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铮 《青年记者》2017,(12):87-88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短短几天点击率超过两千万的赵雷“两会版”《成都》、刷屏最凶猛的H5作品《两会喊你加入群聊》等爆品通过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向外推送.出品方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评论量每天以两万多的数量增长.全国两会报道具有关注度高、题材重大等特点,不仅是检验一家媒体新闻硬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更成为融媒体、新媒体的创新演兵场. 作为向融媒体转型的武器,这是人民日报连续第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中央厨房”.如果说,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推出的“中央厨房”只是初试啼声,那么在2017年成为全国主流媒体“标准配置”的“中央厨房”无疑呈现出比较成熟的样貌.  相似文献   

2.
张倩 《中国记者》2024,(4):46-48
<正>2024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融媒报道创新上全面发力。此前多年的融媒创新经验成了“内容为王”的有效载体,把优质内容打造成融媒精品成为三大央媒的共同选择。通过提升视频化、视图化、移动化报道的比重和水准,三大央媒有效提升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30):69-70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成为必须回应的新课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场“新闻大战”,2017全国两会报道更是媒体深度融合后的一次全面检阅.广州日报将全国两会报道视为“重中之重”,提前三个月谋划,挑选百余名精兵强将,集结成九大全媒体战队.从平面到全媒体,从报纸到AR(增强现实)、机器人、H5(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VR(虚拟现实),广州日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发文称赞.  相似文献   

4.
汪海燕 《青年记者》2017,(20):36-37
对重大议题的操作能力是检验一家媒体硬实力的重要指标,每年两会都是各家媒体竞争角逐的“战场”.今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投入了包括VR、H5、 AI、短视频、移动直播等手段在内的新技术、新设备,来创新新闻表达方式.各类策划可谓“花开遍地”,但都瞄准了创新报道. 两会期间,最具刷屏效果的当数人民日报客户端策划的“两会喊你加入群聊”.2017年3月4日,“两会喊你加入群聊”H5在当天21时发布后迅速刷屏朋友圈,在不到24小时,该H5的点击量就超过了600万人次,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用户留言就超过了16万条.①“两会喊你加人群聊”H5凭借对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的捕捉和创意内容的策划,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传播.  相似文献   

5.
寿川 《新闻战线》2015,(7):36-37
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中央厨房统筹组”,负责两会期间全媒体平台机制的试运行,实现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践证明,“中央厨房”不仅创新了策采编发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体现出两会报道进一步“融起来”的探索与努力,而且在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上“试水”成功,以《书话两会》为代表的“新闻美味”展示了“中央厨房”的精彩厨艺,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传媒》2018,(1):16-21
一、众媒聚焦十九大,开启融媒报道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全国媒体都以高度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十九大的宣传报道,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十九大进行报道.各家媒体为了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传播力,在手段创新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充分发挥了融媒体优势,利用各家"中央厨房"烹制出各色"大菜";《解放军报》推出了H5微场景《全景解读:领航强军这五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挥自身优势推出《龙江喜迎十九大 奋进长卷美如画》等H5作品,让新闻真正"动"了起来;《广州日报》推出的H5产品《我为祖国升国旗》,让观众在天安门前成为一名国旗手的愿望得到"即时满足",迅速引爆了朋友圈……除了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直播外,H5产品、可视化新闻、VR技术等"新面孔"也大量涌现,多端口、全媒体、全景式呈现成为这场"新闻竞赛"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何炜 《传媒》2016,(6):29-31
2月19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正式上线,这是人民日报推进媒体融合的大平台、整合资源的新模式、协作生产的新架构。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央厨房”充分发挥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合特色的优势,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烹饪新闻美味,制作新闻大餐,被业内誉为“‘两会’新闻的世界工厂”。在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大战中,“中央厨房”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优秀产品接连涌现,品牌效应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8.
刘劲松 《青年记者》2017,(11):77-7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融媒体报道产品数量大增,移动端竞争异常激烈.大量的可视化报道涌现,实时互动报道成为新的报道样态,传统媒体呈现出加速深度融合的态势. 深度开发运用“中央厨房”,为融媒体报道提供支持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两会期间,媒体的“中央厨房”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并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王乐乐 《传媒》2023,(18):57-59
<正>媒体融合跨界发展是时代之问、必由之路,而央媒地媒联动、深度探索融合是媒体跨界的新路径。2022年,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新华网浙江频道,创新构建合作项目——“世界青年科学家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传播中心”),在媒体经营跨界转型上发力,为媒体融合突破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和渠道拓展做出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在三年深度参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下简称“青科会”)、提供会议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温州晚报通过理顺合作关系,发挥地方媒体的接地气和央级媒体接天线的优势,协同创新峰会政务服务,从媒体转型为宣传服务者,搭建了青科会中央厨房和全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10.
“给力”上了《人民日报》的头条,李娜法网夺冠图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央视女主播身着牛仔外套播报新闻,央媒“接力”14天密集炮轰高房价,有关入托难、择校乱收费、阶梯电价、车船税、楼市调控等普通百姓关注的老大难问题,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先后都密集报道,并通过不同视角展开深入分析,发出铿锵有力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依托央媒资源优势,充分运用"智能、智汇、智造"三大智媒成果,推出2021全国两会专题;以"AI+大数据"为驱动,以"采集—编辑—审核"为路径,打造了独有的人机协同内容生产机制;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智能推荐为主要模式,构建一体多元的分发路径;融合云直播、3D建模、VR、H5等多种报道形态,带来了超乎预期的受众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受众黏性,为智媒时代主流媒体的两会报道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已经成为受众最为广泛、互动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之一。全国“两会”作为备受关注与热议的重大会议,自然成为检验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及转型升级成果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级主流媒体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相关短视频报道中,报道样态实现了多元创新,受众体验完成了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4.
李晓柱 《青年记者》2020,(11):37-38
媒体裂变形势下的新闻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由此开始转型,并对以往的传播模式和技术进行调整.“中央厨房”模式的首创和应用使传统媒体迎来了纵深化和内卷式发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采用了“中央厨房”模式以实现成功转型.2019年两会报道中,各大传统主流媒体都应用最新的媒体编辑和技术手段实现了个性化、互动化和智能化的新闻生产,为我国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树立了标杆,并在内容传播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晓萍 《传媒》2015,(9):41-43
2015年“两会”传播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是中央主流媒体纷纷设置了虚拟人物形象,利用这种虚拟人物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传播重大政治主题.这个创新举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中集体亮相,可以看做是中央媒体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的主动应对之策,并且在新闻的议程设置、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华社的“小七”、中新社的“小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笙”和《人民日报》的“小明”为当下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融合做出了有益探索.以下详细分析此类报道的创新和亮点.  相似文献   

16.
在融媒时代,"中央厨房"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热门词汇,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纸媒"中央厨房"为传统纸媒在融媒时代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对融媒时代中央厨房模式的优势与困境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而在认清中央厨房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对传统纸媒如何利用中央厨房提出几点建议对策,以期促进传统纸媒在融媒时代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4,(4):72
正移动短视频,下一个社交媒体高地?人民日报3月27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移动短视频成为很多媒体新闻报道的"新神器"。这些短视频虽然时间有限,却因其及时性和可视化的特点,满足了很多粉丝对两会的好奇心。一些媒体在自己的网站、客户端和微博账号中都推出了移动短视频板块,成为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共发布了7条独家秒拍短视频第一时间报道两会动态传递代  相似文献   

18.
董阳 《新闻战线》2023,(7):12-14
<正>10来位报纸编辑,10余天时间,怎样打造流量5亿+的融媒“爆款”?两会专栏4年“长红”,主流文艺评论何以持续唱响两会好声音?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人民日报“文艺范儿”融媒体工作室推出10期“两会艺览2023”短视频,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5.6亿,5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大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乃至传统媒体二次传播,在舆论场引起强烈反响。至此,“两会艺览”连续4年流量破5亿,总流量突破25亿,成为两会报道和主流文艺评论“爆款+长红”品牌。“爆款”不易,“长红”难得,  相似文献   

19.
3月3日至5日,2007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关注今年“两会”报道的人或许已经发现,在今年“两会”报道的媒体队伍中,增加了不少地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身影,东方网、大江网、浙江在线、中国江苏网等地方新闻网站的加入。使得今年全国“两会”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两会”吸引了超过3000名海内外记者采访,每天向世界提供大量的新闻。各媒体或辟出大量版面,或腾出黄金时段,派出大批记者挖掘这一新闻富矿,以其吸引读者,占领“两会”报道的新闻制高点。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15种报纸,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两会”专刊报道亮点频出:更强化报告解读、更注意民生报道、更注重话题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