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曼丹 《成才之路》2013,(11):85-8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第七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1.教材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和几何领域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四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打下基础。先来看看两册教材的对比,出示三上和四上教材的对比图(图略)。  相似文献   

2.
<正>课前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部分,其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安排了三个例题,分别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包含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基于与长方形的关系)、认识梯形的特征(延伸到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教学确定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起始课,并将教学课时调整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这样的调整主要源自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角、垂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这些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金枝 《江苏教育》2012,(31):38-39
两位四年级数学教师"同课异构"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复习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下第117页第19题(如下):下面每种小棒的根数都足够多。要围出平行四边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最少呢?要围出梯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1.1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节《梯形》,《梯形》一节共分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梯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梯形的有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探索及应用.1.2地位和作用梯形是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后一种特殊四边形.因为梯形问题需要综合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来解决,因此,梯形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延续与深化.另外,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  相似文献   

6.
章慧萍 《考试周刊》2014,(66):68-7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70-72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各部分名称。2.引导学生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能用集合图直观表示出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教学难点:学生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教具,练习纸,课件,三角  相似文献   

7.
于鹏 《黑河教育》2014,(5):22-22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从直观上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了平行与垂直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再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各部分名称及如何做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之后从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的教材内容编排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教材安排了3个课时进行教学。基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图形中对边的位置关系,因此,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整合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  相似文献   

10.
张丽芬 《湖北教育》2003,(17):39-40
小学数学第九册(人教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包括四节内容:前三节分别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第四节是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为选学内容)。前三节教参中安排7课时进行教学,知识点比较分散。鉴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联系紧密,我抓住转化这个关键,尝试把这三节内容整组教学,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以下是教学片断与评析。  相似文献   

11.
许万明 《陕西教育》2004,(12):21-22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这些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梯形面积计算这一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 3小节的教学内容。它编排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和三角形面积计算两节内容之后。教材中计算梯形面积是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重叠→旋转→平移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再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除此之外 ,梯形面积计算还可以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下面 ,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课本之外的其他推导方法。大家可以在数学活动课中向学生讲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推导 1 .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图 1 )推导 2 .…  相似文献   

13.
<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两课时,先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再教学梯形的认识。这两种图形都属于四边形,如果将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引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将有助于学生在比较和分类中整体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平行四边形教学和梯形》(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中,出现了如下课堂实况:学生在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生1:两个角都是一样的度数。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的编排思路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垂直与平行;二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一共编排了三个例题: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要分成三大块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与高的概念和对应高的画法、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等腰梯形的概念;在练习应用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及应用价值,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掌握等腰梯形的对称性。教材编排体现四大特点:一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渗透和内化归纳、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三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法指导;四是注重认知结构的完整性,新授内容和练习内容都体现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探索梯形     
严雪 《考试周刊》2013,(71):75-75
一、内容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梯形的学习与其他的平面图形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平面图形是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而梯形学生则是初次接触。  相似文献   

17.
分析 主要看证明过程是否严密、言之有据.解决梯形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是转化为i角形和四边形.因此,解答如下:(1)有错,在第9步;(2)平移一腰构造平行四边形;(3)不是的,用它说明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是梯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等腰梯形的定义;(6)不一定,若AD=BC,则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了.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采用出示登高用的梯子、堤坝、沟渠等的横截面挂图,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且将这些图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分辨异同。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巧妙地引出课题“梯形的认识”。新课开始,让学生摆一个梯形,画一个梯形,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思考它们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不同点呢?(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在关键外设问)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内蕴价值的活动,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应该是对价值的追求。有效的,肯定是有价值的,但并非价值的全部。有的教学看起来是低效的,但价值未必就低下。【案例回放】梯形的认识教学课上——师: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生: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第七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纤常听到有的老师作这样的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成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种;梯形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三种。”这是与概念的划分原则是相背的。要知道,概念的划分原则归纳起来有四条,即要有一个分类的统一标准;划分时要做到“不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