反清救国斗争.1908年底,他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与同学、同盟会员程潜一同受同盟会委派,入四川新军,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次年,随军进驻西藏,在驻扎拉萨时,写有<西藏游记>、<治藏策>等著作,阐述治理西藏、抵御外国侵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自庚子事变后,力图振作,开始大规模派遣学生赴日学习,在日本遂形成了一个文化层次高、思想先进的留日学生群体.朝廷在东京设有驻日公使分管留学生事宜.蔡钧是浙江仁和人,1897年7月任上海道台,因在处理租界扩张问题等涉外事件中态度强硬,从而于1899年被清廷撤职,1901至1905年任驻日公使.  相似文献   

3.
刘志丹(1903~1936)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相似文献   

4.
航空事业被视为展现一个国家实力的显著标志.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试飞成功,人类开始进入航空器飞行时代.  相似文献   

5.
●字字挟严霜1903年5月,陈独秀在他的故乡——安庆(怀宁),兴行爱国演说会。他的革命激情尚在胸中回荡,上海于7月7日发生了震惊国人的“《苏报》案”,《苏报》被查封,章炳麟被捕,邹容投案。“《苏报》案”接近尾声,陈独秀到上海。此时,章士钊正在筹办《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国民日日报》创刊。陈独秀等协助章士钊办报。这个报的主编是章士钊。当时,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工作,并负责全部  相似文献   

6.
7月“苏报案”发生85周年(1903年)。“苏报案”:辛亥革命前著名的政治事件。《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1899年由陈范接办,宣传改良,倾向革新。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太炎)、蔡元培等为撰稿人。发表推荐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书》的论文,鼓吹革命。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月底逮捕了章炳麟。7月7日查封了《苏报》馆。《苏报》的主编章士钊等人事先走避,被捕的章炳麟和自行投案的邹容在一场以清  相似文献   

7.
航空事业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被视为展现一个国家实力的显著标志.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莱纳州试飞成功,人类开始进入航空器飞行时代.  相似文献   

8.
覃哲 《新闻爱好者》2011,(19):52-54
清末留学日本期间(1901年~1906年),是马君武参与报刊舆论宣传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在此期间他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思想并发表了大量的论说,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宣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在留日的5年中,他的思想立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03年以前,马君武是梁启超麾下一名宣传其"新民学说"的得力干将,而在1903年8月前后,他与维新派断绝了关系,成为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忠实信徒。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马君武留日期间的办报经历、报刊作品及与梁启超的关系来探析其政治立场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明仁(1903-1974年),湖南醴陵人,1924年春入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11月19日转黄埔军校第1期,曾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官至国民党兵团司令,被授予中将军衔,1949年8月率部起义并加入解放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平生撰联不多,但为了纪念革命中牺牲的同志和战友,他写过一些悼友刺敌的挽联,其中有几副联语是饱蘸深情与痛恨的联中佳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清政府内进行革命活动的同盟会员徐锡麟计划与留日归国后的秋瑾同时在安徽、浙江两省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提前起义,枪杀了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后,徐锡麟被捕,恩铭之妻妾剜其心以祭亡夫.1912年,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孤山,孙中山为此撰联吊唁:“凡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上联怒斥清廷官吏不过是世上多余的行尸走肉罢了,下联盛赞壮士一片丹心,名垂青史,百世流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贺绿汀,1903年7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宝庆(今邵阳市)东乡一个叫马王塘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12.
1903年(续)6月27日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在《苏报》上发表,题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充满民主革命思想,以进化论作武器,对康有为的尊孔保皇理论进行了系统清算,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改良派的公开论战打响了第一炮。  相似文献   

13.
刘珊珊 《历史档案》2012,(3):107-1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国家思想的最早探索者,他对"国家"一词的界定经历了戊戌时期、赴日初期及1903年后三次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梁启超的思想层面的原因,亦有当时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井勿幕,原名泉,字勿幕;后以字为名,易字文渊.陕西蒲城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他是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为中山、克强先生所器重,誉为"西北革命巨柱",1918年11月21日被北洋军阀的走狗杀害,时年不满三十一岁.多年来,井勿幕的革命思想和事迹已被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5.
路国贤 《传媒》2006,(6):10-12
培育党报集团的实力和影响力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0年7月28日组建,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的支持,例如白求恩这位已经为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有一位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李铁夫也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曾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天津市委书记。由于他坚持真理。受到党内。左倾’路线执行的打击,被批判为“铁夫路线”。李铁夫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并于1937年7月在延安病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何京 《档案时空》2003,(8):41-42
法国档案工作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菲利浦·奥古斯特统治时期,王国的档案在费雷特瓦战役中(119年7月3日)全部被毁。此后,便采取固定地点存放,先是在卢浮宫,然后是在圣·夏贝尔。也就是这批档案,是目前法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最古老的档案。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7月29日,国民制宪议会建立自己的档案部门,1790年9月12日改名为国家档案馆。此后几年,议会陆续把旧政权各行政机构的档案以及移居国外的人和被判处流放的人的材料归入这个档案机构,以至1799年根据形势得出必然的结论:“国家档案馆为所有档案机构的共同中心”。但实际上,所有存在塞…  相似文献   

18.
1903年由清政府在中央首创的管理全国商务事宜的商部,仅运行三年即被改组。商部的被改组既暴露出清政府为挽救时局的张皇举措,全局规划缺失;也隐现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实力角逐与权力制衡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于右任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右任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从1907年至1911年,他相继主持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他一生中从事办报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革新,为我国早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 于右任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比较严格的传统教育。但他心有大心,并不以求取功名为人生的奋斗目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极大地刺激了于右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不久,他因“换颈血以太平、爱自由如发妻”的反清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而获罪于清廷,被陕甘总督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罪名捉拿。于右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清吏的魔爪,辗转来到了他向往的革命中心——上海。在上海,他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一边为住日本出版的中国留学生报刊写文章,思想逐渐倾向革命。自苏报案后,革命派的报纸《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相继被封,  相似文献   

20.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城北凉水井。 1901年,林修梅考中秀才,因家境困难,即外出教私塾。他痛感清廷腐败,不久就选择了习武救国的道路,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06年以公费资格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