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主播的职业要求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新闻主播作为电视传媒的最前沿,不仅要在演播室完成新闻事件的播报,也需要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完成现场采访与报道,要想出色的做好一次全面的报道,除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了解,与主播自身的采访能力与技巧是分不开的。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最直接接触新闻当事人的方式。这就需要新闻主播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尊重采访对象,讲求采访人性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技能,从而为新闻素材增色添彩。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播,具备一定采访功力是十分必要并且对节目的成败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又要采取相应方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两方在采访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提高采访工作效益,达到圆满的采访目的。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而这种活跃的程度又与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有的新闻同行把它称为“新闻座位”,按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素材提供人、素材佐证人;顺意人物、不顺意人物等。座位不尽相同,意愿不相同,会导致他们临访心理活跃程度,乃至接受采访的意愿。显然,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除了素材提供人和部分佐证人外,作为报道对象的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批评的对象,难免  相似文献   

3.
王前 《记者摇篮》2009,(4):14-14
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采访提问可以决定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电视新闻采访则更是如此。除了通过提问来搜集新闻素材,还可以让采访对象声情并茂地同期声来阐述事件、说明问题,而有效的提问则是新闻素材搜集和采访对象声情并茂同期声的关键所在。新闻采访中提问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新闻写作素材的搜集,  相似文献   

4.
刘瑞雪 《青年记者》2008,(11):28-29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5.
王斌 《采.写.编》2021,(12):52-53
新闻采访中的不合作采访对象,对于新闻采访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本文在对新闻采访中所面临的不合作采访对象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闻工作者在与不合作采访对象开展沟通时的信息挖掘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应对采访对象所呈现出的不合作倾向,更为全面准确地收集采访信息,进而为新闻报道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全国两会新闻采访现场,信息资源丰富,采访对象众多,是新闻富矿.如何取舍、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使报道不流于常规两会报道形式,呈现独特的新闻思索? 在政协会议开幕第一天,我就被"逼"做出了舍弃,也有了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因忽视采访对象肖像权的保护而引发的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呈上升趋势,本文从新闻实践和司法实践角度探讨电视新闻报道涉及公民肖像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采访对象肖像权,为新闻从业人员正常开展舆论监督、规避肖像侵权行为提供一些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陈春燕 《青年记者》2006,(12):70-71
在新闻采访中,由于记者、通讯员面对的采访对象各有所异,遇到的客观事物千姿百态,参与采访的新闻事件也在瞬息万变,这种“报道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记者、通讯员必须随时准备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要善于针对不同的采访客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变策略,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牢牢把握采访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因条件制约和环境所限,任何一次重大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记者不可能大人前往并事事兼顾,而远程采访则可以弥补其中的诸多不足与缺憾.近年来,远程采访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必不可少的"招术"之一.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网站,都不断地使用远程采访作为争抢新闻资源、开采新闻矿藏的"利器".远程采访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快捷迅速,拉近受众与新闻事件距离,采访人数和对象不受限制,弥补现场采访报道所不足,还有性价比高的优点,节省成本,减少投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宋倩倩 《新闻世界》2012,(1):177-178
媒体对深圳“联防队员施暴”事件的报道引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口诛笔伐。众人责难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逼迫受害者回忆受辱经过。而媒体辩解,采访第一当事人是对新闻的尊重,是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是对新闻价值的挖掘。一方面是新闻价值以及媒介生存现状对轰动性新闻的需要,一方面是采访对象的感情,媒体应该如何选择?本文以“联防队员施暴”事件为例,试从事件的分析、挖掘新闻事件与维护采访对象情感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三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拒、限制采访、记者被打等现象时常发生.记者报道正面新闻时,采访对象一般都乐意配合,但当记者说真话或是报道负面信息时,一些单位、部门就千方百计阻碍,甚至动用武力打击报复记者,记者的采访权屡被挑战.  相似文献   

12.
采访是广播电视台记者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接触,能够获得某些事件的现状、进程以及未来趋势等新闻素材,为广播电视台发布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报道提供了第一手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应主动求变,开展采访工作的创新,唯此,才能增强自身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选取乡村振兴题材进行新闻采访,应当认识到采访工作对报道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以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为导向,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做到反映农民心声、丰富报道角度、注重新闻细节等,能够做到运用采访技巧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采访技巧能收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记者不但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和采访技术,真正实现高效采访,做成高质量的采访节目和新闻报道。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掌握好新闻采访过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并结合采访过程中的及时要素,搭建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第一原则是真实,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第一职业准则是客观公正.无论对所报道的对象有着怎样的偏见,也无论对采访的新闻有怎样的想法,都必须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入细致的采访,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如果为了政治偏见,就不惜有选择地曲解新闻,甚至导演新闻,势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露出狐狸尾巴,又失去公众信任,那才是真正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6.
孙阳 《新闻大学》2000,(2):104-107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记常常与数字打交道,动态报道、经验报道、人物报道……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当记与被采访对象交谈半小时、一小时,对他们所介绍的新成就、新经验仍心存疑惑之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采访过程中,许多记者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采访对象面对着你,或不愿意说,或想说而不知道说什么。有些时候,采访者对采访的行业或对象不熟悉,不知何处入手,也是最终导致新闻采访无法完成或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如何让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入身入心地接受采访,使采访活动达到预期甚至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