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凡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无不获得令人侧目的成就。本刊将从第三期起刊出由山西篆刻家李树恩先生以篆刻艺术摘其《止学》之精妙之句系列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三湘都市报》2006年3月10日A10版《传奇天门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鬼谷子还在天门山创立了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著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连小学生也会发现,句中的“笈”应是”籍”。  相似文献   

3.
胡丽丽 《今传媒》2013,(5):71-72,138
本文是在传播学本土化大趋势之下命题的,《鬼谷子》一书是我国论述游说策略的重要古籍,本文共包括命题背景、传播策略以及对《鬼谷子》的现代反思这三个部分。本文前半部分主要是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感悟《鬼谷子》所运用的捭与阖的独特思维方式以及这一思维方式产物:出色的传播策略。同时,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又提出了在现代要对《鬼谷子》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追求善终     
死亡分善终和不善终,中国人说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最后一福就是“善终”。如何善终?  相似文献   

5.
徐岚 《兰台世界》2014,(2):61-62
本文从“学始于致知,终于知止”、“知止而力行”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三个方面对理学宗师杨时的“学习”之道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一本名为《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的畅销书攀升至各大图书排行榜,该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谋略家、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共同的祖师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辉煌传奇。鬼谷子,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符号"。苏秦、张仪、孙膑、庞涓、邹忌、李斯、毛遂、司马错等,凡是在战国时期呼风唤雨的名字,几乎都拜于鬼谷子门下。作者寒川子,潜心5年,中途又六易其稿,可谓呕心沥血,终于将鬼谷子这个千古奇人还原在读者眼前。《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文笔扎实,结构严谨,故事生动,豆瓣评分高达  相似文献   

7.
明永乐年间官方纂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9部著作中有7部以元代新安经学著作为底本.新安经学著作因徽州、建安发达的刻书业而广泛流布,为“大全”取材提供了可能;而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体例则是“大全”纂修者取材新安经学的根本原因.新安经学的“纂疏”体例中保存有不少古注疏,这一特点遗传到了诸“大全”之中,对后世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方城县券桥乡有个“新闻迷”叫冯金声。你别看老汉年纪一大把,可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心比年青小伙儿跳得还欢快哩。老汉自己积极写稿不算,还影响周围十里八村的年轻人,带出了一群舞文弄墨的徒弟。他的事迹不但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被收入《今日中国农村群星谱》一书。老汉说:“俺是庄稼人,信奉这样一条理:学写稿如种庄稼。只有洒足了汗,才会有好收成。”这不,想起这些,老汉心里的欢喜就忍不住飞到了脸上。  相似文献   

9.
闲读报刊,经常能见到“嘎然而止”这一“成语”。例如: ①但还没玩出更多的快感,一切就嘎然而止。(《南方周末》1998年5月29日第18版) ②而当时所向无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嘎然而止于罗湖桥头,留下了一个香港。(《中国青年报》1998年6月30日第2版) ③罗纳尔多的女友苏珊娜再次赶来加油助威,使关于他俩分手的谣言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10.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0):38-39
“学而优则仕”——大概稍有一点文化的人,对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劝学名句皆了然于胸,耳熟能详。可《论语》中的另一句名言“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第十九》),恐怕不光孤陋寡闻者觉得眼生,就连有几分学识的人也未必能像前一句名言那样烂熟于心,开口能吟。细读《论语》,就可以发现,“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这两句话,是《论语》——这棵根植于中国文化沃土的不朽巨树上两片常青的绿叶。树根睡了,可树叶醒着;历史睡了,可典籍醒着;孔子睡了,可《论语》醒着。所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从阐述“学”与…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8年1月)一书中提出“现代学”概念,将之视作关于现代事件的一门知识学。王一川在《中国形象学》(1998年1月)与《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新眼光——中国现代学刍议》(《文汇报》1998年5月13日)中也提出了“现代学”概念,开始从文学和诗学进路对本土现代性问题的探索。而2009年的新作《中国现代学引论》则全面阐释“中国现代学”问题,颇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2.
《鬼谷子》一书之真伪,自汉以下便成了一桩疑案。伪托之说,几乎已成定论。1984年制版的《辞源》修订本仍持"文颇奇诡,不类汉以前人所作"之说。《中文大辞典》则强调"鬼谷子事迹不明,此书亦后人伪作。"1979年修订的《辞海》索性删去了"鬼谷子"条目。数年前出版的《中国历史辞典·思想史》,也断定其"系后人伪作",或较含糊地说:"苏秦之书","东汉人作"还是"魏晋人作""均无确证",实际上说的还是伪作,只不过作伪的时间与伪作者不同罢了。其实,这些带有定论  相似文献   

13.
《鬼谷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鬼谷子》一书是先秦纵横家的理论著作,是对春秋以来行人游说、谏说经验技巧和此类文章写作经验与技巧的总结。它不仅在我国论说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古代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组织策划等学科的发展史上,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哲学的层面上看,书中充满了辩证思想,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唯物主义因素。书中有很多讲交际和处世的理论,并非完全讲阴谋诡计。有些地方与儒、道、法等家的著作相通,儒法等着重讲目的、讲理想、讲理论,而此书则重视客观条件。《鬼谷子》一书也讲德,讲善,讲美,也并不排斥“道德、仁义、礼乐、忠信”,不以哪一家为敌而加以摒弃。它只是探索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达到一种目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诩的《鬼谷子》便是一部经典的"修辞术",重在描述说话者的谋略及游说的技巧,该书涵盖了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是中国修辞学著作的鼻祖。该书中提出纵横捭阖的修辞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听者信其言,这也是《鬼谷子》修辞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鹤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态优美,是一座融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千年淇河,穿城而过,《诗经》中就有39篇描绘淇河两岸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除淇河文化外,鹤壁还有许多人文古迹.云梦山,“千古奇人”鬼谷子隐居授徒;大伾山和浮丘山,佛儒道三教遗迹并存;五岩山,“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还有金山寺、半坡店遗址,等等,无不展示着鹤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档案工作知识汇解500问》 冯伯群、孟世恩主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48万字,定价11.60元。 本书具有三个特点:一、它包括了《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5门档案专业课程的内容于一本书内,学习、使用比较方便。同时,还附有“会计档案管理”、“基本建设档案管理”、“档案著录标引”、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角度感知汉语,一是视觉(文字、书法),二是听觉(有声语言),缺一不可.然而综观汉语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东汉已有《说文解字》,而南北朝才讲四声,《切韵》到隋朝才定下来,宋朝才有《通志·七音略》.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学科“诗学”“词学”“汉语音韵学”,直到20世纪后期专门研究“有声语言”的“朗读学”“朗读美学”才建立起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重形轻声”“重文轻语”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倾向;而当今,广播电视业内“重采编轻播音”;各类学校“重作文轻朗读”;大众传播“口语至上”,所谓“怎么想就怎么说”,认为有声语言是“不学而能”的;人们更关注新闻传播内容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义,而忽略了新闻播报中有声语言传播本身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27日,宁路桥的“徒弟”王安友的一幅《这样午休行吗?》图片配短评在《解放军报》二版头条发表,获当年全军大迪军事新闻摄影竞赛一等奖。从此,宁路桥的大名不径而走。近5年,宁路桥带出的“徒弟”,3人直接提干,1人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3人在全军影展中获大奖,1993年3月,王安及的5幅照片还进入全国第十二届新闻摄影比赛。三十而立。宁路桥如今已在军事新闻摄影事业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100余幅见报作品,其中有54幅摄影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影展获奖,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l次二等功,1992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两用人才先进…  相似文献   

20.
曾祥芹先生长期致力于语文教育学、文章学、阅读学的研究。在语文教育学领域劳作,其“一语双文论”已突破旧说,新树一帜;在文章学研究领域耕耘,其“一体、两翼、三层级”体系已独领风骚,广为共识;在阅读学领域开拓,更曾策划编撰出版的《阅读学丛书》。他自己的著述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育学别论》,主编问世了《文章学教程》、《文章学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